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结束后 赵国为什么坚持了38年才灭国的
对长平之战赵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中国古时候历史上,长平之战是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此战,赵括和白起两位将领对阵。对于白起这位名将,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损失了数十万大军。不过,在公元前260年结束长平之战后,赵国坚持到公元前222年才被秦国所消灭。那么,问题来了,长平之战后,为什么赵国还能坚持38年之久呢!
一
首先,长平之战中,秦军前后共歼灭赵军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山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山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但是,长平之战结果,赵国固然全军覆没,秦亦死伤过半,即双方伤亡七十五万左右。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为了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秦国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需要进行一定时期的恢复。而这,促使之后的秦国在进攻赵国上无法再举全国之力,成为赵国得以坚持30多年的原因之一。
二
其次,对于秦国来说,自己错失了消灭赵国的最佳时机。在长平之战后,不仅赵国受到重创,楚国、齐国、魏国、韩国、燕国也被秦国的强大实力所震慑。在此背景下,按照武安君白起的谋划,本应挟长平大战余威,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灭赵。但是,秦国丞相范雎却因为种种原因,向秦国君主提出了不宜连续攻赵,而应该撤退养息的战略,并且得到了采纳。由此,秦国君主否定了白起的谋划,由此错过了消灭赵国的最佳时机。当然,这也和上面一条原因有关,也即当时的秦国确实需要休养生息。
三
再者,虽然没有立即派遣大军消灭赵国,但是,秦国并没有给赵国太多的时间。《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公元前255年,秦国派遣大将王陵围困赵国都城邯郸。在赵国危在旦夕的背景下,虽然魏国君主害怕秦兵不敢出兵救赵。但是,信陵君魏无忌借魏王如姬手窃得兵符,夺取兵权,率军击败了秦军,从而挽救了当时非常危险的赵国。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其他诸侯国的支援,也是造成秦国没能短时间消灭赵国的重要原因。
四
最后,在笔者看来,在长平之战后,李牧这位将领的存在,也是赵国得以存活30多年的支撑所在。李牧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在长平之战后,李牧率军抵抗秦国的大军,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不过,因为秦国反间计的运用,李牧最终惨遭杀害。在李牧被杀的七年后,秦始皇嬴政的大军消灭赵国。一定程度上,如果李牧没有被杀的话,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间很可能会有所延迟。总的来说,因为以上几个原因,长平之战结束后,赵国又存活了38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