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书铁券作为皇帝送的出去的免死金牌 这个东西真的可以免死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免死金牌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特殊的物件——免死金牌,这东西是由皇帝制作发行的,不但限量,有没有用还要看皇帝心情,下面笔者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免死金牌。
“累代金枝玉叶,先朝凤子龙孙。丹书铁券护家门,万里招贤名振。”这是《水浒传》中对柴进家中的免死金牌的描写,这里面的丹书铁券就是免死金牌的“学名”。柴氏的这个丹书铁券是赵匡胤陈桥兵变做了皇帝后赐给柴氏的,当时讲得清楚,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谋逆狱中赐尽。这个免死金牌在宋朝是很有用的,后来柴氏子孙在新旧党争之中失势都没有被杀,甚至可以随着政局的变换再次返回中央,如果柴进真的是柴氏后代,有这样的特权也并不稀奇。
颁发这个丹书铁券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免大臣及其后人一死,而是皇帝笼络臣子的一种方式,如同尚方宝剑、黄马褂一样,免死只能算丹书铁券的一个附加属性。
由于丹书铁券起初刻在一片铁上,又是用这个丹砂来填的字,所以得名“丹书铁券”。汉代之后为了更高大上一些,改用黄金篆刻,所以也叫“金书铁券”。
丹书铁券最早出现在汉朝,《汉书·高帝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刘邦)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可以看出这批丹书铁券赐给了西汉初年的这些开国功臣们,在当时这东西单纯是一个封侯的凭证,实际作用和荣誉证书一样,带来的好处也就是封侯的好处。对于皇上赏赐的这个丹书铁券,大臣们不但要用金属或者石头的盒子妥善的装好,还要放进家庙供奉,可见这个赏赐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丹书铁券发展到唐代就比较普遍和完善了,唐高祖、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等都颁发过这种丹书铁券,有没有丹书铁券甚至成了衡量臣子是否得宠的标准。在唐朝末年的时候,唐昭宗曾经赐给节度使钱镠一块丹书铁券,这块丹书铁券非常幸运的流传至今。钱氏后裔在南宋时曾将铁券丢失,直到元代才被渔夫从黄岩南泽水库深水中捞出,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非常珍贵。这块铁券上嵌有楷书金字333个,其中明确记载道“……卿恕九死,子孙免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有丹书铁券就一定能免死吗?五代时期的范延光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做了次实验。范延光是相州(今河北临漳)人,早年间效命于后唐,石敬瑭灭了后唐,封范延光为临清王,范延光也顺势归顺了石敬瑭的后晋。范延光归顺后晋并没有的得到丹书铁券,反倒是后晋天福二年(937)起兵造反后得到了石敬瑭赐给他的一块丹书铁券。
说起来范延光这个反造的也是奇葩,据说范延光一天是晚上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到一条巨蛇从他的肚脐钻进他的腹部,醒来后的范延光找来术士解梦,这个叫张生的术士告诉范延光这是个“好梦”,说:“蛇,龙类也,入腹内,王者之兆也。”
这范延光不止信了,还真的非常草率的造反了,结果起兵没多久就后悔了。范延光带着叛军和后晋打了一年多,期间隔三差五就派人向石敬瑭求情,希望投降,回归后晋。石敬瑭见短时间无法灭了范延光,就顺势接受了范延光的二次归降,封他为东平郡王、天平军节度使,同时就给了他一块“丹书铁券”,以表重视。
这样一块靠造反得来的丹书铁券的含金量可想而知。范延光见保住了性命,还没等高兴几天,发现石敬瑭并不希望他留在京城,只好带着自己多年积攒的金银细软回老家河南。结果留守河南的杨光远和范延光有仇,他的儿子杨成勋在半路就明目张胆的拦截下范延光,让他自尽。危急时刻,范延光想起了自己的“丹书铁券”,结果很显然,拿出丹书铁券的范延光被杨成勋的手下绑在马上,连人带马推下浮桥。
可见“丹书铁券”的实际效用并不大,但伴随丹书铁券的荣誉和权势往往可以保住性命,而皇帝自己发出的丹书铁券由于带有自己的承诺,一般不会食言,但将丹书铁券作为依仗也是万万不可。对于皇帝来说,丹书铁券的作用不外乎是笼络、收买、离间、麻痹功臣或叛臣,保命只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