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什么原因导致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百家争鸣,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很多人对这段历史都是非常了解的,现如今我们所说的儒家、道家、墨家等等学说思想,都是诞生在那个时期的,可以说对于后世的思想文化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更是有很多的学说代表人物,这也被称为诸子百家。但是,春秋战国时期明明是一个比较动乱的年代,而著书立说这种行为,如果不是一个平和的年代,为什么还能那么流行呢?

  春秋战国出现的百家争鸣,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则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来分析。

  原因大抵可以分为以下几点:春秋时期属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的过渡时期,为了完成转变,在转型的过渡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也属“顺理成章”。战国时期,封建制度正式确立,相比奴隶制,非贵族身份的人更有发声且从政的机会,这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必要条件。诸侯王争霸,需要先进的“意识形态”来增加自己国家的竞争力,这便将“百家争鸣”的盛况推向顶峰。

image.png

  1、原因之一:春秋时期属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的过渡时期

  “百家争鸣”在春秋时期出现,在战国时期达到高潮,要说原因,便大抵与社会变革有关。

  要知道,在春秋以前,夏王朝属于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而到了“商朝”,奴隶制发展得有些个极端,君主被当成是“神”在“人间”的使者,奴隶的地位非常低。奴隶被奴隶主无情压迫与剥削,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奴隶主就剥削奴隶一事显得“理所当然”,于是,社会中的阶级矛盾愈演愈烈,最后终于爆发。

  后来周王朝灭掉了商王朝,周公审时度势,制定礼乐,一方面巩固君主地位,一方面也告诫君主要“以德配天”,以此警告君主,无德之君将会被“天”厌弃。以此,奴隶主对于奴隶的剥削与压迫,也就没有商朝那般残酷了,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但是,奴隶制终究是奴隶制,即便压迫与剥削不如从前那般残酷,但是在奴隶制下,压迫和剥削一直还在。后来,随着周天子“失德”,亲手打破周公的“礼”,周公的“礼”渐渐没了束缚能力,社会变革势在必行。

  于是,由西周到春秋时期,奴隶制渐渐向封建制度转型。这时,社会的变革,则意味着社会的文化将相应转变。

  但是,毕竟奴隶制由来已久,在奴隶制渐渐转变为封建制度的这个过程,为了适应社会大环境的转变,因为不同人的不同需要,而社会处于制度转变时期,且没有压倒性力量来决定谁为主流学说,于是“百家争鸣”便孕育而生。

  也就是说,春秋时期属于从奴隶制过度为封建制的特殊时期,而其特殊性则是促使“百家争鸣”出现的必要条件。

image.png

  2、原因之二:与奴隶制相比,非贵族身份的人更有发声且从政的机会

  为何春秋战国时期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而奴隶制时期却无法呈现出这样的局面呢?主要是因为在奴隶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发声和从政的,大抵都是贵族。贵族毕竟还是少数,而奴隶当中,也不乏有头脑、见识不薄的人。只是因为奴隶制对奴隶的压迫实在太大,以至于在奴隶制时期,即便是有人有能力创造一个新学说,也大抵会在那严苛的环境下被“扼杀”。

  封建制度虽然也有鲜明的社会等级,但是至少让非贵族身份的人相较而言有了更多发声和从政的机会。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墨子墨翟,他的墨家思想在当时可谓是非常受人欢迎的,孟子都曾经发出过“墨翟之言盈天下”的感慨。

  而这其中的原因,是因为墨子的一些思想大多都是维护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利益的。同时,墨子自身本就是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一员,他是一个出色的工匠,非常擅长打造兵器。这里提到墨子,首先是因为他的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非常有名,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其次,便是因为他是从社会底层劳动人民走出来的思想家。而他之所以能够做到“墨翟之言盈天下”,与其学说维护的阶级有关,同时也多亏当时那个相对开放的社会环境,让社会地位较低的他,有了发声并介入各诸侯国政治的机会。

  3、原因之三:诸侯王争霸,需要先进的“意识形态”来增加自己国家的竞争力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各代表人物可以这般活跃,与诸侯王的求贤若渴有关。毕竟周天子凋敝,各诸侯国基本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既然都是“龙”,自然是互不相让了,那么决定一个“老大”,只是时间问题。

image.png

  谁当“老大”?自然是能力最强的那一个。那么,春秋战国时期,也是诸侯国之间的斗争到达白热化的时期。诸侯王面临的,实则是生死存亡的竞争,要么被灭掉,要么,自己成为“老大”。

  而“人才”,无疑是发展国力的重要“宝藏”,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王自然便有些个“求贤若渴”了,期待学识渊博的“人才”来辅佐自己,改善国家治理方案,以期让国家更加强大。这样,不仅可以与强敌抗衡,甚至还有征服各国的可能。

  在诸侯国争霸、诸侯王求贤若渴的情况下,各具特色的思想家便孕育而生,而新思想的诞生,对于诸侯王来说,便能带来一分傲视群雄的可能。所以,某种意义上说,“百家争鸣”,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王“求贤若渴”的产物。

  4、总结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个小小的总结,首先,在春秋时期,便是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的过渡时期,而过渡时期,大抵会出现多种各具特色的文化,这时人们处于摸索阶段,需要在摸索中确立适合新时期的思想。

  其次,而到了战国时期,虽然社会制度基本确立为了封建制,但是尚不稳定,再加上诸侯国也处于一个“群龙无首”的状态,所以,在诸侯王的求贤若渴下,“百家争鸣”的出现,并不奇怪。

  最后,封建制对于非贵族身份的人,没有奴隶制那般过于严苛的压迫,在社会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底层的有才之士有了更多的发声和从政机会,继而促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