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四强国指的是什么国家?他们的结局都是怎样的?
每当一提起春秋四强国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在春秋时期,因地处晋国、楚国以及齐国的“夹缝之中”,宋国深受大国争霸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宋国曾先后搞出了两次“弭兵会盟”。公元前589年,在宋国的调解之下,各国坐下商讨此后天下局势的走向,史称第一次“弭兵会盟”,但是在这次的会盟之时,取得的成效并不算大。
宋国君臣对此并不甘心,便在公元前546年再度发起了“弭兵会盟”,共有十四个主要国家参与。在这次的会盟之中,宋国以中立国身份调解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并且形成了一个以四大强国为核心的天下格局,这四个大国因而被后世史家称之为“春秋四强国”。
我们今天的#历史小问题#就是,“春秋四强国”你知道都有哪几个国家吗,这些国家是否又顺利进入了战国时期呢,他们最后的结局都是怎样的?
首先,“春秋四强国”指的是当时争夺天下霸权的晋楚两国以及他们的铁杆盟友秦齐两国。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国家是否都顺利进入了战国时期呢?
秦国,这是东周建立伊始分封的诸侯国,地处西陲,民风剽悍。经过了数代君王的沉淀,秦穆公厚积而薄发,向西拓地千里,成为了世人眼中的“西陲霸主”,而后又将眼光投向中原,两度拥立晋君,其中就有同为一代雄主的晋文公。
在秦穆公之后的秦国,虽后继者能力比不上秦穆公,但也都不是什么无能之辈,秦国得以顺利进入战国时期,又在雄主秦厉共公的率领下,南征北战无往不利。但是,奈何秦厉共公之子碌碌无为,最终引发了“四代乱政”,秦国迅速衰败,连秦穆公时期占领的河西之地都被魏国夺走,更是几次陷入了亡国危机之中,所幸秦献公力挽狂澜,秦孝公力行变法,这才有了秦国的“六世余烈”以及“秦王扫六合”……
楚国,这是一个在周成王统治时期被分封的诸侯国,起初仅仅只是子爵,经过了百余年的积累,楚国通过其特有的“加盟制”使得自己国土大幅扩张,国力也是蒸蒸日上,俨然成为了南方的强国。而后,楚君向周桓王讨要更高的爵位不得,悍然自立为王,走上了“离经叛道”之路。
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楚国一直都是天下强国,与晋国展开了全面的对抗。在历史上,历朝历代集齐了几代明君,总是能“召唤”出一个昏聩的不成样子的昏君,楚国也不例外。
楚平王即位之后,亲小人而远贤臣,使得名臣伍子胥举家被杀,伍子胥也是流亡吴国才侥幸逃得一命。楚平王在位时期,楚国国力如江河日下,再也没有了与晋国争霸的实力,而后更是被吴国攻下了国都,几近亡国,不过就算是这样,因为楚国特有的“加盟制”,使得楚国依旧“苟延残喘”到了战国时期。
进入战国时期后的楚国政变不断,数位君王皆死于非命,所幸出现了楚悼王进行变法,楚宣王、楚威王父子励精图治,造就了楚国霸业。出现了几代明君,“昏君召唤术”又来了,这一波还是直接召唤了俩——楚怀王、楚顷襄王父子。在楚怀王父子的治下,楚国国力大损,连国都都没能守住,最后在“划水”中走向了灭亡。
比起上面进入战国时期后出现了不同程度衰败的两位爷,后面这两位“怎一个惨字了得”?
晋国,这是源于一个玩笑——桐叶封弟。周成王即位之初,因其年幼,转由叔父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执掌国政,此时天下动荡,殷商遗老又开始活跃起来了,一度发动了叛乱。周公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亲率大军镇压了叛乱,消息传到镐京之时,周成王正在与弟弟唐叔虞嬉戏打闹,周成王随手摘下了一片桐叶,将其折成了玉珪状,以玩笑的口吻说要将周公旦刚刚平定的地方分封给他,作为唐叔虞的封地,这就是晋国历史的开端。
因地处中原,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晋国逐渐发展成为了天下间一等一的强国,而后更是扶立周平王,诛杀周携王,期间虽发生了“本末倒置”的政治事件,但是晋国国力并未大幅减弱,经晋文公的励精图治,国力重回巅峰。晋文公针对“晋无公族”的现状,制定了六卿辅政的制度,在“六卿制度”的影响下,晋国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国力,但是这也为此后的“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453年,随着智氏被灭,晋国名存实亡,公元前376年,末代晋君晋静公被废,晋国寿终正寝……
齐国,这是西周“三公”之一的太公望的封国。齐国地处海滨,素有鱼盐之利,因此迅速走向了强国,齐桓公之时更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使得自己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而后齐国虽有些衰落,但却始终都是天下间一等一的强国、大国,影响力不容小觑。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在向战国时期过渡之时,却因当年齐桓公的好意——陈国贵族陈完得以在齐国安身立命,而后田陈氏迅速发展壮大,经过了几次政变,掌控了齐国朝政大权,而后更是放逐了姜氏齐国末代君王齐康公,自立为君。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认了田氏“鸠占鹊巢”的行为,将田和分封为诸侯,姜氏齐国正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