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打败对方既不夺财也不侵地的 他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春秋五霸,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秋五霸存在于东周的春秋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周朝是由周武王姬发建立的,之后周朝分为东周和西周两个阶段,东周与西周分界线就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从镐京(今陕西西安)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的标志性事件,迁都之前的周朝就是西周,迁都之后的周都是东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分界线就是三家分晋和田齐代替姜齐,而春秋五霸就是生活在东周的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故事,想要了解春秋五霸形成的原因和存在的意义,就从得从周朝建国后开始说起。

  周武王姬发建立了周朝,三年后就去世了,年幼的周成王继位为王,周成王年幼,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政,周朝建立之初,实际了分封制,将所有宗室子弟、有功大臣、前朝贵族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代替周天子镇守四方。

image.png

  周天子

  周朝的政治制度其实是一种松散的国家联盟,每个诸侯国都是相对独立的,拥有独立的军队,独立司法,独立的财政,诸侯需要做的就是定时向周天子进贡,听从周天子征伐四方的命令,维护周天子的统治,但是周天子如何来制约诸侯国呢?

  当然第一个办法就是维持强大的军力,周天子的军队在天下是最强大的,拥有天子六军,一军是12500人,这是威慑诸侯的军事力量,同时周公旦为了威慑诸侯,维持统治,想出了一整套形成制度的办法,这就是周礼,周礼就是一种以制度形式约束诸侯的礼仪制度。

  周礼规定了大的诸侯国只能有三军,中型诸侯国只能有二军,小的诸侯国只能有一军,这是规定了诸侯国所能拥有的最大军力,在从制度上限制了诸侯国扩军备战的思想,同时周礼规定了诸侯由天子分封,大夫由诸侯分封,士由大夫分封,诸侯建立的是国,大夫建立的是采邑,士建立的就是家,这也就是国家的来历。

image.png

  周平王东迁

  周礼还规定了嫡长子继承制,规定了天子、诸侯、卿大夫的继承人只能是他们的嫡长子,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周朝的继承制度,此外,还有一系列关于礼仪的制度内容,维持了整个周朝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也维护了诸侯国与周天子之间的从属关系。

  西周的时候,周天子的实力还很强,但越往后,实力开始慢慢减弱,到了西周晚期,经历了周厉王的国人暴动和周幽王的犬戎之乱后,周天子的实力荡然无存,一是因为当初的天子六军被打光了,二是因为周天子因为不断地对外分封,直接归属周天子的土地和臣民越来越少,周天子是依靠土地和臣民的赋税来生存的,一旦土地和臣民减少,那周天子的实力就越来越弱,到了西周晚期,周天子的力量甚至不如一个中等的诸侯国,就更不用说与大型诸侯国相比了。

  周平王之所以迁都一是因为周天子的实力减弱,二是因为来自西北的西戎不断地威胁,所以从镐京迁到洛阳,但是迁到洛阳之后,周天子又无力控制原来镐京周边地区,于是到洛阳的周天子实力就更小了。

  周天子的实力一弱,诸侯国就开始强大起来,这个时候,原来用来约束诸侯的周礼就开始没人遵守了,人是如此,国家更是如此,谁也不愿意听从一个实力还没有自己强的周天子的命令,所以就开始出现礼乐崩坏的情况,也就是有诸侯国开始不遵守周礼了,实际上礼乐崩坏早从西周晚期就开始出现了,只是到了东周初期,也就是春秋时期就得严重。

  这个时候,有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开始站出来,代替周天子来行使周礼,这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就是春秋五霸,霸在当时的意思就是诸侯之长,也就是诸侯国中的首领,比王低一级,比诸侯高一级,但这个霸不是人人能做的,想做霸,就得有实力,实力强大了,才能代替周天子行使权力,所以,春秋五霸存在的意义就是:代替周天子行使权利,维护周朝的统治。

image.png

  春秋五霸

  于是春秋第一霸齐桓公就站出来了,齐桓公在贤相管仲的辅佐下,成为春秋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提出的口号是“尊王攘夷”,意思就是:维护周天子,打击四方的戎、狄、蛮、夷,也就是周边的胡人和少数民族势力,维护华夏的正统。

  齐桓公是第一任霸主,凭借的是齐国的实力,有贤相管仲辅佐,成为春秋早期天下第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在此期间,还发生一件事,显出齐恒公身上还有深厚的周礼,这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63年,山戎人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于是齐桓公发兵攻打山戎,打败山戎人后回师,燕庄公为表感谢齐桓公,于是一直护送齐桓公回国到齐国境内,而根据周礼,诸侯之间相送不能出境,如果出境表示不符合周礼,为了维护周礼,于是齐桓公把燕庄公送到的齐国土地送给了燕国,还叮嘱燕庄公要向周公旦学习。

  齐国本来就比燕国强大,但齐桓公为什么还要送土地给燕国,他不知道土地的重要性吗?

image.png

  春秋五霸

  齐桓公当然知道土地的重要性,但他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名声和霸主地位,这就是周礼制度在齐桓公身上残留,虽然周天子在当时的实力不行了,但周礼已经深入人心,这是周朝能够统治天下八百年的重要原因,齐桓公身为诸侯,是维护周礼的诸侯,这种维护已经深入文化,就算是礼乐崩坏,那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事实上,越往后,诸侯国之间越不尊重周礼,越往后更倾向于丛林法则,谁强大,谁就称霸主,谁弱小,谁就被挨打,都说战国时期都是灭国之战,实际上绝大多数诸侯都是在春秋时期被消灭的,尤其是春秋晚期,比如晋献公假道伐虢中的虢国,还有吴国被越国所灭,越国后来又被楚国所灭。

  齐桓公之后的春秋霸主就逐渐开始变得不遵守周礼,基本上都是为了称霸而称霸,偶尔是用周礼的,都败得很难看,比如宋襄公,与楚军交战时,没有趁人之危,在楚军渡河时没有半渡而击之,反而等楚军过完河列完阵再交战,再战宋襄公战败,第二年就去世了,从这个时候开始,周礼成了笑话,因为人人都不遵守,周礼就成为一纸空文,而坚守周礼的人,都成了笑话,宋襄公就是最好的例子。

image.png

  春秋诸侯国地图

  甚至后来出现的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从楚国率军一直打到了周天子所在的洛邑,要向周天子的使臣问象征九州的九个鼎的大小形状,这就是问鼎中原的典故来源,楚庄王的野心已经在天下人面前显露无疑,就是有称霸天下的意思。

  实际上到了春秋中后期时,周天子的实力完全沦为看客,诸侯之间的战争也逐渐演变为灭国之战,像齐桓公那样,打败对方既不夺财也不侵地的行为,已经没有了,周礼已经完全崩坏,整个春秋中后期就充斥着各种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来打败对方的战争行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