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有什么功绩?他的功劳有韩信多吗?

  曹参是西汉开国功臣,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早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
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汉惠帝时官至丞相,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

  刘邦定位:功狗第一

  随着不可一世的项羽自刎在乌江之畔,纷纷扰扰的天下也渐渐安定下来,接下来便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了。不过,一年多的讨论下来,结果却出乎将军们意料:一向不曾上过战场的萧何,居然要受封最多的食邑。众将议论纷纷:“我们披坚执锐,攻城略地,多的经历了上百战,少的也有几十场。而萧何一仗都没打过,仅仅写写文章,发发议论,食邑却比我们还多,这是为什么?”

  汉高祖反问:“诸君会打猎吗?”众将答道:“当然会。”汉高祖继续说:“打猎的时候,猎人指挥猎狗,猎狗追杀走兽。用打猎来比喻,诸君是猎狗的功劳,萧何是猎人的功劳。况且诸君追随我的时候,都是独自一人或者寥寥两三人,只有萧何举族追随,这个功劳我也是记着的。”群臣默不敢言。

  等到列侯封赏完毕,来排定功臣名次的时候,众将终究还是心里不服,便推出曹参来打擂台。“曹参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再看看他身上的七十多条伤疤,像不像是功臣第一的样子?”但是汉高祖有心想让萧何排名第一,只不过一番说辞之前已然用掉,苦思冥想之际,贴心小棉袄鄂君出现了。

  “曹参虽然有野战略地的功劳,但也只是一时之功。陛下和项羽争霸五年,多少次被打得全军覆没,孤身逃亡,萧何总是能在危急时刻把数万大军送到陛下身边。楚汉两军在荥阳长年对峙,没有现成的粮食,全靠萧何从关中输送,军粮才从不缺乏。不论汉军在前线败了多少次,但萧何保全了关中,就有着卷土重来的资本,这才是万世之功。一时之功又怎么能和万世之功相比呢?萧何第一,曹参第二。”

  于是,萧何荣膺了“功臣第一”的美名,曹参却徒留“功狗第一”的诨名。那么,这位被功臣们推荐出来,“功最多,宜第一”的曹参,究竟功绩如何呢?

  一身转战三千里,克城无数

  曹参,秦朝时担任沛县的狱掾,当时萧何是沛县的主吏掾,两人都是沛县威望显赫的官吏。汉高祖刘邦从沛县起兵时,曹参以中涓的身份追随,接下来便是戎马半生。攻击胡陵、方与,大破秦泗水郡监的军队。向东攻下薛,在薛城西攻击秦泗水郡守的军队。再次攻打胡陵,取之。转而去守卫方与,遇上方与叛变投魏,击之;接着丰邑也叛变投魏,攻之。因功晋爵七大夫。

  在砀东击败秦司马枿的军队,取砀、狐父和祁的善置。又进攻下邑以西一直到虞,攻击了章邯的车骑部队。攻击爰戚和亢父,立先登之功,晋爵五大夫。向北救援阿,攻击章邯的军队,破阵,追逐败军直至濮阳。攻打定陶,夺取临济。向南救援雍丘,击败李由的军队,斩杀李由,俘虏秦侯一人。楚怀王封刘邦为砀郡长后,曹参受封为执帛,号建成君,升迁为戚公。

  然后随军在武城南击败秦东郡尉的军队。在成阳南攻击王离的军队,在杠里再次攻击并击败了王离。追逐败军,一路向西追至开封,击败了赵贲的军队,把赵贲围困在开封城内。向西在曲遇击败秦将杨熊的军队,俘虏秦司马和御史各一人,升迁为执珪。

  随军攻打阳武,拿下轘辕、缑氏,封锁黄河渡口,回军在尸北击败赵贲的军队。随军向南攻打犨,在阳城城东与秦南阳郡守吕齮交战,攻破敌阵、夺下宛城,俘虏吕齮,尽数平定南阳郡。随军向西攻打武关、峣关,取之。先在蓝田南攻击秦军,夜间又在蓝田北发起攻击,大破秦军,随即到达咸阳,灭秦。项羽到了关中,封刘邦为汉王,曹参受封为建成侯,一并前往汉中,升迁为将军。

  随军平定三秦,先是进攻下辩、故道、雍、斄。在好畤南击败章平的军队,包围好畤,夺取壤乡。在壤东和高栋击败了三秦的军队,再次包围章平,章平从好畤逃走。接着击败了赵贲和内史保的军队。向东夺取咸阳,改名为新城。曹参率军守卫景陵二十日,三秦派章平等攻打曹参,曹参出击,大破敌军。曹参获赐宁秦为食邑。

  曹参以将军的身份率军在废丘包围了章邯,以中尉的身份跟随汉王出临晋关。到了河内,攻下修武,从围津渡过黄河,向东在定陶击败龙且、项他的军队。向东夺取砀、萧、彭城。攻击项羽的军队,汉军大败逃跑。然后曹参以中尉的身份率军包围夺取了雍丘,击败了外黄、燕、衍氏的叛军,在昆阳击败羽婴,追击到叶,回军攻打武强,接着到达荥阳。

  汉二年,曹参被拜为假左丞相,驻军关中。魏王魏豹叛汉,曹参以假左丞相的身份和韩信在东张击败魏将军孙遫的军队。接着进攻安邑,俘虏魏将王襄。在曲阳攻击魏王,一直追到武垣,活捉了魏王。然后夺取平阳,俘获魏王的家眷,尽数平定魏国,共五十二城。曹参获赐平阳为食邑。

  接着跟随韩信在邬东击败赵相国夏说的军队,斩杀了夏说。韩信和常山王张耳率军至井陉,攻打成安君,命令曹参回军把赵国别将戚将军围困在邬城中。戚将军突围逃跑,曹参追击并斩杀了他。然后曹参率军抵达敖仓汉王的营地。

  韩信打垮了赵国之后,继续向东攻击齐国。曹参以右丞相的身份归属韩信,攻破了齐国历下的军队,夺取了临淄。回军平定济北郡,攻打著、漯阴、平原、鬲、卢。又跟随韩信在上假密大破龙且的军队,斩杀了龙且,俘虏了将军周兰。平定了齐国,共得到七十余县。俘获了原齐王田广,齐相田光、齐守相许章和齐胶东将军田既。韩信成为齐王后,率军抵达陈,与汉王一起击败项羽,曹参留在齐国平定尚未归服的地区。

  灭项羽之后,韩信转封为楚王,汉高祖的庶长子刘肥成为齐王,以曹参为齐相国。后来以齐相国的身份参与平定陈豨、黥布的叛乱。司马迁总结曹参的战功:总共攻下了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获诸侯王二人,诸侯丞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

image.png

  少谋划,强执行,是最好的副手

  纵览曹参的征战经历,或许没有“一剑曾当百万师”,却也是实实在在地“一身转战三千里”,平定两国一百二十二县,如此功劳恐怕也只是略输秦时扫平燕、赵、楚三国的名将王翦了。但是再仔细琢磨一下,又不难发现,以荥阳之战为界,之前起沛县、破咸阳、入汉中、出三秦,曹参一直是在刘邦的指挥下作战,所以功劳虽多,但在最后的战功总结中能被太史公认可的,却仅有雍丘之战俘获秦侯一人,曲遇之战俘获秦司马、御史各一人,阳城之战俘获秦南阳郡守吕齮寥寥数笔,是不折不扣的“猎狗之功”。

  荥阳之战后,曹参平魏五十二县、定齐七十县,于是有了“两国一百二十二县”的偌大功劳。然而,天下人都知道,这一路灭魏、破赵、攻代、收燕、平齐的,是那个国士无双的韩信。这一时期,曹参又是在韩信的指挥下作战,实际上仍旧是“猎狗之功”。只不过后来韩信成了长安城中的不囚之囚,而曹参才得以继承这灭魏平齐的荣耀。

  其实,汉高祖刘邦心中对定鼎天下中最重要的功臣早已心中有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的萧何;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三人而已。论功封侯之时,汉高祖曾经让张良自己选择齐地三万户作为封地,但张良却最终仅要求以留县作为自己的封地,主动退出了对第一功臣的争夺。曾经的齐王、楚王韩信此刻已是罪人一名,自然不可能成为第一功臣。独独剩下的萧何,早就在这场比赛中不战而胜了。

  而曹参,当他决定来争夺第一功臣的名号时,就注定了这是一场自取其辱。因为此刻的他,终究只是个顶着其他人功名的“功狗”而已。

  萧规曹随

  论功之后,曹参继续返回齐国担任相国,以黄老之术,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汉孝惠帝二年,萧何去世,临终前推荐曹参继任汉相国。再入长安,事过人非,曹参却没有更改任何萧何制定的法规。但对曹参来说,这一次的一如既往,却又着实与以往大不相同。

  这一次,他是因为自己治理齐国的功绩才成为这全天下的相国。这一次,他已是一名“猎人”,他通过自己的治国经验,判断萧何的法规确实适合这个刚刚从战乱中恢复的天下,所以才决定一切无所改变。这一次,他为国家带来了清净合道的环境,于是天下安定,百姓称颂。这一次,他终于真正与传奇并列,成为了千古流芳的“萧曹”之一。

  曹参是怎么做到始终被刘邦信任的?

  一、不争功

  曹参是刘邦手下一员猛将,而且资格很老,立功很多,这个是被大家公认的,相信刘邦也认可。刘邦很清楚曹参的功劳,但他觉得萧何的功劳更大。所以他说萧何是功人,这帮猛将是功狗。曹参是功狗中的第一。关内侯鄂君甚至提出观点,没有曹参等人没有任何问题,但没有萧何就没有汉朝,将萧何拔高到这个高度。

  可以看出当时谁该定第一争的是何等激烈,而且派系也非常清晰。最后刘邦确定萧何定功第一,曹参第二。在《史记》中根本找不到曹参对定功劳排位的意见,包括反对,或者支持的声音。曹参对一切都没有任何意见。但是很多人可能不清楚,一开始曹参与萧何关系是很好的,但后来关系并不好。

  所以对自己有隙之人排在第一位,没有任何反应,曹参的行为值得我们深思。当时肯定有人说曹参太傻了。汉初三杰什么下场呢?韩信被诛杀,萧何通过自污来保命,张良虽然置身事外,最后却不得不选择站队,站到吕后那边。唯独曹参什么事情也没有,过的逍遥快活,始终受到刘邦的信任。

  二、做实事

  曹参身为将军,作战非常勇猛,为刘邦打下了很多城池,是刘邦手下得力的猛将。所以他做将军很合格。因为大家当时评定功劳之时都推他该排第一。后来萧何当了丞相,他被刘邦安排到齐国当国相。从将军身份转向国相,曹参也干的很好,真正实现上马能打天下,下马能治天下,文武都行。

  齐国当时是刘邦的长子刘肥的地盘。曹参到达齐国之后怎么治理呢?也很有意思的。第一步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找到了当地的父老,当地的儒生了解情况,也就是现在说的调研。第二步不是出政策,他听说有一个人很贤明,这个人就是盖公。他花了重金找到盖公,让他当智囊团。盖公只给他这么几个字: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

  曹参听完觉得很有道理,他做出一个更惊人的举动。参於是避正堂,舍盖公焉。避正堂的意思就是让出正厅,表示这个地方你作主,我听您的吩咐。在齐国为相九年,齐国一片太平,齐人都称他是贤相。

image.png

  三、不图名

  低调的曹参在得知萧何死后,就知道自己要去接任他的位置了。当曹参接任相国位置后,所有人包括皇帝都受不了。因为这个家伙什么事情都不干。有人想劝他,他就拉着一起喝酒,喝着喝着就忘记事情了。时间久了,也就没有人说话了。但是汉惠帝受不了,因为你这个相国太不负责人了,所以汉惠帝用了一句很重的话:为什么忧天下乎。

  当曹窋回家问父亲,你到底在玩什么呢?这个时候曹参仿佛像换了一个人一样,马上把儿子打了一顿。理由很简单,这事不该曹窋问,也不该他管,因为越权了。所以无为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一旦有影响无为之事必会出手。最后汉惠帝与曹参的对话留下了萧规曹随的成语。

  萧何与曹参后来是有过节的,曹参接任之后,他完全有动机制定新的制度推翻萧何的规定或报仇。但是曹参硬生生地让皇帝说出自己不如萧何的话。他没有对萧何的规定作出任何改动,这样的代价就是人们只记得萧何,忘记曹参自己到底做过什么事情,感觉曹参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做。

  人一般很难忍受被人认为无能,逞能是人的本能。但曹参却做到不逞能,情愿被人认为不能,而不愿意为了证明自己能而行事,这其实是对名的看破。曹参对百姓如此,对自己的手下,当有犯错往往会采用什么方式呢?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路不拾遗有二种方式,一种是用苛法让人不敢拾,还有一种是民风淳朴真路不拾遗。不揭人小过,你能做到吗?这是包容,只有包容才有万物。但很多人更喜欢除恶务尽,将他们推向对立面,使他们没有机会改过,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除恶,才能达到目的,才能构建自己认同的外界。恶是除不了,人善自然恶少了,而不是恶除了,人就善了,这就是曹参不争名的初衷。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