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220年登基,刘备221年登基,为何孙权不紧跟着称帝?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丕刘备相继称帝,为何孙权要多等8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220年,汉献帝主动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正式成为魏国皇帝。曹丕的这一举动震惊了天下,说是禅让,但其实大家都懂,曹丕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听说曹丕称帝,刘备这边坐不住了,因为刘备集团的起兵口号就是匡扶汉室,此时汉献帝退位,曹丕登基,说明汉室已亡,若不及时想法化解,刘备集团就没有了起兵的合法性,人心也会逐渐丧失。于是,刘备决定自己称帝,国号仍然为汉,你曹丕不是把汉朝给灭亡了吗?我这边新建一个大汉,以此聚拢人心,将会更具合法性。
公元221年,刘备登基,建国“汉”,在当时的社会,刘备其实已经成为真正延续汉室的人,就好比刘秀当年。只不过刘备没能做到一统天下,如果他做成了,那么他就会是另一个刘秀!蜀汉其实只是我们后世为了方便区分,硬加给刘备集团的。
那么问题来了,曹丕220年登基,刘备221年登基,为啥孙权不紧跟着登基称帝,反而要等到8年之后呢?按理说孙权的实力比刘备还大啊!其实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孙权没有称帝的理由
虽然这很多事情,在我们大家现在看来也就那么回事,都是为了争权夺利,为了一统天下才会登基称帝。然而在当时,做这些事还是需要名正言顺的,称帝还是需要合法性的,不然别人都不承认你!像曹丕称帝,他是汉献帝禅让,大家不得不承认。而刘备称帝,国号为“汉”,他本身就是皇族后裔,再加上当时还有许多人一时转变不过来,心向汉室,所以刘备重建汉朝的举动非常受大家的认可,于是刘备也具有了合法性。然而孙权不行啊,他家出身不高,本就是汉臣,按理说他的出路只能向曹丕称臣,承认魏承汉祚,或者向刘备称臣,承认新建的汉室。无论如何,孙权也没有理由自己称帝,他若称帝,则会落得和袁术一样的下场,乱臣贼子而已,人人得而诛之!
二、孙权内部不稳
东吴看似一片祥和,实际上内部权力交错,十分的不稳定。孙家本身不是什么豪门大族,所以在江东士族的眼中,孙家一直是个外来者,而孙家这些年,都是靠武力来压服其他人的,很多士族对孙家并不满。可以说,从孙家开始做大,对他们家族的反抗,或明或暗一直都有存在,孙策的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孙权上位后,不再像孙策那么强硬,对那些世家大族都有一定程度的妥协,所以这些年来,东吴看起来还算和平。然而私下里是怎么回事,孙权清楚得很。他在江东的声望还不够大,不足以彻底压服这些大族。
这次一旦他登基,那些世家大族肯定会借机攻击他,到时候东吴的内部肯定不会稳定。这么多年下来,孙权虽然有能力应对内部的这些动乱,但是外部的隐患他却没办法控制!
三、外部形势不利
曹丕刚刚登基为帝,肯定是需要起兵建大功,以此来证明他身为皇帝的能力。而相比下来,刘备的汉中不好打,曹丕极有可能选择进攻孙权。而刘备这边,之前偷袭荆州,击杀关羽的旧账还在,孙权不称帝,刘备可能都要想办法报复。孙权一称帝,那肯定成为众矢之的,曹丕、刘备一起攻打东吴,两大对手倾力相攻,东吴势必大败。以刘备对孙权的痛恨,借机痛打落水狗,东吴很可能亡国!所以说此时孙权登基,完全有可能陷入亡国的境地。
其实,这也是孙权的聪明之处,他看得懂形势。后来,孙权一番权衡,选择了向曹丕称臣,稳住了曹魏。最终在刘备伐吴时才有足够的精力抵挡击败刘备,化解一场大灾。
那么为何8年之后孙权又选择了称帝呢?
因为那个时候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东吴内部经过整顿,孙权有了更强的掌控力。而外部环境呢?刘备、曹丕相继去世,蜀汉为了自保,表示想和东吴重归旧好,而且出兵北伐,这在孙权看来释放了一个巨大的信号,那就是蜀汉真的不计前嫌了,要和曹魏死磕。少了蜀汉这个敌人,孙权就不怕受到两大对手联手攻击了,所以他可以放心大胆的登基称帝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