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早些年的时候是如何反腐的?他为了破除迷信做了什么事情
对曹操早年的反腐手段与破除迷信措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汉朝时期,地方上实行郡国制度,郡县太守、县令等官员由朝廷直接任命,此外,还有一部分封国,封给同姓宗亲。
汉景帝时,发生七国之乱,叛乱平息后,朝廷吸取教训,为了防止封国势力过大,对朝廷构成威胁,规定藩王除了享受地方上赋税外,不得插手一切军民事务。此后,藩王权力被剥夺殆尽,封国的实际权力掌握在由朝廷任命的国相手中,所以,曹操出任的济南相,其权力基本上与太守相差无几。
济南国治所在东平陵县(今山东章丘西),国境临海,下辖今山东济南、章丘、济阳、邹平等地。
曹操上任济南相后,发现济南国一片混乱,官场腐败不堪,大小官吏与当地豪强勾结,贪赃枉法,祸害百姓。
国相由朝廷委派,而地方官吏多是本地人,他们之间关系盘根错节,形成进退与共的利益同盟。他们不但在地方上具有强大的背景,在朝廷也有后台撑腰,因此,从不把国相放在眼里,历任国相由于层层掣肘,根本无法作为。
得知曹操出任济南相时,当地官吏和豪强们根本没把他当回事,料定他的结局和前任们差不多,那就是不得不灰溜溜地离开。
但是,曹操就不信邪,到任后,决定要抵制住这股歪风,拿这些不法官吏开刀,以整治官场秩序。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曹操对济南国境内的情况有了初步掌握,为了捍卫帝国法律的尊严,决定先要摘掉一些人的官帽,让他们知道做官的底线。
经过充分调查,掌握实证之后,曹操向朝廷揭发,一举将八名官员撤职。
在毫无前兆之下,曹操以雷霆之势,快速出手,精准打击腐败,在济南国官场上引发了一场政坛地震,闻者无不心惊胆战。
朝廷那些幕后大人物对曹操这种做法,非常嫉恨,只是面对铁证,找不到曹操的把柄,短期内只好隐忍。
济南国境内的豪强们被曹操强势执法所震慑,唯恐有一天被曹操盯上,招惹上麻烦。
有些劣迹斑斑的豪强听到曹操来了,吓得纷纷搬到邻近郡县避风头。
为何济南国积累多年的官场顽疾,被曹操在短时间内就给清除了?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曹操之所以敢拿济南国贪官污吏们开刀,就是因为他跟这些人没有任何利益纠葛。
另外,曹操做事向来果断,有魄力,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拖泥带水,碰上曹操这样的主,济南国那些贪官污吏只有自认倒霉的份儿。
镇住官场歪风之后,曹操决定从移风易俗着手,改变济南国民生疲弱的状况。
当时济南国境内有个现象,就是民间重祭祀,祠庙非常多。
想当年,汉高祖平定天下后,封长子刘肥为齐王。吕后死后,她娘家一帮子侄作乱,刘肥次子朱虚侯刘章在平定诸吕之乱中建立大功,被封为城阳王,始立济南国。后来,济南国参与七国之乱,平叛后,被废除。光武帝重建大汉后,于建武十五年(公元39
年)重新设立济南国。
城阳景王刘章在汉室危急关头拨乱反正,在朝野上下颇有威望,他死后,济南国就开始出现祭祀他的祠庙。数百年下来,历代不断扩建,建立了越来越多的城阳景王祠。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阳景王祠祭祀已变味了,已从最初单纯怀念他为国建功,转变为祈福之地。很多商贾从中看到了商机,开始参与修建城阳景王祠,将其修建得非常奢华,他们勾结当地官吏、豪强,以祠庙作为敛财的工具,宣扬供奉丰厚者必将得到神明庇佑,若不遵从,必然会遭到惩罚。
济南国境内的城阳景王祠达六百余座,它们成了官商榨取老百姓钱财的场所,办一次祭祀,往往杀猪宰羊,锣鼓喧天,大肆铺张,闹腾好多天,这些开支无一例外被分摊到老百姓头上,成为一笔沉重的负担,官吏、豪强、商人们借机大发横财。
普通老百姓深受迷信思想的毒害,无不争着向城阳景王祠献贡,不少人被害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城阳景王祠牵扯太多人的利益,历任济南相都怕得罪人,不敢反对。曹操觉得这种淫祀如果纵容下去,迟早会逼得老百姓没法活下去,这种不良社会风气必须得到遏制,不能再任其蔓延。
相对而言,整顿吏治、打击豪强,面对的毕竟还是少数人,但改变一种习俗,尤其是一项长达数百年的社会陋习,谈何容易?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引起负作用。
面对阻力,曹操没有退缩,而是沉着应对。
曹操定然知道,那些受到他打压的官吏和豪强,此刻巴不得他出错,估计他们正在暗中煽动不明真相的百姓出来闹事,一旦风向有变,他们就会立刻跳出来,将曹操撵出济南国。
困难重重,步步陷阱,进还是退,都是两难选择。
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让那些企图看曹操笑话的人失望了。
他毅然下令拆除济南国境内祠庙,严禁官民再搞这种劳民伤财的迷信活动。
在当时,拆除祠庙这种事不单单是得罪人这么简单,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在古时候社会,人们普遍敬畏鬼神,我们无法得知曹操的鬼神观和信仰情况,但他这种敢于破除迷信的魄力,令人肃然起敬。
曹操明白,当一座座祠庙被夷为平地,化为乌有时,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不但会招来官商层面的反扑,也会让很多不明真相的信众觉得感情受到伤害。
然而,曹操认定的事,纵然千难万险,也会毅然去做。
轰轰烈烈的拆庙行动在济南国全面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史书没有任何记载,所以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件事带来的震撼可想而知。
禁止淫祀之后,济南国境内这项传承了数百年的劳民伤财的习俗画上了句号。
禁止淫祀,固然是为了打击地方豪强,但估计曹操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
曹操参加了平定黄巾起义的战争,深知张角兄弟之所以能够将数十万民众组织发动起来,全靠宗教思想。如果济南国境内的这种淫祀活动不及时制止,万一被人煽动利用,必然会造成很大的社会动荡。
整治贪官、禁止淫祀这两件事,无论哪一件,都很得罪人,曹操算是把济南国境内上上下下得罪了个遍,他已明显感觉到来自各方的压力。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势必会遭到报复。
曹操不畏强权,敢于破除陋习,并不等于没有顾虑。他觉得自己在济南相位置上没法再待下去了,于是,向朝廷提出辞职,希望把他调回京城洛阳,留在皇帝身边担任宿卫职务。
这些年来,曹操在官场上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皇帝身边的那些宦官,更对曹操恨得咬牙切齿。对此,曹操自然心知肚明,他担心这些人终有一天会发起反击,伤害到自己家人,所以他想回到洛阳,留在皇帝身边,在天子脚下,宦官们多少会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对他下手。
官场如战场,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曹操的心思,宦官们自然一清二楚,他们岂能让对手如愿!
曹操很快接到朝廷对他的新任命,出任东郡太守。曹操明白了,有人不愿意让他返回京城。
其实,曹操出任东郡太守也不算太差,就级别来说,和他担任的济南相属于同一级别。但是,曹操接到任命书后,并没有急着去上任,而是陷入了沉思。
在济南国任国相的这些日子,曹操对地方上的现状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他知道,到了东郡太守任上,面临的情况估计和现在差不多,想要有所作为,估计很难。
那么,接下来的路怎么走,难道又到东郡将济南国的事重新上演一遍,然后又灰溜溜逃离,再换一个?
大汉的天下如此之大,州郡如此之众,单凭曹操一人,又能改变多大地方?如今整个帝国已病入膏肓,现在该考虑的是如何改变整个国家的面貌,而不是一州一郡之治!
思前想后,曹操终于决定先暂时告别官场,好好思考一下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