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沙之战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齐魏韩三国没有趁机消灭楚国呢

  很多人都不了解垂沙之战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发生在公元前301年的垂沙之战,是战国末期的一场多国联军对楚国的双重打击战争,这场战争,战国七雄中参加了五家,其中齐魏韩联军先行对齐动手,中途,秦国也加入进攻一方。这场四打一的战争结果,以楚国战败向齐求和,秦齐重新结盟为结局,齐国从此走向灭国的开始。

  面对这样的一个力量悬殊的战场环境,为什么齐魏韩三国联军不乘胜追击,一举灭亡楚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都发生了些什么。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垂沙之战是如何发生的?

  合纵和连横是战国两位军事家苏秦和张仪的军事主张,他俩提出相互制约的军事理论以后,战国七雄基本上都认可。但基本方略不外乎六国合起来打秦国,或者秦国联合其中某国而瓦解合纵联盟。

  本来,齐国跟楚国在苏秦合纵理论影响下,已经达成抗秦联盟。但楚怀王屈服于秦国的软硬兼施措施,在摇摆不定的情况下又和秦国结成连横关系,惹得齐国上下不满,一直在寻找机会对楚国动手。

  而当初依附于秦国又紧挨秦国边境的魏韩两国,在秦国不断打击和蚕食下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就投靠齐国寻求帮助,从而三国结成了同盟。当秦楚不断巩固同盟关系,并对齐魏联盟构成威胁时,齐宣王迅速联合魏韩联军对楚国用兵,但很快受到秦国派来的援兵影响,不得不撤兵退回。

  当秦楚以上庸土地交还楚国为条件,在黄棘会盟时,齐魏联军再次对楚国进行打击,这次,秦国答应让楚太子横到秦做人质,然后秦军抄魏韩后路,来解楚国之围。

  其次,我们了解一下垂沙之战的经过。

  当齐军大将匡章统率联军来到楚国方城时,楚怀王当即命令唐昧领兵迎战,但联军行至垂沙地段时,被河流阻拦,两军隔河列阵对峙,僵持时间达到半年之久。见攻击受阻,齐宣王着急,命令匡章迅速渡河。虽然多次派出侦察兵都被楚军射杀,但联军还是找到了突破口。匡章手下一将军找到当地百姓,探听到楚军守卫严密的地方就是河水较浅的地方,于是,匡章重新调整部署,采取声东击西战略连夜渡过了河。

  联军上了岸,楚军主将唐昧还在呼呼大睡,等他惊醒过来已经身首异处。主将不在,楚军大乱,联军斩首楚军两万多,乘胜攻占垂丘、宛、叶等大部地区。

  而在联军攻楚的同时,楚国太子横在秦国作人质出现了意外,为监视太子横的起居,秦王派了一名大夫日夜陪伴,时间久了,两人时常也开开玩笑取乐。有一天,大夫照常口无遮拦地取笑太子,说他再也回不了楚国,只能老死他乡了。太子横听了生气,拔剑刺死了他,并连夜逃回了楚国。

  太子杀了秦国的大夫,秦楚联盟关系破裂,于是,秦国也派兵对楚国展开打击。一边有匡章率领的三国联军势如破竹,一边有秦国虎狼之师南下抢地盘,楚怀王只好割地求和。

  第三,仗打到这个份上,匡章本应乘胜追击,为什么不打了呢?这里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楚怀王认输了。眼看秦齐魏韩四国大军就要兵临城下,楚怀王再傻也知道保护自己的王位,于是,派出使臣和匡章讲和,并承诺把太子横送到齐国当人质。另一方面又和秦国交好,重新确定友好关系。

  第二,魏韩两国后院起火。对于匡章率领联军攻打楚国,秦国早就密切关注事件的进展,即使没有太子横刺死秦国大夫逃跑这个突发事件,秦国也早做好了打击魏韩的方案。因为,魏韩大军都去攻打楚国,正是秦国在后面动手的好时机。而魏韩先前夺取的楚国苑、叶两地已经拿到了手,也算这仗没有白打。所以,魏韩两军早就有了撤退的打算,还没等匡章下令撤退,魏韩两军提前就回国救火去了。

  第三,齐国发生变故。正当匡章准备乘胜追击时,齐国国内传来消息,齐宣王死了,太子齐泯王继位,他任用孟尝君为国相,命令匡章速率军回国。

  因此,通过上面的解读,不是三国联军不去灭亡楚国,是受到多个因素制约的原因。但楚国从垂沙之战后,一蹶不振,一步步走向了衰败。但纵观垂沙之战战役过程,其主要原因还是楚怀王对战局把握缺乏审慎,在内外关系处理上摇摆不定所致。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