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突袭乌巢袁绍只是没有了粮草 袁绍最后为什么输的连底盘都没有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奇袭乌巢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战役,也是三国时代最为经典的战役,但是我们看这段历史的时候,却总能发现漏洞所在,在三国演义中,袁绍率领70万大军与曹操的10万大军博弈,结果曹操奇袭乌巢,导致了袁绍大军的全面崩溃。还记得小时候看这一段的时候就有一种感觉,70万大军没了粮草,但是他们还有人在,为什么会被只有10万人的曹操给打得落荒而逃呢?而且袁绍是一个战争老手,一场战役输了还能收拢军队再战,为什么却输得连地盘都没了呢?
很明显三国演义无法解释这个现象,于是我们就只能从三国志中来寻找真相。根据三国志的描绘,我们会发现官渡大战对于袁绍来说其实就是毛毛雨。为什么会这么说呢?首先第一点,在历史上,袁绍他并没有调集70万大军倾巢而出,而只是动用了10万大军与曹操博弈,而且当时的曹操只有2万人。所以官渡之战,充其量是袁绍一半的家底,和曹操的全部家底在博弈。因为有学者曾经分析,三国演义是按照明朝的人口来进行的战争算数,因此袁绍4大州应该有70万军队。但其实历史上的袁绍没有70万,只有20万人左右,而官渡大战他拿出了一半。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点那就是乌巢的粮草,虽然是袁绍短时间内所能够存储最多的粮草,但是它的后方还有很多的资源可以救济。所以曹操烧了乌巢的粮草能动摇10万人的军心是可能的,但要说把他们逼上绝境根本不可能。除此以外,他们在官渡决战的时候在秋天,秋冬季节黄河马上就要结冰了,所以袁绍可以从容的通过黄河冰道运送粮草,绝对不会出现断粮而四散而逃的现象。因此如果官渡大战,仅从乌巢被烧的这一段来看,对袁绍造成的影响极小。
那么为什么袁绍一场大战失败以后全线崩溃呢?其实这也是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因为三国演义只强调了官渡大战却没有讲述官渡大战之后的几年艰苦斗争。官渡大战袁绍选择了撤退,军队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但袁绍的实力还在,如果要说他当时的总兵力再次整合,应该还有14万人左右,而曹操那边撑死了只有10万人,但是袁绍却没有输在战场,而是输在了政治上。很多学者认为,袁绍年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方霸主,关键就在于它在快速吸收力量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在自己的体系内制造矛盾。只要矛盾还在,那么大家就不得不依赖袁绍来谋求生存,这就是袁绍能够庞大而且屹立不倒的原因。
这样的矛盾平衡政体,虽然在和平时期稳如泰山,但只要遇到战争或者失败的时候,这种问题很有可能会四分五裂。从当时袁绍的背景来看就可以明白袁绍输了,所以他的算盘全部被打乱了,之前辛苦维护的平衡点也全部崩盘。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袁尚和其他两个兄弟已经展开了军事上的对决。虽然袁绍还想要压制自己的儿子,但袁尚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军队,而且骑兵也全部由他来指挥,袁绍已经无法镇住。
因此此时的袁绍已经陷入到了绝望之中,一场军事打击让他的政体全部失衡,所以在痛苦之中他最终死去了。但袁绍死去以后,很快袁尚就拥有接班的实力和勇气,因此理论上来说袁尚应该成为了第2代继承人。但可惜的是袁绍之前制造的矛盾,来平衡政体的制度在袁尚手中根本玩转不过来,虽然这个第2代继承人军事实力非常强悍,一度让曹操头疼不已,但可惜的是,在政治方面除了袁绍谁也无法搞定。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三个兄弟和诸多谋士把袁绍的家产一分为三,成为一盘散沙。
刚好曹操这时候运用的远交近攻联强打弱的政策,和袁尚结成了儿女亲家,干掉了其他几个兄弟,又反过来把袁尚给打败了。所以袁绍集团之所以会败得如此之快,就是因为它的内部是以各种矛盾达成了一个平衡结构,只要他们的核心力量被打破,或者外部受到巨大的创伤,那么就会受蝴蝶效应的影响,内部也会失衡你,从而破碎。因此当年的官渡大战其实只是一个开始,而且还不是特别大的一个开始,但是后来袁绍自己人疯狂的内耗,所以才有了后来曹操成功的结果。
可见,成功仅凭个人的才能智慧是无法做到的,还是需要共同的力量,是需要内部和外部同时和谐,才能抵御外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