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军被秦国包围46天 其他诸侯为什么不去救援赵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长平之战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长平之战,白起截断赵军粮道,赵国大军被秦军足足包围了46天,最终失去了战斗力,一部分战死,一部分投降。从此之后,秦国一统天下的趋势已非常明了,东方六国只有挨打受气的份了,那为什么他们当时不奔赴长平救援呢?

  一、秦国准备拼命了,诸侯不敢

  秦昭襄王听闻白起截断赵军粮道后,敏锐地意识到决战时刻到了,于是立马奔赴前线,颁布了一道动员令: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

  秦昭襄王做了两件事:

image.png

  秦王下动员令,志在必胜

  一是赐河内百姓爵位一级,让他们有钱捐钱,有粮捐粮,积极参战,阻止赵军及诸侯军来救援。长平之战打了近三年,秦国消耗巨大(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士民倦,粮食竭。《吕氏春秋》),紧急关头,秦王采用了非常手段:赐爵一级!自商鞅变法开始,秦国百姓要想得到爵位,只有两种办法:要么上阵杀敌,要么多交粮草。不管哪一种,对普通百姓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事。

  现在天上掉馅饼了:统统赐爵一级。这是多么大的恩惠啊,倘若秦军失败了,爵位还有价值吗?为了以后的生活、地位,河内的百姓拼了,拿出家里的余粮、拿起手中的锄头,谁要敢从此地经过,就和谁拼命。

  秦昭襄王成功地发动了一场人民战争,将长平战场上的胜负和百姓的切身利益,紧紧绑在一起。如此杀气的场面,那个诸侯敢前来?

  二是征发15岁以上百姓奔赴长平前线,困死赵军。白起是铁了心地全歼赵军,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能让赵军突围出来,其次是不能让赵军的粮草送进去。不管哪一种,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不能有阙口。大量的河内青少年奔赴前线,赵军突围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

  可以说,长平之战的胜负与这场人民战争密切相关,倘若仅凭白起的主力军,后果还很难说。

  二、其他诸侯都被秦国打废了,没那个实力

  长平之战决战于公元前260年,在此之前,其他诸侯都被秦国打残了,不敢轻易触碰秦军逆鳞:

image.png

  长平之战之时,魏、齐、楚均实力大损

  魏国:魏国时战国初期霸主,起步的快,衰落的也快。马陵之战后,魏国就没有了昔日的风光;伊阙之战、华阳之战,魏国接连被重创;之后的几十年,一直在苟延残喘。楚国:楚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粮草丰裕,先后经过了丹阳之战、垂沙之战、鄢郢之战的惨败,虽还有一定的实力,但志气衰了,不敢和秦军硬碰硬。齐国:齐国强盛了两代半,齐湣王灭了宋国,惹得其他诸侯犯了红眼病,在秦国的诱惑下,秦、赵、魏、韩、燕联军差点把齐国搞废了,之后虽然复了国,但对其他诸侯再也不信任了,当起了缩头乌龟,不管外面怎么打,就是不参与。韩、燕:韩国、燕国实力最小,自保尚且艰难,既没胆量,也没实力去救赵军。秦国的攻击是极有策略的,就是先最大限度的削弱魏、齐、楚、韩,以便在秦赵决战时刻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即便是救援了,实力也有限。

  三、秦赵两国,不管是谁胜,结局都差不多

  现在普遍的观点是:诸侯六国很愚蠢,放任秦国打残赵国,为自己挖坑。

  其实不然,反过来想一想,倘若赵国胜了,诸侯就没事了?恐怕会被揍得更惨,灭的更快!

  战国七雄发展到公元前260年,哪一个都不是善男信女,哪一个没有灭国他国,哪一个不是见到肥肉就恶狠狠地扑上去?五国伐齐后,赵国好不客气地抢了好几块肥肉。

  秦国地处西鄙,要攻打六国,距离较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赵国就不同了,紧邻齐、魏、韩,倘若赵军胜了,对他们的威胁远远大于秦军。一步步被蚕食,最终被灭国,没有其他选择了。

image.png

  邯郸紧邻中原,赵国胜了,对诸侯更不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其他诸侯有能力来救援,估计也不会用心。理想的情况是,最好他们两败俱伤;次一点,让他们狗咬狗,就算是胜的一方,也要付出代价。

  综上所述,长平之战重要时刻,秦昭襄王发布了动员令,及时阻止了其他诸侯救援的想法;实际上,那时候其他诸侯既没实力也不敢来救援赵军;退一步来说,诸侯也不大愿意救援赵军,毕竟不管谁胜了,对他们来说结局都差不多。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