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了杨修,其父杨彪说了什么?
曹操杀了杨修,其父杨彪说了什么?感兴趣的网友们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曹操《遗令》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二零年,一代枭雄曹操病故。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因而在临终之前,曹操颁布了《遗令》这样的临终遗言。从《遗令》前后字句便能看出,这其实就是曹操真实心境的袒露。对此,苏东坡曾经做出评价,称其“平生奸伪,死见其性。”
作为一代枭雄,曹操能够在临终之前剖析自己,并作出自我批评,确实是一种真性情的表现。尤其是对于一位统治者而言,能够放下架子自我批评,实在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当然,曹操在《遗令》当中并未言明自己具体有哪些“小忿怒,大过失”,不过,笔者以为其杀杨修即便不属于“大过失”,恐怕也算是“小忿怒”了。
01杨修
在曹操麾下,杨修算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按理说,一位博学多才的人应该非常受曹操重视才对,但没想到的是,杨修最后居然被曹操给处死了。难道,曹操真是一个喜怒无常的奸雄?
其实,一开始杨修是非常受曹操欣赏和信任的,否则他也不会被曹操任命为主管钱谷财帛的丞相府仓曹主簿了。这个任命咋一看似乎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其实自从曹操架空了东汉朝廷之后,杨修这个职位的实权却是非常大的。由此可见,杨修有多受曹操信任。
然而可惜的是,杨修此人总是对于自身的聪明才华有一种莫名其妙无法抑制的炫耀和冲动,不论何时何地,总会想方设法抢一抢曹操的风头。譬如说,有一次曹操在点心盒上写了“一合酥”这样的三个大字。结果,杨修就召集众人,一人一口将这盒点心分食了。
再譬如,有一次曹操视察刚刚修建好的相国府。这座相国府是手下人费尽心思讨好曹操而建,结果曹操转了一圈之后,让随从在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众人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结果杨修直接让人将大门拆了重建。很显然,杨修知道“门”中是“活”,曹操的意思就是太阔了。
当然了,若仅仅是这样的话,那曹操将杨修杀死就未免太过分了。事实上,杨修的所作所为还不单单如此。
02肆无忌惮的看着杨修
对于抢曹操的风头,杨修似乎有一种打心底的冲动。但他殊不知已经招来了曹操的猜忌之心。
公元二一九年,曹操率军从长安出斜谷从而进军汉中打算与刘备决一死战。但是没想到刘备据守汉中死守不战。如此一来,曹操攻不能守亦无据,一时间竟然觉得进退两难。
就这样,有一天部下问曹操军中采用什么口令的时候,曹操脱口而出“鸡肋”两字。结果,杨修听到之后直接下令让部队收拾行装。众人就奇怪了,连忙问杨修是什么意思。杨修自鸣得意道:“鸡肋乃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物,主公以此为令,说明是打算回家了。”
很显然,杨修又猜中了曹操的心思。这般聪明虽然让人大吃一惊,但他越过曹操直接下令的做法,还是让曹操内心非常不舒服。于是,不到半年的功夫,杨修便被曹操直接处死了,而杨修身上的罪名却是“漏泄言教,交关诸侯”。
或许,临死的时候杨修都不明白自己为何而死,但很显然,他之所以被曹操处死,就是因为他太过“肆无忌惮”了。倘若他能够稍微克制一点,不那么明显地卖弄自己的聪明才华,那或许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但可惜的是,他最终还是死了。
有人或许为杨修不忿,即便卖弄一点才华,也不至于招惹杀身之祸吧?其实,关键一点还是,杨修似乎牵扯到了储位之争当中。
03取死有道
有一次,曹操为了考验曹植和曹丕两兄弟,便命令两人出城办事。但是呢,曹操事先又给了城门守卫一道密令,让守卫不得放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考验兄弟俩,来选出合适的继承人。
结果,杨修早就猜到了曹操会这么做,于是他给曹植出主意,如果守卫不放行的话,就可以凭借“身有王命”而直接杀死守卫。结果,曹丕被拦了下来而曹植成功出城了。
乍一看,似乎是曹植成功地办妥了事,但其实,却给曹操留下了残忍的印象。后来,曹操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之后,更加对杨修痛恨了。于是,在后来找了个机会将杨修给处死了。
由此可见,杨修虽然聪明博学,但是在为人处事方面却是一丁点都不太懂。结果,牵扯到了储位之争,最后落得个身死的下场。
后来,曹操见到杨修之父杨彪时,还故意开口问杨彪为何身体日渐消瘦。很显然,曹操这一行为真的是坏透了。杨彪因为儿子被曹操处死而伤心不已,当然也会日渐消瘦了。
但杨彪深知曹操的秉性,于是只能委婉地说了一句:“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金日磾两个儿子深受武帝宠爱,结果长大之后在后宫肆无忌惮与宫人嬉戏,结果被金日磾撞见之后杀死了。杨彪引用金日磾先见之明的典故,绵里藏针的一句话,让曹操羞愧地“为之改容”。
后来,人们用老牛舐犊来形容父母对子女的爱。
04结语
曹操临死之时颁发了《遗令》,其中很明显地剖析自己,说自己有些“小忿怒,大过失”不应该被后人效仿。当然,具体是什么“小忿怒,大过失”曹操并没有具体说明。
不过,笔者认为,像杀死杨修、华佗等人这样的行为,应当都算是“小忿怒,大过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