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称王篡位后,汉室忠臣为什么没有去投奔刘备?真相是什么

  曹丕称王篡位,为何汉室忠臣不去投奔刘备?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公元220年魏王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魏王,当年曹丕篡夺汉献帝的皇位,建立曹魏政权。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即使此时曹魏还有汉室的忠臣,因为刘备远在四川,因为蜀道难行,这些汉室忠臣也很难突破曹魏军队的重重封锁投奔刘备。

  更重要的是经过东汉末年的长期战乱,汉室的忠臣被十常侍为首的宦官及董卓、李傕、郭汜、曹操等军阀大批屠杀已经所剩无几。

  尤其公元196年汉献帝来到许昌投奔曹操以后,曹操就对汉室忠臣进行多次屠杀。

image.png

  曹操第一次对汉室忠臣的大屠杀就是在公元196年,汉献帝刚刚投奔曹操,曹操就把汉献帝身边的卫兵侍从等全部换成自己的党羽亲戚,议郎赵彦等很多汉室忠臣只是尝为汉献帝提了有关时局的建议,就被曹操屠杀。

  根据《后汉书皇后纪第十》记载

  自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其余内外,多见诛戮。

  虽然史书没有记载曹操屠杀汉室忠臣的具体数量,但“其余内外,多见诛戮。”八个字证明曹操屠杀大批汉室忠臣。

  曹操第二次对汉室忠臣的大屠杀是在公元200年,汉献帝嫔妃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领受汉献帝衣带诏,联合刘备、种辑、吴子兰、王子服、吴硕等汉室忠臣密谋诛杀曹操。

  公元200年2月,董承等人诛杀曹操的图谋泄露,董承、种辑、吴子兰、王子服、吴硕等汉室忠臣及怀孕五个月的董贵人全部被曹操屠杀而且灭三族。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正是董承秘召曹操勤王,没想到是引狼入室。

image.png

  曹操第三次对汉室忠臣的大屠杀是在公元218年。

  公元218年正月,侍中耿纪与太医令吉本、司直韦晃、金祎等起兵密谋诛杀曹操,控制汉献帝,南援刘备。趁夜攻打在许都(今河南许昌)的丞相长史王必,焚烧大门,并射中王必肩膀,最终起义被曹操集团镇压,耿纪与吉本、韦晃、金祎等汉室忠臣全部遇害而且灭三族。

  不仅如此,因为曹操的亲信王必伤重而死,勃然大怒,把东汉朝廷的文武百官全部招到邺城,曹操命令参加救火的大臣站在左边,没有救火者的大臣站在右边。众大臣以为救火者必无罪都站在左边,结果被曹操全部屠杀。

  根据《山阳公载记》记载:王闻王必死,盛怒,召汉百官诣邺,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众人以为救火者必无罪,皆附左;王以为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者实贼也,皆杀之。

  除了以上曹操对汉室忠臣的三次大屠杀,曹操还杀害孔融全家、伏皇后家族等汉室忠臣,连曹操的头号谋士荀彧因为反对曹操加九锡篡汉而被逼自杀。

  另外,公元220年御史大夫郗虑与汉献帝密谋诛杀曹操,事泄遇害,而曹操死于公元220年3月,耐人寻味。

image.png

  由此可见,到了曹操死后,曹丕篡夺东汉政权的时候,汉室忠臣早已经被曹操屠杀殆尽,剩下的东汉朝廷大臣将领基本上都是曹操曹丕父子的死党,比如华歆、王朗等,这些人绝对不可能去投奔刘备。

  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没有汉室忠臣投奔刘备集团,比如公元218年十月,河南南阳地区官吏和百姓不堪徭役之苦,在宛城守将侯音、卫开的带领下举事,准备联合刘备集团荆州守将关羽里应外合反叛曹魏集团
,乱箭射死郡功曹应余,擒拿郡太守东里衮,最终被曹仁镇压。

  比如公元219年十月,刘备集团大将关羽水淹七军,逼降曹魏集团主将于禁,斩杀副将庞德,威震华夏,甚至连曹魏集团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也投奔关羽。由此可见,并不是汉室忠臣不想投奔刘备,而是因为没有条件投奔刘备,如果关羽北伐不是被曹操集团勾结孙权集团扼杀,投奔刘备集团的汉室忠臣应该还有很多,归根到底还是实力决定一切,随着关羽大意失荆州以及刘备集团夷陵之战被孙权集团打得惨败,汉室忠臣投奔刘备集团恢复汉室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