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子被皇帝赐自尽,如果不照做会怎么样?

  在人们的认知中,皇帝是一言九鼎的,哪怕要人性命,比如和珅死前的场景。

  嘉庆帝赐给和珅白绫一条,曾经不可一世的和珅,只能念叨着乾隆帝的遗命“赐全尸”,作一首所谓的“转世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然后就老老实实的用这条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君让臣子,臣不得不死”,哪怕是权势熏天的和珅,也只能听话,乖乖自尽。那么这个“赐死制度”是如何发展来的呢?这就需要从这句话说起了:王族刑于隐者,所以议亲。刑不上大夫,所以议贵。

  即,能被皇上赐死的人,是非亲即贵,代表着一种无上荣耀!所以,这便是为何那些被赐死的人,都乖乖听话自尽的原因。和珅之死就是这种情况。所谓,既然是体面人,自然死的也要体面。

  不过赐死这事,荣耀再大,终究牵扯到了性命,若有人不想要这种“荣耀”该怎么办?这就要区分两种情况,分别对待了。

  第一种情况是,被赐死的人,失去了行动能力,这就需要宣旨的人动手了。

  第二种情况是,被赐死的人,有行动能力,但就是不自尽,违抗圣旨不照办,那该怎么处理?也有有两个办法。

  其一,用更狠的办法,逼着他自尽。比如汉文帝的亲舅舅薄昭,由于犯了必死的罪,汉文帝念在他曾迎立自己当皇上这功劳上,赐他自尽。可薄昭根本就不自尽,依然强悍的面对汉文帝。

  这可让汉文帝下不来台了,一不做二不休,带着群臣去舅舅家,来了个发“活丧”。意思就是说,你不是不死吗?好,我汉文帝就让你薄昭,瞪着眼瞅着,你已经死了。都这样了,我看你还活个啥劲!

  就这样薄昭只得自尽!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汉文帝的这种处理办法,真算对得起薄昭。不然咱再看下面这个例子,依然是皇上让他自尽,他偏不自尽,结果死得更惨。

  汉哀帝时期,有位丞相叫王嘉。由于他反对汉哀帝,封宠臣董贤为侯爵,言辞过于激烈,惹恼了汉哀帝,便赐毒药给他喝。可王嘉就是不喝。搞得使臣无奈,只得“复前进药,(王)嘉引药杯以击地”。

  即,把杯子都摔了,我我就是不死,你能怎么样我?使者也念王嘉忠直,第三次劝说他:“您老是宰相,要是再这么坚持‘不荣耀’,小心皇上不但当街诛杀你,说不定还要杀你全家人。”

  可王嘉却“遂装出”,即,假装外出乘车而去,皇上赐死又怎样?我偏不自尽!汉哀帝最终把王嘉“下狱二十余日,不食,欧血而死”!至于其家人,不幸中的万幸,都逃脱了,没被处罚。

  可见被皇帝赐死虽荣耀,却更带着绝对威慑力。若真敢不招办,全族人的性命都危险。所以“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从这个角度上来言,就等于是在说“死我一个,救活全家”,这便是“赐死这种荣耀”的潜台词。

  其二、赐死的过程中,发生意外,则按特例处置。这个就带有“喜剧”色彩了,比如唐朝时期的贾直言。

  他的老爸叫贾道冲,是唐代宗时期的一位宫廷艺人,由于经常接触皇宫,对里面的事比较了解。于是贾道冲便大嘴一咧,开始八卦这些宫内消息。这还了得?唐代宗就派人端来毒药,你去死吧!

  哪料这时,贾直言开口了:“老爸趁你没死,赶紧先跪拜四方神灵,也好到了那边,有人看顾你。”贾道冲照做。

  贾直言则趁机一把夺过那毒酒一仰脖,全喝了,表示:我是孝子,要替老爸赴死!然后倒地……但第二天却醒过来了,原来竟然没有毒死他,只不过双脚溃烂了。

  这等意外事件,顿时震惊朝野。唐代宗一则感念贾直言孝顺,二则是因没有毒死,这就证明人家有“上天保佑”,自己是天子,是不能逆着老天爷来的。故而撤销死罪,改为流放!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