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战六国是如何反击秦国的?
你真的了解长平之战吗?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公元前260年九月,困守绝地四十余日的赵军在主帅赵括的率领下,再度向秦军发起了进攻,结果赵括被乱箭射死,四十余万赵军主动向秦军缴械投降。而后,白起为了以绝后患,便将赵军降卒几乎坑杀殆尽,长平之战就此落下帷幕。
长平之战的历史意义想必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吧?
无非就是说自长平之战赵国惨败之后,山东六国再无一国能够独自抗衡秦国,从此秦国统一天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可是,你以为在长平之战后,山东各国面对秦国只有挨打的份?
其实不然,在最后的时光里,山东各国也曾有过最后的“狂欢”——各国发起数次合纵,虽然最终没能阻止秦国完成统一,但却也给了秦国一记重拳,把秦国给打疼了。
在长平之战落下帷幕后,白起本想乘胜追击,一举灭亡赵国,却因秦相范雎的谗言与秦昭襄王的忌惮,白起最终只能黯然撤兵。秦昭襄王胁迫赵孝成王割让城池求和,赵孝成王本来是准备答应秦国的要求,但是在大臣虞卿的建议下,转而以珍宝重器贿赂各国,与魏国达成攻守联盟,与楚国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与齐、燕、韩三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而后,赵孝成王又在国内积极推动农业生产,准备重整旗鼓,继续与强秦对抗。
秦昭襄王见赵孝成王迟迟不交割城池,还与各国眉来眼去,便于公元前259年十月命五大夫王陵率军二十万直扑赵国国都邯郸城,邯郸之战拉开帷幕。
秦赵两国在邯郸激战年余,秦国先后数次增兵,却也未能攻克邯郸城,魏楚两国依照盟约,出兵援救赵国,而后经信陵君窃符救赵,魏楚两国这才合兵一处抵达邯郸城外,三国夹击秦军,使得秦军大败,主将王龁只能被迫退保函谷关,大将郑安平降敌,秦军损失惨重。
因信陵君窃符救赵,已然触犯了魏国国法,为了避祸,信陵君旅居赵国十年。在这十年间,秦昭襄王、秦庄襄王祖孙二人为了报复魏国,多次发动对魏国的战争,魏国招架不住,这才又请回了信陵君。
公元前247年,信陵君登高一呼,赵、燕、韩、楚四国响应,纷纷出兵救援魏国,五国联军在击溃了来犯的秦军之后,向秦军发起了进攻,秦将蒙骜率军抵御五国联军,却被信陵君击败,只能退守函谷关。五国联军随后与秦军在函谷关下相持数月,而后因各国心怀鬼胎,联军退却。在此战后,信陵君虽名扬天下,被魏安釐王委以重任,但却在秦国的反间计之下,信陵君与兄长魏安釐王关系破裂,为了避免手足相残,信陵君主动交权,不久便因“伤于酒色而亡”……
第五次合纵攻秦之战:蕞之战
在河外之战不久后,魏安釐王与信陵君先后去世,魏景湣王即位。此时的秦国,秦庄襄王也已经去世,秦王政即位,秦相吕不韦执掌朝政。
吕不韦认为此时魏国政局动荡,正是进攻魏国的良机,多次对魏国用兵,攻占魏国大片土地,使得天下震惊。魏景湣王接受大臣建议,以唇亡齿寒之理,派遣使臣奔走于各国,先是与赵国重新签订了盟约,而后又与韩、燕、楚三国达成合纵盟约,五国再度组成合纵联军,共推名将庞煖为盟军主将。
庞煖针对此前数次合纵攻秦之战皆被阻于函谷关下的情况,制定了绕道蒲阪,南渡黄河,迂回至函谷关后,出其不意,直扑咸阳城的作战步骤。
起初因秦相吕不韦误判形势,增兵函谷关,忽视了黄河防线,使得庞煖得以顺利率军迂回至函谷关后,直扑秦国腹地,向咸阳进军。此时,吕不韦才反应过来,连忙调集留守大军,迎击五国联军,两军于蕞地遭遇。吕不韦针对各国心怀鬼胎的情况,集结精锐奇袭了作为联军主力的楚军,使其溃败,其余四国见此皆军心动摇,在吕不韦的掩杀之下溃退。
至此,最后一次山东各国合纵攻秦之战落下帷幕,各国再无实力抵抗秦国,于二十年后被秦国吞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