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锁由“长命缕”演变而来,汉代时就已流传到什么地方?
长命锁是从“长命缕”演变来的,拴五色丝线(长命缕)之俗源于我国古时候的五行观念,或为上古时代南方古越人的文身遗俗,古时候崇尚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这习俗自汉代时已流传到北方中原各地。
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据《太平御览》卷三一引汉应劭《风俗通》:“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又“五彩,辟五兵也。”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在汉代。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这股丝绳被移到了妇女臂上,渐成为妇女和儿童的一种臂饰。不仅用于端午,还用于夏至。到了宋代,这种风俗,继续存在。不仅流行在民间,还传入宫廷,除妇女儿童之外,男子也可佩之。
每到端午节前,皇帝还在长春殿亲自将续命缕赏赐给近臣百宫,以便他们在节日佩戴。宋代称这种五彩丝绳编结物为“珠儿结”、“彩线结”,可见其形制已较复杂,除丝绳、彩线外,还穿有珍珠等物,在当时京都等地的街市上还有不少店铺和市贩,专门以销售这种饰物为生。
到了明代,风俗变迁,成年男女使用者日少,通常用于儿童,并成为一种儿童颈饰。一般多用于小儿满周岁时,百索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了长命锁。
长命锁一般都用金银宝玉来制作,锁上刻有“长命富贵”、“福寿万年”、“长命百岁”、“玉堂富贵”等吉祥祝语,另一面则有“麒麟送子”等传统图案。也有的做成如意的样子,在上面雕出寿桃、蝙蝠、金鱼、莲花等吉祥图案。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银有安五脏、安心神、止惊悸、除邪气等作用”。可见佩戴银质的长命锁,对身体的调养作用是确实存在的。贫穷人家会用铜钱、布、丝线来制作,也有求个好兆头的意义在里面。
新生儿满百日或周岁举行的仪式中最为流行的是挂长命锁。锁是一种起封闭作用的器具,门、箱等一旦上锁,就只有用钥匙才能打开。把锁的用处加以夸张引申,便可用来锁住无形的事物。长命锁更多表达的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市面上主流的是以银材质为主要的打造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