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七步诗》有什么故事?曹丕为什么要杀他?
曹植的《七步诗》是中国古时候最为短小的诗之一,作为曹植在太子之争失败后,曹丕登上王位后,还是对曹植不放心,觉得曹植还会觊觎自己的王位,便找机会除掉曹植。
史上有故事传说曹操入棺时,曹植因为喝酒忘记了时间,曹丕便抓住这个机会要杀曹植,而这时候曹丕的母亲卞氏为曹植求情,曹丕就卖了个面子给他母亲。曹丕让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就要处死曹植。曹植临危不乱作下传世名篇《七步诗》。诗中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曹丕对自己的残害与紧追不舍,曹丕听后,也觉得自己对曹植逼迫地太狠,心中惭愧便免去曹植的死罪。
一首小小的七步诗,却暗藏无限的杀机,体现当时权势斗争的激烈和残酷。全诗语言浅显易懂,无需多加的解释便道出了“本是同根深,相煎何太急”的深刻含义。又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曹植在当时的时势下是何等地凄凉和无奈,曾经被自己父王曹操所喜欢的文采,今日竟成了保命的杀手锏,不知曹植心中是何种感想。虽然曹植的《七步诗》暂时让曹植逃过一劫,但是曹植日后的日子并没有多好过,曹丕及其后代依然对曹植怀有深深的猜忌,常常给曹植施加压力,最终导致曹植忧郁而死。
曹植的这首《七步诗》不像他早期的作品那样处处充满着激情乐观和浪漫,而是表达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和对这些矛盾所引起的悲愤与无奈。
曹植名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曹植的代表作《白马篇》中的名句。这首诗是曹植早期的作品,因为操起的曹植深得曹操的喜欢,曹操曾带曹植去出征打击海盗,这首诗正是刻画了一个武艺高强忠心爱国的一个大侠形象。
曹植早期的作品充满激情和斗志,在这首诗歌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作为乐府诗歌,曹植的乐府歌哀而不伤。诗中刻画的游侠投身刀锋剑雨的战场,怎能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国家安危面前,自己的生死又算得了什么?这是何等的视死如归,气势恢宏,给读者一股汹涌澎湃的心情,同时带动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全诗的开头“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相呼应。
诗中给读者营造的少年急匆匆向西北奔驰,因为少年要去边疆保家卫国啊,所以不能容得一丝的耽误,深深表达了作者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忠心报国地志向。
诗歌的中间详细写了这个游侠来历,游侠本是幽州和并州的人,年少时期便离开家乡,希望可以扬名立威,随身时刻准备着弓箭,骑射之术更是了得,动作敏捷地如同猴子,勇猛地像是森林里的猛兽,西北边防告急的时刻,游侠奋不顾身,策马奔向沙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作者对游侠的详细描写是因为作者有亲身的军旅经历,所以才能刻画地如此传神,同时又将自己比作了游侠,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忠孝不能两全的心情。
曹植作品
曹植一生文学著作颇多,后人也是最终把曹植的所有文学著作集锦于《曹子建集》中。《曹子建集》中收录各种曹植的诗词天赋,共大概80余首。曹植的作品中还包含一些赋文,悼文,杂诗等。
曹植的七步作诗乃是他历史上最出名的一出历史,相传曹植酒后闹事,曹丕当时想杀掉曹植,然后曹植生母卞太后出为曹植求情.曹丕当时妒忌弟弟才华,就非让曹植七步做成一首诗,才能免死罪.曹植竟然真在七步内作出了一首诗,其中暗含着对曹丕这种无情无义的痛斥。这也是更加体现了曹植的文学素养,七步成诗,可见曹植从小对于诗词研究的深厚。曹植不仅在诗的方面天赋异禀,在各种诗歌方面也是文采极佳,《曹子建集》中,80余首的诗词天赋,竟然一半以上为乐府诗体。可见曹植对于诗歌方面的天赋更是绝佳。
曹植写的诗特点也是极为明显,由于曹植的前期生活很是富足悠闲,所以作下了不少游山玩水及赠答方面的诗歌。这种诗虽然很少具有深刻的艺术特色,但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它反映了建安时代诗歌题材随着任命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断扩大,很多都是直接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曹植的后半生,由于曹丕父子的迫害,曹植忍辱求生,当时也是极为悲愤苦闷,那时候的作品的内容与风格发生明显变化。那种轻松愉快的诗作也几乎再没有出现,而是一些表达不甘闲着、想施展自己的才华的作品,不再像其早期作品那样积极乐观,而是略显深沉悲哀。
相比较来说曹植更多的作品,集中写出了对个人命运的失落,和对曹丕的怨恨。这些诗文中,到处都是受压迫的痛苦,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