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本是个农民,他是如何投靠曹操的呢?
十二岁的邓艾站在太丘长陈寔的墓碑前痴痴发呆,碑文中的一句话令他震撼:“言为士则,行为士范。”从此,他改名邓范,字士则,立志做一个名扬天下的士大夫,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志向非凡的农夫
邓艾本是荆州人氏。当年曹操从刘琮手里顺利接管了荆州,但是遭遇赤壁战败后,曹操为了人力资源不被孙刘掠夺而去,就来了一次人口大迁徙。邓艾和大批荆州人口就这样被迁移到了汝南。从此,邓艾成了曹操屯田区的农民,过上了放牛种田的生活。
由于邓艾从小读过书,识得字,勤勤恳恳的他被评为都尉学士,作为典农都尉的下属,也就说他可以不用下田干活了。但天生的生理缺陷——口吃无疑影响到了他成为更高级别的干佐,于是他被派为稻田守丛草吏——一个像林冲那样的草料场管理员。
但邓艾并没有因为遭遇不公平的待遇而自暴自弃,反而加倍努力,认真学习,开发出了潜藏的军事天赋。他每次见到高山大泽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指指点点,哪里可以安营扎寨,哪里可以埋伏兵马。他的举动把一旁的看客惊呆了,嘲笑他一个农民有什么必要学人家沙场点兵呢?邓艾只是淡淡一笑,在心中回答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也。邓艾就这样踏踏实实地边学习边干活,一晃就是好几年。
朝廷栋梁
俗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又到了一年一度上计的时候。自秦朝起,国家就确立了地方官年终向国家汇报情况的制度。到了曹魏时期,这项制度更得以发扬光大。各个地区以郡国为单位,每一年到了年终就要统计好赋税、人口、土地等重要数据,然后派遣能员到首都,把情况汇报给中央。中央根据这些情况才能更好地了解地方,并因此制定相应的政策。因此,各部门对上计非常重视。
对于朝廷而言,这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特意派遣德高望重的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把关。
对于地方官来说,这是关乎政绩的事,意味着升官发财,所以必须让熟悉业务的心腹前去。
也许是小时候为一位官员拉过马车救过急,也许是邓艾的认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许是多年来任劳任怨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总之,快四十岁的邓艾终于得到了提拔,成为了典农纲纪。
经过初步的选拔发现没有人比邓艾更熟悉业务,也没有人比邓艾更热爱这份工作。虽然邓艾有点口吃,但他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于是典农校尉提拔邓艾成为了这一年的上计吏。
如果没有这一次上计,也许邓艾会在典农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一直干下去,成为出色的屯田专家,不至于会落得冤杀的下场,但也没有了灭蜀杀敌的赫赫战功,也没有了万古流芳的美名。是选择平庸地活着苟且一生生还是轰轰烈烈的战死沙场,很多人都会做出不同的抉择。
暂且对未来一无所知的邓艾就这样带着长官的殷殷期望来到了洛阳。他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还意外受到了太尉司马懿的赏识。司马懿还想再考察一下,他见邓艾有点口吃,就开玩笑说:你自称艾啊艾的,到底是几个艾啊?邓艾灵机一动,也不结巴口吃了,脱口而出:凤兮凤兮,故是一凤。在对答的瞬间巧妙地搬出了论语中的典故,并以凤凰自比,邓艾不仅才情非凡,而且志向远大,专业能力突出,司马懿立即决定把邓艾招揽到自己的麾下。
邓艾就这样成为了司马懿太尉府的下属,开始了传奇的下半生。他的聪明才智这才有了用武之地。
有了司马懿的大力支持,邓艾很快进入了尚书部担任了一名尚书郎。
邓艾是实干家,什么时候都停不下来。在尚书部工作期间,他提出了著名的屯田计划。他建议为了应对来自孙吴的挑战,必须扩大屯田,积累足够的粮食储备。他提出要在淮河两岸肥沃地带建立新的屯田区域,对当地的水利设施加以改造,既要做好农田的灌溉工作,也要保证运输通畅,战时能够迅速把兵力和物资运往前线。为了保证生产出足够多的粮食,邓艾认为要安排五万屯田军民,按照非常之二的计划轮休,保证常年都有四万人在正常工作。经过精密的计算,邓艾认为,只要六七年,朝廷就可以积累下十万精兵五年的粮食,到时和孙吴开战就能稳操胜券了。
这份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基础的报告一提交就得到了政府部门的一致认可,被迅速确立为国策立即施行。
沙场点兵
邓艾被眼光毒辣的司马懿发现了战斗天赋,被提拔为西北地区的将军。刚一上任就打了个漂亮的胜仗,打败了来犯的姜维。记功受赏为讨寇将军、关内侯。
从农民成为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人生际遇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邓艾却能不改初心,保持人性中的一份厚道。当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当政时,邓艾已经成为了汝南太守。汝南就是邓艾自小种田放牛的地方。幼年的邓艾曾经受到过一位老人的无私帮助,这次他衣锦还乡正是为了报恩。可惜那位老人已经去世。邓艾吩咐属下,去墓前祭拜一下这位老人,又给了老人遗孀一大笔银子,最后还把老人的儿子提拔为计吏——就是那个曾经让邓艾发迹的职位,邓艾希望老人的儿子也能够像他一样就此获得升迁。
邓艾在汝南的官声很好,史书记载荒野开辟,军民并丰。他始终记得年少时曾经看到过的八字箴言:“言为士则,行为士范。”
然而作为杰出的军事家,战场才是邓艾的最终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