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托孤一定要等司马懿,就没有其他人选吗?

  讲道理说一句,曹叡托孤时可真心不想选司马懿,只是迫于朝中压力,加上刘放、孙资两人作祟,最后才选了司马懿。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景初二年(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突发重病,宫中御医虽然尽力救治,不过病情却一直不见好转。曹叡见此情景,也只能开始对身后之事进行安排。

  曹叡前后有过三个儿子,但是都没有成年就已经夭折。后来曹叡收养了曹询、曹芳作为继承人培养。曹叡生病时,曹询只有八岁,曹芳是七岁,都没有成年。因此曹叡除了在曹询、曹芳之中选择谁来继承皇位外,还需要考虑由谁来辅政。

  然而这辅政大臣的人选却是一个大问题。

  曹丕在位时,采取了削弱宗室的政策,对于宗室管束极其严格,不仅命令“藩王不得辅政”,还规定藩王不得进京,不得和朝臣结交。这么一来就导致了曹操的嫡系宗室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参与朝政,在朝中没有什么影响力。

  因此在曹丕、曹叡时代,倚重的主要是曹休、曹真、夏侯尚等旁系宗室。但是在曹叡病重之时,曹休等人也已经去世,旁系宗室对于朝政的影响力也是大大减轻。

  与此相对的是,在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世家大族的权势日益增强,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日增。

  这对曹叡来说可不是好事。自东汉末年起,权臣干政的事就层出不穷。曹叡健康时,依靠着自己的威望还可以压制世家大族。不过一旦自己去世,继承人又年幼,那么就必须要提防权臣干政这种可能。

image.png

  所以按照曹叡的想法,这辅政大臣最好全部是宗室成员,这样可以避免世家大族干涉朝政。他很快拟定了一个辅政大臣的名单,包括了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五人。

  帝以燕王宇为大将军,使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对辅政。

  这五人中,曹宇是曹操与环夫人之子,是嫡系宗室。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曹肇是曹休之子,夏侯献是夏侯惇之孙,属于旁系宗室。而秦朗是曹操的养子(他妈妈就是当年关羽也看上的杜氏),也是宗室成员。因此这个辅政大臣的班子,事实上是一个完全由宗室组成。

  然而朝中世家大族出身的大臣大多反对曹叡这个方案,他们希望辅政大臣里也应该有非宗室成员。此时曹叡病重,面对朝中的反对声音也无力全面压制,有些焦头烂额。

  而更让曹叡想不到的,他选中的夏侯献、曹肇、秦朗等人和自己的亲信大臣刘放、孙资又闹起了矛盾。夏侯献等人一直不满曹叡宠信刘放、孙资两人,这会觉得自己马上要成为辅政大臣,自然是志得意满,多次宣称刘放、孙资已经蹦跶不了几天。

  《汉晋春秋》:中书监刘放、令孙资久专权宠,为朗等素所不善,惧有后害,阴图间之。

  《世语》:刘放、孙资久典机任,献、肇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复几?'指谓放、资。

  刘放、孙资两人知道以后,自然不赞成曹叡的这个安排。他们趁曹肇等人不在宫中时入宫面见曹叡,以曹丕规定亲王不得参与政务为由,反对曹宇等人担任辅政大臣。同时刘孙两人还诬陷曹肇、秦朗等人在宫中时,趁着曹叡生病之机调笑才人,而曹宇还控制宫禁,不让大臣进宫,意图不轨。

  刘放、孙资最后举荐弱懦无能的曹爽出任辅政大臣,以便自己控制。曹叡担心曹爽一人无力辅政,刘放、孙资于是又举荐了司马懿。

  放、资惧,乃劝帝召宣王。

  司马懿是此时朝中资历最老的大臣,又是出身世家大族。本身就迫于世家大族压力由于不决的曹叡在刘放、孙资的游说下,最终决定任命司马懿和曹爽一起辅政。

  所以曹叡并非一开始就打算托孤给司马懿,只是多种原因促成之下,才有了这个安排。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