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贤妻良母的吕雉,是什么让她变得心狠手辣?

  吕雉所绕不开的话题就是戚夫人,很多人在对戚夫人的悲惨命运报以同情的时候,却忽视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吕雉不光是刘邦的女人,还是在刘邦去世这一段真空期期间的真正实权者,也就是说吕雉还是一个政治家。如果从这个身份再去看待吕雉,往往会看到另外一面。汉朝时期的局势并不像现在所想象的那么纯粹,在之前的文章当中我也提到过刘邦去世之前的布局,实际上是希望沛县老兄弟们和吕家代表形成抗衡之势,但抗衡的前提是不能被压着打,因此吕雉的存活也是实现这一政治格局的关键。感兴趣的网友们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对此刘邦生前的做法是扫除异姓王,随后改为刘氏宗亲,并且还提出了非刘氏不可称王的誓言。但是却很少人看到后半句,那就是“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也就是说在保护刘氏王权垄断的情况下,还保证了功臣集团的利益,也就是说封侯不能随便封,而已经是侯爵的贵族们则能放心大胆的延续,不用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影响。

  另外在对待功臣方面,刘邦虽然是在军方重用了吕氏一族,比如吕泽等等,但是丞相的选择却一直都是在功臣的手里。从最开始的萧何,到后来的陈平、王陵,再到后来的周勃等等,这些人都是有着可以安排的。但不可避免的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刘邦活着的时候,沛县这些老兄弟没人敢不服,可是刘邦死了呢?史料里也曾经提到了这么一个环节:“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image.png

  汉高祖五年时期,也就是刘邦称帝五年了,群臣在刘邦的面前喝酒还是肆无忌惮,对待刘邦还是如同对待过去的刘季,这种情况怎么能不让刘邦担心。故而说这一份担心到了吕雉的手里,才会显得越发张狂。刘邦去世之后,四五天没有发丧,原因就是吕雉认为“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可见吕雉是没有底气的,面对这些功臣吕雉也缺少了能够制衡的手段。且不说吕雉是个女性,那些功臣本身就只服刘邦一个,又怎么肯对吕雉服从呢?

  所以吕雉采取了一种手段,那就是靠着冷峻甚至是残酷的手段来震慑。这一点其实并不少见,如唐周时期的武则天,也是采取了酷吏的方式来巩固权力,女子掌权本身就异于常理,少不得这番周折。这时候去理解一下吕雉,吕雉真正掌权是在什么时候?在很多人看来汉惠帝暗弱,所以吕雉从这时候就已经掌权了,但事实汉惠帝政由己出,直到去世才让吕雉走上了台前。另外这样能明白诸吕的崛起,吕雉大封自家人,实际上是为了应对汉高祖刘邦去世时的权力真空,所谓人多才好办事,但相信刘家诸侯靠谱吗?吕雉不愿意做赌注,于是便开始积攒自己的势力。

image.png

  因此这些行为可以被认定为吕雉的集权,事实证明吕雉的确很有眼光,先是以陈平和王陵为丞相,延续了刘邦的遗命,同时陈平有属于功臣里非军贵集团,所以可以折中。而且陈平确实这么做了,在樊哙的事情上陈平就主动给了吕雉台阶下,没有杀害樊哙。另外再来看看吕雉对地方诸侯的打压,吕雉从始至终都没有对皇权有过至掣肘,只是对诸侯和功臣有过防备。

  比如吕雉对刘肥下手,比如吕雉对刘如意下手,本质上还是为了稳固汉惠帝的位置,而不是说为了让吕家人当皇帝。我想司马迁愿意为吕雉立本纪的原因也在于此,承认了吕雉在这一段期间的贡献。而且吕雉是很有针对性的,在扫除刘氏诸侯的时候主要针对的其实是两个地方,分别是齐国和赵国,其中赵国就是刘如意的封地。很多人看到了吕雉毒害刘如意,但是没看到吕雉后期对新封的赵王刘友的限制,在刘如意去世后,吕雉则是封刘友为赵王。

  面对新赵王吕雉的做法是派吕氏女子为刘友王后,但刘友不喜欢吕家女子,所以吕雉看清刘友不肯与自己为伍,才选择了对刘友下手。如果整体去看,就会发现与其说吕雉是在针对刘如意和戚夫人,不如说是在针对赵国这个地方,后来刘友也是被吕雉幽禁至死。所以在这个角度去看吕雉,吕雉的心狠手辣和对戚夫人的所作所为,就可以得到理解了。但不可否认吕雉的行为上残酷至极,不过或许吕雉也别无选择。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