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却成了孕养贪官的温床?
王安石变法大家应该都熟悉,是北宋时期针对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从而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改革。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方面入手,颁布了一系列改革的方针政策。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应该说,此次变法的初衷是好的,可结果却发展成了腐败的温床,滋生出了一大批贪官污吏,不但弄得天怒人怨,而且极大地消耗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最终朝廷不得不终止。这次变法失败后仅仅过了41年,北宋就亡国了。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来,此次变法没有兼顾眼前与长远利益,以及国家和个人利益。
王安石变法的真正目的是富国,而非富民。他所谓的“理财”,不过是夺商人、地主、农民的利益归国家财政,所做的不过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已,直接就损害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导致变法的社会基础丧失。变法的财政收入增长并非依靠发展生产,而恰恰是以青苗、免役等名目“加赋”的结果。
就拿推行青苗法来说,当时全国不管你贫富,土地是否优劣,更不管想不想、要不要,一股脑儿地强行摊派高息贷款。按照新法规定,贷款年息二分,这已经相当高了,相当于贷款一万,期限一年,利息就是两千。而到了各地还要层层加码,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来一次,这样一来就变成了贷款一万,期限一年,利息四千。
原本是充分考虑农民利益的低息贷款,最后却变成了一种官府垄断的高利贷。这无疑就给百姓套上了无形的枷锁,让他们还没种上地就已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到时候还不上怎么办?直接打入大牢。百姓为还债,最后不得不变卖家产、儿女,如此一来,民怨怎能不沸腾?
二来,此次变法没有从实际出发,操之过急了。
对此王安石其实是知道的,可他实际操作起来却操之过急了,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将十几项改革全面展开,别说是当时社会各阶层能否有这样的承受力,就放到现在来说,怕都是有些玄。就这样,变法陷入了欲速则不达的困境。
我们来看均输法。均输法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我这的粮价高,外地的粮价低,我就可以按低粮价来买粮食一百斤,国家统一管理和控制,再直白点就叫“宏观调控”。可如此一来,势必就压抑了商人交流市场,长期的话,商贸市场势必就成了一潭死水。如果一些官吏再趁机弄权,假公济私的话,此法的危害则更胜于商人的投机钻营。
自古以来,变法都是需要依靠吏治的,而吏治之首就是要精简机构,裁剪冗员,此乃千古不变之理。以国营来代替民营,各地大量设置机构,增加官员,厚其俸禄,加其赏银,如此这般,其经费早已超过了新法从商人手中夺回的均输之利。而一些地方官员更是暗地里将经营权又转手与商人,自己则挂名取利。
这样的律法,怎能不滋生腐败?
三来,王安石用人不当。
当时王安石对时局和官僚队伍的状况认识,以及他所提出实行办法,及尽早改革国家官僚队伍的主张,确实是具有相当政治眼光的。可这已积重难返,要想改造谈何容易?而且,王安石任用的是一批投机者,再加上他根本不可能团结、改造和培养、训练出一支能为己所用的队伍,失败也就成了必然。
在整个变法的队伍中,除了王安石个人操守尚且无非议之外,他最重要的支持者和助手吕惠卿、谢景温、曾布、蔡卞、吕嘉问、章惇、蔡京、李定、邓绾、舒亶、薛向等人,品质多有问题,有的在当时就被视为小人,在历史上被称为奸臣。
王安石在变法队伍的组建上,忽视了个人政治和人格上的挑选与培养,且盲目地轻信了他们的铮铮誓言。再加上他自己只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的人事,于是,理应由行政方面所解决的问题就变成了道德层面。在这一层面上,变法派立马就输给了保守派不是一星半点,变法的前途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来,王安石偏执,树敌过多,缺乏一位改革家必要的自身修养。
王安石性格偏执,刚愎自用,即便是在与宋神宗议论国事时,皆会有所抗辩,声色俱厉。在变法的过程中,他更是一贯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导致朝中大臣都与之决裂。这其中有他原来的政治靠山韩维等人,有他原来的科举恩师文彦博、欧阳修等人,有他原来的顶头上司富弼、韩琦等人,也有他原来的文坛师友范缜、苏轼、司马光等人。
这些人虽说都是当时的俊杰,朝廷的重臣,可却因为不赞同王安石的某些做法,而被逐一赶出朝廷。
另外当时王安石掌控变法机构名叫“制置三司条例司”,是北宋最高的财政机构,是一个超越朝廷六部就卿等一切权力部门的机构,但因为缺乏相应的权力部门制衡,结果成了一个滋生新的弊端的温床。而王安石所网罗的吕惠卿、曾布、谢景温等这批人,不但是道德层面上的小人,同时也缺少为民造福的志向,更缺乏为官为吏的根基。
任由这样一帮人来掌控变法大权,怎能不失败?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说此次变法遭到了朝中保守派的顽强反抗,但压垮他们的却是自己内部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
在变法出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王安石和吕惠卿、谢景温、曾布等人不但互相推诿,还互相指责非难,造成反目成仇,势同水火的局面,致使朝政大乱,社稷动荡。宋神宗一怒之下,双方各打五十大板,全部贬谪外放。后来虽说新法仍有野火春风之势,但已是强弩之末,司马光入主相位后,彻底废除新法。
总的来说一句话,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虽说失败了,但留给后人的启示无疑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