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海上霸主郑芝龙,为什么会被清政府所杀?
很多人都不了解郑芝龙,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导读:公元1661年,也就是清顺治18年10月,顺治皇帝将明朝降臣南安侯郑芝龙押赴燕京柴市斩首,并夷灭郑氏一族。这场灭门惨祸一时间震惊朝野。据史料称,清朝廷处死郑芝龙,和其子郑成功对抗清廷有直接关系。
明朝后期,为了争夺东亚海上霸权。欧洲各航海大国,如西班牙,葡萄牙等纷纷使用武力袭扰中国沿海。这些武力袭扰和海上劫掠活动,让占据海上丝绸之路多年的华商,面临致命的威胁。
中国商人为了自保,积极采取了应对措施,先后组建了武装海商集团,如颜思齐、李旦、林道乾、林凤、刘香等部。这其中,有一股新兴势力迅速的崛起,首领就是传闻中李旦的义子郑芝龙。
到了天启年间,中国海商集团进行了重大变革,由过去的分散经营向紧密合作发展。李旦联合了闽,浙,粤三地的武装巨枭,纷纷向海外扩张,并且建立基地。
郑芝龙抓住机遇,迅速拓展自己的势力,郑氏集团由此创建了雄踞明海及日本的海上帝国。不久之后,郑芝龙率众来到台湾建立基地。
在当时,凡是没有官方批准的贸易,都要被处以重罚。百姓在没有政府特许的情况之下,私自出海经商,其罪行几乎就相当于现在的贩毒。而郑芝龙无论走到哪里,更是会向巨贾商人收取巨额钱款,用以军队开支。
这样一来,郑芝龙就成为了官府的眼中钉,两者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明天启六年,金门游击卢毓英带兵围剿郑芝龙的基地,惨败被擒。郑芝龙松绑道,“我非抗拒官兵,只是迫不得已,如能有官爵加身,众等当效死朝廷,东南半壁可获安宁”。
官府当然不甘心失败,就在郑芝龙幻想招安的时候,闽浙当局策划了更大规模的进攻。明天启七年,也就是公元1626年6月,都督俞咨皋亲率两万水军讨伐郑芝龙,结果又一次大败而归。
为了表明诚意,郑芝龙放回俘获的明军将士。此后,郑芝龙的海上势力愈发的不可收拾,仅护航兵船就达到上千艘。明崇祯元年,兵部意图招抚沿海的军事实力。郑芝龙终于遇到了他生命中的伯乐,福建巡抚熊文灿。得以归顺朝廷并被授予游击将军之职。
同年,福建大旱,郑芝龙上书朝廷请旨移民台湾。这次移民,郑芝龙完全是自掏腰包,将数万饥民运至台湾。经过一年的开垦种植,人民丰衣足食,均称郑芝龙为父母。两年后,郑芝龙奉命削平了李魁奇、杨禄、杨策、钟斌及钟凌秀等海枭,遂被提升为参将。
几年间,郑芝龙通过累积军功,一跃成为明朝的高级将领,其家族也从一介寒门崛起为闽中巨族。在当时,科举是唯一的正统,而郑家的逆袭之路在整个明朝都极为罕见。
郑芝龙不仅垄断了日本至中国东南沿海的商贸往来,更有朝廷职衔的庇护。连嘉靖时期的海盗前辈王直,徐海等都无法望其项背。早在明天启四年,也就是1624年,郑芝龙娶了日本平户田川氏为妻,生下长子郑森,也就是日后的大英雄,郑成功。
明崇祯六年,荷兰人袭扰闽粤沿海。郑芝龙势力协同各省水师在料罗湾一战,将荷兰兵打得大败。此战之后,郑芝龙因功被提升为总兵,实际权力要大于督抚。当时市舶没有郑氏发给的令旗不能通航,每只船都要缴纳税银。郑芝龙每年仅此一项就坐收千万金。
同时,朝廷允许他在安平,也就是现在的福建晋江开府,海船可以直通府内。守城兵的军饷全部由郑芝龙来拨付,郑氏集团亦官亦商,船队戈甲坚利,俨然一道护卫闽粤海域的万里长城。
经过数次惨败,荷兰人放弃了武力强迫中国开放口岸的打算,转而与郑氏重修旧好。郑芝龙抓住有利时机发展海上贸易,中国商船在中日和东南亚各国之间往来航行。在强大的竞争下,荷兰东印度公司濒临破产。
朝廷的重用,欧洲商团的宾服,让郑芝龙感受到了功成名就的快感。然而,大明王朝衰颓朽烂的躯体,已经无法承载他万里波涛的海上霸业了。崇祯年间,外有满清频频扣关,内有流贼横行中原,川贵一带又爆发了奢安之乱。
崇祯帝勤政克检,素有中兴之志,可惜大明气数已近,郑芝龙早已对天下形势洞若观火。在乱世立足,掌握军政实权至关重要,如袁崇焕,卢象升等人,都是没有朝廷重臣保全,而遭致身首异处。而杨鹤、陈演、魏藻德等朝中大员,也都是因为没有兵权支撑,只得惨死义军的屠刀之下。
翻开明末史书,太多干臣良将都不是丧生敌手,而是横遭冤屈,死于同僚倾轧。郑芝龙非常了解朝廷黑幕,不断接纳仕宦豪强,壮大势力。更把对下一代的培养作为拱卫门庭的重要手段。
在郑芝龙的六个儿子当中,长子郑森最受钟爱。明崇祯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38年,年仅14岁的郑森考中了秀才,郑家累世都未有人晋升科场。郑芝龙欣喜之余,立即不惜重金将郑森送往金陵求学,希望将来能有郑氏子弟入仕朝堂。
明崇祯17年,郑森进入南京国子监深造。然而,同年也就是1644年三月,李闯大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带着亡国的悲痛,自缢于煤山。很快,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进驻京师。随着顺治帝迁都北京,清王朝顺势入主中原。
与此同时,明朝的遗臣也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史称弘光帝。不到一年的时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横扫江南,顷刻间攻破扬州,南京等地,兵部尚书史可法殉国,朱由崧被俘后遇害,弘光朝灭亡。
眼见苏杭陷落,郑芝龙急命所部撤军回闽。恰好唐王朱聿键南来,郑芝龙与随驾的张肯堂,黄道周等臣,在福州拥立唐王即位,建元隆武。隆武帝封郑芝龙为南安国平虏侯,执掌军国大权。
隆武帝在南明诸帝中,是最具有雄心的君王。他常怀志平天下之志,在即位之初就掀起了一系列的收复运动。一日,南安伯郑芝龙将长子郑森引荐给了隆武帝。当见到郑森长的身材健硕,目光如炬,周身散发着一股英雄气概的时候,隆武帝立赞其天纵英武,并将明朝最尊贵的朱姓赐给了郑森,并将原名“森”改为“成功”。
从这时起,郑森的名字就成为了朱成功。朝廷内外从此都称郑成功为国姓爷。就在郑成功豪气万丈,准备上阵御敌以报君恩时,父亲郑芝龙心中却另有打算。
当时,朝廷北伐呼声很高,而郑芝龙迟迟不肯发兵。无奈之下,首府黄道周自请督师,他领着数千残兵上阵,不久便兵败殉国。看到郑鸿逵,郑彩等将延兵不进,隆武帝决意亲征,而郑芝龙却违命不从。
南明隆武二年,也就是公元1645年的5月,降清的明臣洪承畴,向清贝勒征南大将军博洛提出招降郑芝龙的策略,同时以乡党身份,与福建巡抚黄熙胤写信,劝郑芝龙降清。郑芝龙决定投降大清。郑成功曾苦苦相劝之下,无奈父亲心意已决,郑成功只好自作决断。
就在郑芝龙临行前,清军得知其子郑成功英勇大略,便命郑芝龙携子同往。当时郑成功在外练兵,他写信表明了严正态度,“从来只有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判。今不听儿言,以后如有不测,儿定当为父报仇”。
俗话说,“鱼不可脱渊,虎不能离山”。郑芝龙一到清营,即被缴械监禁。与父亲将福建拱手相让不同,郑成功招募几千人马,跑到南澳岛,继续和清军对抗。
虽然,现在的郑成功力量还很微薄,但郑成功毫不畏惧,他毅然率领郑氏余部,走上了抗清复明之路。据史料记载,正是由于他的抵抗,让投降满清的父亲郑芝龙人头落地,亲族被灭。但也是由于他的抵抗,清初的闽粤才呈现出一副红色的悲壮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