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60万大军攻不仅1万守军的洪都?背后啥原因
陈友谅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为什么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陈友谅和朱元璋都是农民起义出身,至正二十年,陈友谅登基称帝,年号大汉,与吴王朱元璋争夺统治权,经过几次争夺战之后,陈友谅大败退守武昌,陈友谅见疆土日益减少,非常愤怒。首先进行改革,一是将富人的财产和土地平均分给贫穷的农民,让大家都能吃饱饭,二是重视粮食生产,大力发展水利,三是不断扩充军队。粮食充足,陈友谅就用粮食当筹码,开出了当兵就有粮食补给的条件,1363年,军队人数快速扩充到了六十万。
军队不断庞大,陈友谅也不再害怕朱元璋,当下朱元璋旗下的军队数量相对较少,双方如果交火起来,陈友谅认定朱元璋必输无疑,也就在朱元璋向安丰进军后,陈友谅开始进攻,让人意外的是他没有选择攻打集庆,而是选择了洪都。为什么他没有选择朱元璋的真正命门,而是选择了一个“三寸之地”呢?客观来讲,陈友谅还是比较害怕朱元璋,已经被他打怕了,不敢轻举妄动。
只可惜,陈友谅选择攻打洪都是个错误的军事决定,因为守洪都的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别看朱文正是个二十几岁的小伙,还有点放荡不羁,其实一到了战场上,绝对是条汉子。陈友谅率领六十万大军对战朱文正的一万大军,首先在人数上就没有可比性,自认为可以稳妥地拿下洪都,结果被算计了。朱文正得知陈友谅前来攻打,立刻召集了所有的士兵,然后明确分工,朱文正派邓愈扼守着要道抚州门,薛显守章江、新城二门,每一个要地都会有专门把手,他自己率领两千精兵出城门迎战,巧的是他刚部署完,对方的大军就吹响了集结号。
陈友谅采取的打仗方略还是上次攻打太平一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他低估了朱元璋的智慧,这次洪都的城墙发生了变化,建在了离江退后三十步开外。遇到这种情况,陈友谅无奈只好跟对方真刀实枪的干,先利用炮弹技术炸开城墙,一个炮弹飞过去,对方开始了猛烈的进攻,陈家军被炸得血肉横飞,不敢轻易投掷炮弹,就在这时,守城门的邓愈率领军队把被炸开的缺口用木栅栏挡了起来。陈家军立马又朝着缺口进攻,朱文正率领军队前来援助,在军队的保护下,邓愈终于把缺口给堵上了。
这边刚结束,薛显那一方也迎来了好消息,薛显是英勇善战的大将,直接率领精兵杀出城门,还斩首了对方的大将刘震昭。经过这么一战,双方伤亡比较惨重,只是红都城依旧没有被陈家军攻下,陈友谅都快气死了,明明有六十万大军,竟然干不过敌方一万人,要是再拖下去,恐怕处境更加艰难。于是改变策略,决定全面攻打各个城门,这样一来,朱文正恐怕很难支撑下去。
眼看着不行了,朱文正决定使用“盘外招”,让自己的心腹去找朱元璋找救兵,又派人用“炸降”的方式忽悠陈友谅。想不到陈友谅相信了,给朱文正时间准备投降,谁知等到了约定好的日子,城门里已经集结完军队等着陈友谅放马过来,看到这种情形,他气不打一处来,直接把对方过来谈判的人杀掉了,最终陈友谅也没有攻下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