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一役是什么结局?赵武灵王会吐血吗
赵武灵王为霸业迎立两位昭王,若知长平一役的结局,他会吐血吗?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战国时期,风云激荡,兼并战争频繁,英雄能造时势,时势也能造英雄,在这个风谲云诡的年代里,涌现出了不少的英明君王,但是能被称之为“一代雄主”的少之又少,只有将魏国推上“战国首强”的神坛的魏文侯、使得秦国摆脱贫弱局面的秦孝公、打垮魏国的齐威王、敢于力行变法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为父兄复仇以弱国破强国的燕昭王以及为秦扫六合奠基的秦昭襄王等十数人。
在这些“一代雄主”中,赵武灵王一手迎立了两位昭王——秦昭襄王、燕昭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公元前三百一十八年(前318年),燕王哙在苏代等人的鼓动下,效仿上古先王,将燕王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并且将国内高官的印玺收回,全部交给子之,让他重新任命,子之由此掌握了燕国的军政大权,但是也因此激起了以燕太子平为首的燕国旧贵族的严重不满。以子之为首的相国一系与以太子平为首的燕国旧贵族开始了暗中交锋,燕国国内暗流汹涌。
公元前三百一十四年(前314年),燕国旧贵族落入了下风,太子平为挽回局面,与将军市被联手攻打子之,不得不说,太子平一辈子都在找“猪队友”,将军市被见进展不利,又想投靠子之,于是转而攻打太子平,结果太子平逃亡,市被被杀。
太子平一路辗转来到了齐国,受到了齐宣王的热情接见,齐宣王主动提出借兵给太子平,帮助他重夺王位。
太子平满心欢喜,还以为此时的齐国,还是当年春秋时期与燕国守望相助的那个齐国,屁颠屁颠地就带着齐国大军就回国争夺王位了。领兵的齐军大将在齐宣王的交代下,对太子平特别“照顾”,使得太子平死于乱军之中,而此时,子之被杀,燕王哙自杀,齐国占领了燕国全境。
燕国的另一个邻国,此时正是那位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当政,见齐国占据了燕国,对赵国形成了极大的威胁,赵武灵王便接回了滞留韩国的燕王哙之子燕国公子职。赵武灵王不愿意正面对抗齐国,从而让公子职前往秦国,求助公子职的外公——秦惠文王,而一直想与齐国一较高下的秦惠文王不愿看着齐国做大,于是便派出大军,借道赵国进入燕国,一举击溃了为祸燕国的齐军,赵武灵王派兵护送公子职回国继位,这就是历史上那位以弱破强的燕昭王。
公元前三百零七年(前307年),秦武王以“车通三川,以窥周室”的宏愿,请自己的师傅甘茂率军兵出崤函,攻破了韩国军事重镇——宜阳,为秦武王兵临洛邑铺平了道路。不久,秦武王亲自率军赶赴宜阳犒赏大军,随后又率军进入周王畿,打着朝见周赧王的旗号,对周室的镇国神器九鼎虎视眈眈。
到了洛邑之后,秦武王与麾下的大力士前往太庙试举龙文赤鼎(雍州鼎),结果失手被龙文赤鼎砸伤,当晚便绝膑身亡。因为秦武王突然暴毙,并未指定继承人,而且其膝下无子,秦国朝堂之上因让哪位公子继承王位而发生了内讧。
此时的秦国朝堂大致分为了两个派系,一个是以惠文后为首的一系,他们想要拥立秦惠文王庶子公子壮为新任秦王,在这里说明一下,公子壮是秦惠文王的庶子,绝非《大秦帝国》中演绎的那样,是关内侯之子;另一个则是以宣太后为首的一系,他们想要拥立秦惠文王的另一个儿子公子芾为新任秦王,他们有着掌握兵权的魏冉等人的支持。在一番明争暗斗之后,秦宣太后一系成功击败了惠文后一系,就要公子芾即将登基之时,赵武灵王陈兵秦赵边境,扬言如若不立在燕国作为人质的公子稷为秦王,赵国将会挥军南下。
秦宣太后见此时秦国朝政未稳,而且此前又因内讧元气大伤,与赵国撕破脸皮,得不偿失。于是,秦宣太后决定答应赵武灵王的要求,拥立公子稷为秦王,同时,自己开始摄政,夺去公子稷手中的权力,让他空有秦王之名,却无秦王之实,就这样,公子稷在赵国大军的“护送”下,登基即位,是为秦昭襄王。
在赵武灵王立公子稷为秦王的四十多年后,因为赵武灵王的孙子赵孝成王贪图土地,接受了秦国的囊中之物——上党郡,但是又未做好防御秦军,长久作战的准备,结果导致了赵军一败再败,廉颇退到了长平一线才稳住了阵脚,与秦军相持,后来,秦昭襄王派出大将白起,又使得赵孝成王临阵换将,最后全歼了赵国布置在长平一线的四十五万大军。
赵武灵王若是泉下有知,了解了长平一战的结局,他会不会气得吐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