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军进行了多次冲锋 为什么就是无法冲破白起的包围圈

  长平之战赵军为什么无法冲破白起的包围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长平之战打到最后,赵括眼见救援无望,遂集结军队,多次拼命冲锋,妄图冲破白起的包围圈,能跑出去几个算几个,也算给赵国保存一点实力 。

  话说回来,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又经多次磨炼,部队的战斗力在六国当中还是拔了尖的,更何况“一夫拼命,百夫莫敌”,兵法上也有“围三缺一”、“归师勿遏”的说法,为什么呢?

  就是为了防止敌军狗急跳墙,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

  可白起呢,面对战斗力强悍,已经拼了命的赵军,却一反常例,牢牢把住防线,就让他们死活冲不出去,最后逼得40万赵军弃械投降,一点反抗的勇气都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

  四个原因,一个比一个重要。

  冲锋

  一:强悍的作战意志。

  众所周知,秦军的作战意志是非常强悍的,而这种强悍的作战意志哪里来的。

  无他,部队里明确的赏罚制度,中国历史上,秦军大约是最早施行军衔制的部队,这个军衔制又是哪里来的?

  商鞅变法施行耕战制度,即把二十等爵应用到部队之中,并制定了完备的赏罚系统。

  也就是说,只要你打的好,爵位会一级级提升,随之而来的,便是越来越高的特权、待遇。

  比如:

  秦国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低级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斩获两个,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释放,如果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斩获5个,则可拥有五户人的仆人……

  等等,这些足以说明,只要战场上英勇奋战,国家是不会亏待你的,会给你很多相应的特权,这对没有出头之路的平民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

  这样一来,秦军士兵就不是怕敌人,而是盼敌人了,因为敌人的脑袋可以换来他们未来的幸福生活,战斗意志能不强悍吗。

  二:完备的部队编成。

  作战

  当然,打仗光靠战斗意志是不行的,他是集体行动,讲究大家互相配合,而在这方面,秦军就具有了领先水平。

  秦军部队的编成是:最小作战单位为伍,由5个士兵组成;10伍为一屯,有士兵50名;
2屯为一将,有士兵100名;5将为一主,有士兵500;2主为一大将,有士兵1000 名。

  部队作战时,伍、屯、将、主、大将等战术单位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单以伍为例,防守时五名军卒互相保护,进攻时相互配合,就是混战的时候,伍内兵卒也能做到队形始终不乱,不会被轻易击破。

  小单位就是这样,大单位就更不用说了。

  三:基本的作战原则。

  有了意志,配合,接下来就得讲战术了,即基本的作战原则。

  秦军的作战原则也很了不起:先秦以前,部队作战多采用车步结合,当时一乘车卒约为8人,如果秦一次战役出动战车三千乘,车兵下来就有2万多,还不包括掩护战车的步兵。

  战车的构成一般是,有驭手,弩手和重甲持矛的士兵。

  战车的防护措施也比较完善,轴端装有矛头,马身覆有厚甲。

  战车周围还有一定数量的步兵保护,他们的任务之一就是,保护自己的战车,让敌人难以接近。

  有了这样的原则,部队几乎是集团冲锋,战斗力是相当惊人的。

  四:作战使用的武器

  秦国的军工业在战国时期也非常先进,他们戈、矛什么的当然都有 ,但更重要的则是——秦弩。

  秦国的弓弩在当时来讲,具有世界领先技术水平,也是作战中杀伤力最大的武器,大到什么程度?

  秦弩

  秦弩有二石具弩、三石具弩、五石具弩、六石具弩、八石具弩、十石具弩等多种,有效射程小一点的接近200米,最大的就达到了惊人的800米,单拿最小射程算,已经跟普通步枪差不多了。

  秦国的弓弩本来就先进,当时他们单兵携带多少呢?

  秦兵马俑二号坑的出土的弓弩手每人都背着两个上下对称的负矢陶环,每个陶环可以装100支铜镞。

  以前魏武卒厉害的时候,也只背着五十支箭,可秦国弓弩手呢 ,就要比他们多的多了。

  古时候战场上有句话:不怕千军,就怕寸铁。

  说的什么,就是弓弩啊,一言不合先扫一轮,这谁受得了啊。

  这种打法,就如冷兵器遇到热兵器,你根本凑不到跟前,就丢掉了性命,战场上,看不见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这还让赵军怎么打。

  于是赵国士兵就这样输了。

  在赵括被射死之后,他们没有一点办法,就只能无奈的选择投降,据说以后40万降卒被坑杀,秦军使用的还是秦弩。

  以上四点,就是长平之战中,赵军多次拼命冲锋,可还是冲不破白起包围圈的原因啊。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