“递弱代偿”是什么意思?“递弱代偿”的原理正确吗?

  “递弱代偿”的原理正确吗?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递弱代偿原理出自《物演通论》,是王东岳所著,分为三卷:自然哲学论、精神哲学论、社会哲学论。这本书论证了三个原理:递弱代偿衍存原理、感应属性增益原理、生存性状媾合原理。

  从这个介绍可以看出,《物演通论》这本书是作为哲学著作出版的。递弱代偿原理是这本书三大原理之一,且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理论。整本书都是为了论证这个原理而展开的。

  递弱代偿原理,讲的是:世界上所有的物种,生存强度总是呈现递减态势,一代比一代弱,为了保证自身能够衍存,就会相应地增加和发挥自己续存的能力以及结构属性。

  王东岳认为:万物演化的方向,都是越来越弱,生存度越来越低。这就做递弱。相应的,万物的属性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多。这就做代偿。人类文明也同样在这个规律之中,貌似越来越强,但是个体依赖性越来越大,总体生存度越来越低。

  无论是《物演通论》这本书,还是王东岳这个人,争议都非常大,基本上呈现出两极,喜欢这本书的人评价很高,不喜欢这本书的人评价却非常低。

  那么,递弱代偿原理正确吗?适合于人类历史吗?为何产生那么大的争议?

  这三个问题,其实都是关于立场与标准的问题。

  这既是历史学的问题,也是哲学的问题。因为历史学讲的就是立场,所以我们都会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为哲学讲的就是价值,所以我们都会说哲学是小姑娘要收多少礼金。

  什么是立场呢?立场就是关系。无论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学说,还是叔本华的唯心主义学说,或是其它哲人所提出的学说,他们在书里论述都是某些事物之间的关系,无论这个事物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有产生一种关系。

  例如,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本书论述的就是时与空、数与量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资本论》,这本书论述的就是货币与商品、资本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论述的是意志与表象、生存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康德与马克思,其哲学,首先提到的便是关系的分类与处理。事物之间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关联性就是这两大哲人,其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人生来就要处理三种关系,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自己的关系。

  什么是标准呢?标准就是价值。我们都知道哲学是一门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即我们用什么样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关系营造价值,从而产生标准。我们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关键是对谁有意义。这便需要讲关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关系就无法营造价值,没有价值就无法产生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判断的依据。

  例如,某个人逝世,谁会悲伤?那么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关系与价值,即谁与这个人有关系,这个人对谁有价值。一个普通人逝世,最悲伤的无疑就是这个人的亲人,亲人便是关系。亲到什么程度呢?这便是价值。

  一个人逝世后,那么就得盖棺定论了。怎么定论呢?那么就得看他做了什么事情,对哪些人产生了哪些价值。好与坏,对与错,都是相对的。对这个人的子女而言,无论这个人怎么样,对他们的子女都有生养之恩。其子女无论怎么定论这个人,都无法撇开这个关系与价值。这便是关系产生立场,价值产生标准。

  要对《物演通论》这本书,对递弱代偿原理进行评判,那么就得弄清楚其书其原理所论述的关系,所产生的价值。是否适合于人类历史,那么就得弄清楚其书其原理与人类历史之间的关系以及营造的价值。要弄清楚争议的根源所在,就得找到哪些人需要这本书,两者之间产生了什么关系。

  一:递弱代偿原理只在宗教领域具有正确性,其他领域都是错误的。

  宗教有三大功能:维系人类情感、确立人伦道德、界限知与未知。维系人类情感,这是宗教的基本功能,无论是佛教、基督教、道教,或是其他的宗教,都具有灭除人类内心苦恼与不安,获得希望和安定的作用。

  确立人伦道德,这是宗教的积极价值,具有能够促使人类进行自我反省,匡正世道人心的作用。界限知与未知,这是宗教与科学最难分开的一个的功能,具有促使人类对未知世界保持敬畏与探索的作用。

  从宗教的功能,我们可以看到,宗教服务的对象是个人,宗教的三大功能就为了处理个人生来就必须处理的个人与自己、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三大关系。

  《物演通论》讲的是:宇宙演运即造成物类衰变,生物进化就导致种系残弱,文明前行则促进人寰危机;精神增益是载体趋弱的反比变量,信息扩张是物演分化的边际效应,知识拓展是背离本真的天然尺度;社会结构是自然实体结构的一脉延伸,文明现象是生物智质代偿的后续恶果,历史进步是人类自取祸殃的必由之路。

  暂时不说《物演通论》论述的是什么关系,从这个结论,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完全是宗教原罪说的概念。其服务的对象是个人,其与佛教、道教、基督教等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处理的关系是一致的,其作用是促使人类进行自我反省。这是一本宗教类的书籍。

  当然,宗教类的书籍也有宗教神学与宗教哲学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先有宗教,还是先有神灵。从宗教的角度说,是先有了神,这才有了宗教。从哲学的角度说,是先有宗教,而后才有了神灵。

  递弱代偿原理,是《物演通论》的基本理论,其论述的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达尔文也曾在《物种起源》中论述过。初读这本书的人,第一感觉,这是本生物学著作,或者是医学著作。

  《物种起源》就是一本生物学著作,其论述的物种与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其要处理的是人类与神之间的关系,即人类如果不是神创造的,那是怎么来的。而《物演通论》,其论述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递弱代偿关系,处理的是人类生来就必须要处理的三大关系。

  《物种起源》与《物演通论》最大的区别就是物种之间拉关系的方式不同,前者是通过相似物种的逐次对比,后者是将所有存在或者消亡的物种放在一起进行整体对比。

  逐次对比,这是一个很严谨的态度,因为物种存在的时代与时空并不相同,要深究其关系,必须将两个相似的物种放在同一个时代,同一片天空下进行对比。如此逐次对比,才能保证对比的统一性,保证不同的物种是处于一个相同的背景之下。

  整体对比,这就没有一个时代或者时空能够能够单独拿出来,作为对比的统一的背景。《物演通论》把时代与时空不断变化的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性背景。这不是拉大了对比的尺度,而是改变了对比的方式。

  举个通俗的例子吧。

  就用从小学到大学,这个升学的过程作为例子。要知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达尔文用的是逐次对比,一年级和二年级对比,二年级和三年级进行对比,如此类推。从而得出结论,原来大学生也是从小学生一步步升学上来的。

  而王东岳,用的是整体对比,将所有的年级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升学后,学生考试能力越来越差,考试的分数越来越低,相应的,学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的考试能力不断下降,这是递弱。相应的,为了保证考试及格,学生们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这是代偿。

  学生的考试能力下降了吗?显然是没有的。造成考试分数越来越低的原因,不是考试能力的问题,而是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的问题。对于小学生,考试内容是非常简单的,评分标准也是答对就行。对于大学生,考试内容那是很难的,评分标准也不再具体,而是以社会实践为标准,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考试的背景是升中学。对于中学生来说,其考试的背景是升大学。对于大学生来说,其考试的背景是有能力参加工作,有能力处理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小学、中学、大学,都属于学校这个大概念大背景,但这个大背景是不断变化的。大背景是以所有的小背景为单位组成的,这没有错,但是不能说哪一个小背景就能代表大背景。小学是学校,但是学校不是小学。

  小学生之所以考试成绩很好,分数很高,那是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小学教育为学生提供的保护。谁来保护小学教育呢,这就需要中学教育了。这就是升学的意义。小学生没有必要面对整个社会。

  从这个升学的例子,就可以看出《物演通论》与《物种起源》的不同。

  王东岳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背景等级差异的问题。对于世界上所有的物种来说,他们虽然都存在或者曾经存在于这个世界,但是他们的存在,背景等级是有差异的。

  细菌之所以存在度很高,是因为大的环境为其提供了保护,细菌不需要面对整个世界整个自然,他要面对的只是构成世界以及自然的一个小部分环境。而作为生物进化最高等级的人类,面对的却是整个的地球,整个的自然。

  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存活下来,那是因为地球为人类提供了保护。人类不需要面对整个的宇宙环境,只需要面对地球环境就够了。

  等到人类向宇宙进发,那么就得面对太阳系或者整个的宇宙了。那个时候,人类脱离了地球的保护,就必须要再度进化了,进化成为更高等级的物种。简单来说,就是要升级。

  对于世界上所有的物种来说,他们并非是生存度下降了,而是面对的生存环境不同了,存活的标准也不同了。比如说,人类存活主要是意识的存活,如果一个人变成了植物人,其身体的存活已经构不成人类存活的属性。个人逝世后,其肉身被保护起来,不会腐烂,这也不是生命的延续。而低等的生物,存活的标准是极低的。

  《物演通论》论述的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关系,是抛开了背景等级差异的单线关系。这种关系,是违背事实的,是完全错误的。这种单线关系,类似于个人与神之间的单线关系,其营造的价值是宗教的。

  有了神,才有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才有了宗教。抛开了背景等级差异,才有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的递弱代偿关系。这是先有神,后有宗教。所以,《物演通论》是一本宗教类书籍,不属于哲学。

  二:递弱代偿原理不适合于人类历史,因为人类历史也有背景等级差异。

  人类的历史,并非是个人的历史自传。历史,更强调的是人类这个大集体的发展变化。人类文明的区域,是不断变大的。人类社会层次,也是不断提升的。

  在《文明的命运》这本书中,就谈及了人类历史背景等级的差异,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类生活的领域是不同的。根据这个不同,人类文明社会划分为五个时代:森林迁徙时代、河流定居时代、大陆扩张时代、海洋贸易时代、太空补充时代。

  有了背景等级差异,才有了发展与进步的对比,才有了历史。按照递弱代偿原理,否定了背景等级差异,等于就否定了进步。没有进步,就没有历史。

  递弱代偿原理,无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任何的指导性意见。毕竟,除了宗教领域,在其它领域,这个原理都是错误的。

  三:递弱代偿原理引起巨大争议的根源是需要。

  《物演通论》这本书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就是需要。一是经济需要,这群人需要这本书能带来经济效益,获得收入,那么就会给予这本书极高的评价。二是精神需要,这群人需要这本书发挥宗教作用,从而得到宗教慰藉。

  对于认为自己很弱,竞争能力差,自卑,未来没有希望等产生这样想法的人,递弱代偿原理给予了这群人相当大的宗教慰藉。

  首先,说明了他们的弱,不是真的弱,而是递弱。所有的弱,都来源于一个原因,这就是生命等级高。越高级的物种,越高级的生命,越高级的个人,越高级的公司,他们都是递弱的产物。等级太高,所以生存度越低,对周边社会的依赖越大。这样的肯定,就能让那些竞争处于劣势的人或者企业,得到满满的自信。

  那递弱了怎么办呢?代偿。要去多学习生存技能,要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这显然有很大的激励效果,能调动信仰者的积极性。

  《物演通论》这本书,对于信仰递弱代偿原理的那些人,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如何处理人生来就要处理的三大关系,如何获得代偿。这有着系统的指导,特别是书中有很多结合社会实践的例证,那作用就更大了。很多人都会活学活用。代偿一旦成功,就会成为递弱代偿原理的传播者,并且给予极高的评价。

  真正具有高度认知的人群,对《物演通论》以及递弱代偿原理,一般都是抱着不点评,漠视,甚至是嗤之以鼻的态度。对这群具有高度认知水平的人来说,《物演通论》的宗教观,远不如其他传统宗教以及其典籍。

  对《物演通论》评价极低的人,一般都是本来就有宗教信仰的那一群人。宗教信仰与科学信仰并不相矛盾,但是宗教信仰与宗教信仰之间,矛盾肯定是尖锐的。在宗教信仰自由的现代,对于宗教方面的评论很少,一般都是各有各的喜好。

  然而,《物演通论》披着哲学的外衣,摆弄的却是宗教的那一套,这就让人有了贬低的口实。其实,宗教现代化,也挺有意思的。现代社会,言论自由,对于学问,也抱有极大的宽容,由此带来了这本书极大的争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