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不掌权,奕訢能夺取皇位吗?

  慈禧不掌权,奕訢能夺取皇位吗?不清楚的网友们可以和为什么小编一起看下去。

  自秦始皇开始,我国出现了终身制和世袭制的至高无上的君主专制皇权,随着皇权与相权矛盾的解决,延续至清朝形成了以军机处为标志的高度集中的皇权专制体制和“秘密建储”的皇位继承制度。“名不正言不顺”,特别是在封建皇权专制社会里,同治和奕訢的君臣名分早就由终身制和世袭制的封建皇权继承制度确立好了。咸丰帝驾崩前,已明确将皇位传位给自己唯一的儿子载淳了,如果“鬼子六”奕訢敢推翻咸丰帝的遗诏夺取皇位,在当时那就是挑战正统的“大逆不道”的弑君篡位,满朝文武官员特别是满洲亲贵们利用祖宗家法的力量和各地拥护皇帝的军队是饶不了他的。

  更何况如果慈禧被杀早死而不掌权,那就必然由咸丰帝最先钦定的载垣、端华和肃顺等8人的“赞襄政务王大臣”也即顾命八大臣掌权,八大臣早就提防着“鬼子六”奕訢而将他排挤在中枢之外了,奕訢怎么可能掌权呢?即便八大臣不掌握权力,再不挤还有代表皇权的咸丰帝的正宫皇后纽祜禄氏(慈安太后)以皇太后以及与同治帝之间的母子名义名正言顺地掌权(咸丰那么信任他的托孤顾命八大臣,但为防止顾命八大臣独断专行威胁皇权,驾崩前还是分别赐给其子载淳和皇后纽祜禄氏“同道堂”和“御赏”两方小玺,并规定凡八大臣下发谕旨必须加盖此二玺为凭证方才生效,以此防止出现类似鳌拜擅权乱政之现象,但遗憾的是同治帝年幼,慈禧代其掌管“同道堂”之印,实际上咸丰想让八大臣与慈禧相互牵制确保皇权的目的不仅并没有达到,反而给慈禧以便利,助其发动“辛酉政变”取得成功,最终夺取了清廷最高权力,出现了咸丰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后宫干政”的严重局面)。

  更主要的是奕訢势力始终有限。当年差点被其父道光选为皇位继承人时(不是咸丰的师傅使诈教咸丰如何应答道光的考察,个人能力出众的奕訢或许就成为后继之君了),他都没有实力也未采取措施篡权夺位,更不要说道光明确传位给咸丰后呢?他的哥哥咸丰做了皇帝,虽然他被其父道光同时御赐为亲王,但臣子名分已定,他实际上当时也不被重视,以至于被排挤在中枢之外。即便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前,他的哥哥咸丰帝逃亡承德避暑山庄病重期间,都处处防着他而没有让他进入托孤的顾命八大臣行列,以辅助他的侄子同治帝。后来,虽然被其嫂子慈禧太后利用,帮助慈禧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但政变也是一把“双刃剑”,政变成功后奕訢固然被慈禧笼络委以议政王之要职,领班军机处,重用汉族官僚(政变中被杀掉的八大臣中的核心人物肃顺才是这些汉族官僚的真正“伯乐”,奕訢通过政变除掉了肃顺,这些汉族官僚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站到奕訢一边还是个疑问?),兴办洋务,镇压太平天国,一时之间,意气风发,权倾朝野,可是另一方面政变毕竟推翻了咸丰帝八大臣辅政的遗命,无形之中也触犯了在政变中被杀掉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和肃顺等满洲亲贵的利益,严重得罪了这些以八大臣为代表的满洲亲贵的后代,满洲亲贵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站到奕訢一边也还是个疑问?所有这些都说明奕訢实际上在满洲亲贵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势力。

  基于此,当慈禧“垂帘听政”不满意奕訢的张狂时【奕訢凭借着皇子身份和发动政变的功劳曾经顶撞慈禧太后。据史料记载,慈禧有一个心腹宠臣,想要从紫禁城正门出去办事,门卫因其违背祖训(该门是皇帝进出的专用御道)而不让其出去,慈禧偏袒这位心腹宠臣,下令奕訢和刑部处死看门官,结果奕訢义正言辞拒绝了,这时慈禧太后恼羞成怒:“你算老几?敢顶撞我?”奕訢也气呼呼说:“我是恭亲王。”慈禧太后随即更加恼火威胁道:“我撤了你的王爵!”被激怒了奕訢也回应道:“你撤了我王爷的封号,也改不了我是先皇儿子的身份!”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奕訢的耿直和傲气】,凭借着其子是皇帝和历史积淀下来的漫长的皇权法统,慈禧找借口,利用咸丰帝的另外一位弟弟即醇亲王奕譞打压奕訢,罢黜掉了奕訢一切职务,把奕訢一撸到底,更何况奕訢在朝廷还没有自己势力的时候呢。

  君不见,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的八阿哥当时势力那么强大(不仅得到关外“铁帽子”王爷和“八爷党”朝臣的大力支持,而且还掌握京畿丰台大营的军队和得到北京九门提督隆科多武装力量的支持),但由于皇权的法统和十三爷(前述被杀掉的怡亲王载垣就是其后代)的出现,最后还是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而失败了。

  由此可见,既然道光在世时,奕訢争做储君和皇位都未成功,他的哥哥咸丰做皇帝后也处处提防着他,再基于封建专制皇权的法统、祖宗家法和他自身的实力等原因,那么即便后来的慈禧不掌权,他也是不能夺取皇位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