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和“贾诩论战”分别讲了什么?三国中对战的方法论介绍!

  “曹刿论战”和“贾诩论战”分别讲了什么?三国中对战的方法论介绍!

  曹刿论战的典故被很多初中教材收录,成为熟读并背诵的篇目之一。说实话,笔者在初中时期刚刚粗浅地看过一遍《三国演义》,对历史很多事情仍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长大后自学三国之时,曾有一次录制讲贾诩的视频。当时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进一步了解了著名的“贾诩论战”。

  贾诩

  读着贾诩论战,我突然想起初中学过的极难读懂且惜字如金的曹刿论战。今天正好借着机会,我们一起再品读一下两位的论战。

  曹刿论战,说的是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兴兵攻鲁,在长勺地区发生的一次战争。这是一场后发制人,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曹刿论战整篇文章中,并非全部描写战争场面细节和对战争的讨论。而是在战前提出了取信于民的思想,在战争中具有“敌疲我打”的特点,且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正确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说起曹刿论战,让笔者记忆深刻的是敌人撤退(逃跑)时,你追还是不追的问题。

  正聊三国作者注意到,在东汉末年的贾诩论战中,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敌军撤退我们追不追,面对不同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做法。

  现在用曹刿论战里的两句话作为贾诩论战的引子:

  1: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下面我们说说贾诩论战。

  话说贾诩在离开段煨之后加入了张绣阵营,没多久他就极力促成了张绣和刘表的联盟。曹操是不希望张绣和刘表联盟成为巨大后患的。建安三年曹操出军,当曹操兵临城下的时候,因为袁绍可能会偷袭许都,所以曹操下令班师。但此时张绣方面看到曹操突然班师,虽然听说是袁绍可能要进攻许都,但战场上的虚虚实实谁也不好分清。在左右为难时,贾诩论战诞生了。

  贾诩

  面对突然撤军的曹操,张绣是耐不住寂寞的,他想要亲自率军追击。刚要出门,贾诩拦住了张绣并表示:“不能追,追则必败。”张绣哪管这些,直接追击曹操导致大败而还。贾诩看到战败的张绣,却突然表示:“现在情况有变,赶紧去追击一定会取得好处。”张绣这次相信贾诩,再次带兵去追,果然获得了胜利。

  战后归来,张绣问贾诩:“我一开始率领精兵追击,而您说我必败。后来我集结败兵前去再追击曹军,您却说必胜。就像您说的,为何每次都会应验?”

  贾诩指出:“将军虽然善于用兵,但并非曹公的对手。对手虽然军队刚刚撤退,但曹操一定会亲自断后,我们的追兵即使精锐,但将领却不及对方,且对方士气也不差,因此我猜到了第一次追击必败。”

  贾诩认为:“曹军进攻将军您并非出现什么纰漏,却突然班师,一定是他的后方出了问题。既然已经击破您的追兵了,必然轻装加速班师,即使还会留一些将领断后,但留下来的将领并没有您勇猛,因此您带着败兵也能获得胜利。”

  曹操

  张绣听后,对贾诩愈加敬佩。

  小结:

  这个故事稍微有点相似曹刿论战追不追的部分,也透着和田忌赛马有一丝丝的相似。

  如果稍微总结,我们可以看出贾诩论战能体现出战场中需要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理论,只有综合兼顾主客观因素,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