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为什么颇为善待曹干?曹干为什么叫曹丕为阿瓮?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为什么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曹干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曹操一生有25个儿子,临终之际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最小的儿子曹干,说起来,曹干也是一个可怜的娃。

  曹干出生于216年,其母为曹操的一个地位很低的小妾,即陈妾,曹干三岁的时候,陈妾就去世了,曹操看这个娃子可怜,就让没有生育的王昭仪来抚养曹干,王昭仪本身没有生育,对曹干倒也是听尽心的。

image.png

  但,两年后,曹操也不行了,临终之际,他给曹丕留下遗命:“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

  这算是让曹丕这个做哥哥的好好照顾这个幼小的弟弟,其实我们看幼年时期的曹干,确实是挺可怜的,三岁丧父,五岁丧父,还是个幼儿就失去了双亲,总有王昭仪这个养母照顾,但总也隔着一层皮不是?

  所以曹操临终之际对这个儿子很是不放心,但也只能将他托付给儿子曹丕,希望曹丕能好好对待这个小弟弟。

  曹丕也确实对这个弟弟不错,而曹丕对曹干好,也是有原因的,其一就是父亲曹操的遗命,曹操亲自将曹干托付给了曹丕,曹丕怎么说也会对曹干另眼相看。其二自然就是因为王昭仪,《三国志·魏书》记载:“及文帝为嗣,干母有力。”

  这里的母亲说的就是王昭仪,王昭仪虽然没有生育,但极受曹操的宠爱。当初曹昂和曹冲去世之后,立嗣之争主要集中在曹丕和曹植身上,而无子的王昭仪站在了曹丕这一边,为曹丕争储成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曹丕自然记着报答王昭仪,也就对养在王昭仪名下的曹干多有照顾。

  有了曹操的遗命和王昭仪的恩情,曹丕颇为善待这个小弟弟,当然如果曹干对曹丕构成了威胁,即便有曹操和王昭仪的面子在,曹丕也未必就能对曹干多加照拂。所以,曹丕对曹干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两人的年龄差够大。

  曹丕出生于187年,而曹干出生于216年,两人相差29岁,这样的年龄差,放在古时候甚至可能是祖孙,因着这样的一个年龄差,曹干自然对曹丕构不成任何的威胁,而曹丕也直到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弟弟根本对自己没什么影响,也就放心对他好了。

image.png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曹丕对曹干的好也就顶多是多给点赏赐,时不时关照一二,比如221年,曹干从弘农侯进爵为燕公,222年,再次晋封为河间王,224年,改封乐城县。226年,徙封钜鹿。由此乐见,曹丕对这个弟弟还是比较尽心的,其实倘若只是有曹操和王昭仪的面子,曹丕对这个弟弟已经尽到了兄长的责任。

  但有意思的是,《三国志·魏书》中还有这样的记载:“文帝临崩,有遗诏,是以明帝常加恩意。”

  也就是说,曹丕临终之际,又将这个年仅十一岁的弟弟曹干托付给了儿子曹睿。那么,曹丕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按理说,他生前对这个弟弟的爱护已经不少了,谁也不会责怪他苛待这个弟弟,但他还是在临终之际让曹睿好好对待曹干。

  这里面自然是曹干自己的功劳,《魏略》中有个记载就很有意思,“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帝谓良曰:‘我,汝兄耳。’”

  这里的良就是曹干,这就有意思了,曹操死的时候,曹干五岁,在曹操的遗命和王昭仪的恩情下,曹丕对这个弟弟颇为优待,以至于曹干认为曹丕就是自己的父亲,所以认为曹丕就是自己的父亲,所以常常叫曹丕为“父亲”,而曹丕自然不会答应,而是耐心的对曹干说:“我是你的兄长”,但曹干根本听不进去,叫了很久的父亲,后来大点了才改过来。

  要说五岁的曹干分不清谁是自己的父亲是不怎么可能的,古时候的时候男子十三四就能成婚,五岁的时候实际上已经不算小了,即便没有多么聪明,但是不是自己的父亲总该是知道了,难道他会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曹操?

  一个三岁的孩子可能对去世的父亲没有印象,转而认为对自己好的男子就是父亲,但已经长大五岁,这样的情况就不太可能发生了,那时候的小孩子比我们现在的小孩子要早熟,就拿现在的小孩子来说,亲生父亲陪伴到五岁去世,儿子能将曾经的哥哥认作父亲?

image.png

  况且,曹干是什么出身啊,虽然曹操没有称帝,但也是位高权重一言九鼎的存在,这样的大家族,孩子更是格外的聪慧,曹操另一个儿子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虽然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但也不会相差太远。

  实际上,这样的大家族出生的孩子都是从小就被教育很多东西的,他们小小年纪就懂得了很多,而且曹操有25个儿子,即便曹操不会对每个儿子都上心,但这些孩子的母亲必然对孩子很上心,从小就会灌输给孩子很多的东西, 让他们明白生在这样的大家庭意味着什么,需要学会什么。

  由此可知,曹干将曹丕叫做父亲很可能就是故意的, 为什么要这样呢?自然是为了生存,曹干出生不久,曹丕就成为了世子,是曹操的继承人,但之前的立嗣之争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曹操纵然没有称帝,但也类似于帝王之家了,帝王之家的孩子,都有好几副面孔。

  曹干年纪小,生母早早死了,父亲也死了,他一个小小的孩子养在王昭仪名下,自然比别的孩子更早熟,他知道想要过得好,就必须获得曹丕的绝对信任和宠爱,所以他不惜将曹丕认作自己的父亲,反正小孩子嘛,叫错了也没有关系,谁让他小呢,但却会获得曹丕的好感,让他更加疼惜这个弟弟。

  事实也证明,曹干虽然小时候很可怜,但他却没有经历过什么为难,父亲死后,兄长对他极好,兄长死的时候,还将他托付给侄子曹睿,曹睿又对他很好。

  所以说曹干的后半生还是不错的,于261年去世,当时的曹魏还在,他还可以优哉游哉的生活,他死后四年,曹魏才被司马家取代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