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明朝昏君多吗 明朝为何还能维持存在276年时间

  还不了解:明代昏君的读者,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代昏君多却为什么能存在276年?

  谈起明代,一般就分成两派,一派称之为明粉,觉得明代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再有明代比较硬气,从不割地、从不赔款、从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死社稷灭。另一派就认为明代实在是乌烟瘴气又是八股取士,又是锦衣卫东厂西厂的。今天我们先把明代是好是坏放一边,我们看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明代是公认的昏君扎堆的王朝,怎么还能享国270多年呢。

image.png

  我们先看明代皇帝,那真叫一个昏君扎堆。纵观整个明代276年的历史,其中有90多年皇帝压根不上朝。那皇帝不上朝干嘛呢?一个字,玩,玩的花样还挺多。有愿意斗蛐蛐的,比如明宣宗;有喜欢养动物做买卖的,比如明武宗;有整天迷信丹药想成仙的,比如明世宗;还有喜欢做木匠活的,比如明熹宗。总之,各式各样的玩,有的玩的还挺不错,比如明熹宗的木匠活。可是就是在治理国家上不带用心的。皇帝整日贪玩,政务废弛,以至于发生有的官员做官多年竟不知皇帝长相如何。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王朝,竟然存在了276年,实在是令人感到费解。我们接下来就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原因。

  在中国古代一个王朝要灭亡无外乎这么几个原因。女祸、外戚、权奸、强藩、悍夷以及民变。所谓女祸就是将王朝的灭亡归罪于女人,比如夏亡于妺喜,商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当然这属于是非常肤浅的历史观点,历史学家也是不采信的。

  第二,外戚,就是皇帝家的亲戚出来干预朝政,例如隋朝就是外戚夺权。这一点,纵观明代历史,明代没有外戚势力做大并干政的现象。不仅不干政,明代的外戚在明代灭亡的时候还不出力,坐视明代灭亡。明代末代皇帝朱由检的国丈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当时明代是内忧外患,而明代国库空虚,崇祯皇帝就让大家捐款,第一个就是要让国丈家捐款。没想到这位国丈哭穷,最后好不容易拿出来1.2两银子。这个时候周皇后自己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5000两银子交给她的父亲,想让这位国丈再增加3000两,这不就能凑到2万两。最后国丈捐了多少了呢?1万5千两,也就是国丈还贪了她女儿2000两银子。最后明代灭亡,从这个国丈家里搜出几十万两白银,有国丈如此,明代焉能不亡。

image.png

  第三,权相,比如说这种事情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候比较常见。这通常是因为宰相权力过大对皇权构成威胁。而明代没有这个问题,因为明代废除了丞相制。明代初年,还是有宰相的,当时胡惟庸做宰相,但是朱元璋以胡惟庸密谋造反的名义杀了胡惟庸而且废除丞相制,并立下祖宗家法“有立宰相者杀”。从此,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大权集于皇上,消除了过去权相篡权的可能。

  第四,强藩,指的是地方势力做大,中央不能控制,比如唐代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愈演愈烈,朝廷无法制约藩镇,而藩镇之间相争相斗一直持续到唐代灭亡。而明代没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明代首创,而是早在北宋时期就解决了,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将地方长官的行政,军事,司法,财政等权利分开,这就分化了事权,进而使得地方藩镇再也没有能力与中央对抗。明代承袭了前朝这种制度。地方也没有能力与中央对抗。所以这一条明代也没有。第五个,悍夷,指的是强大的游牧民族。中国古代,中原农耕民族一直受到游牧民族的侵扰,而中原王朝的战争成本很高。相比较之下,少数民族可以做到兵民合一,所以战争的成本低。如果少数民族比较强大而中原王朝又比较虚弱,少数民族就有可能南下灭亡中原王朝,北宋和南宋都是这样灭亡的。明代的少数民族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北方的蒙古,一个是东北的女真。蒙古族已经过了他的巅峰期,但是仍对明代构成一定的威胁,土木堡之变和庚戌之乱便是最好的例证。但是蒙古的威胁远不如后来女真也就是满洲的威胁来的大。女真成为最后明代灭亡的原因之一。但是女真崛起比较晚,所以在前面相当长的时间里面难以对明代构成直接威胁。

  第五,宦官。东汉和唐代的灭亡都有太监的因素。明代也是一个宦官专权很厉害的王朝,先后有王振、刘瑾、魏忠贤等一大批宦官把持朝政,把朝廷搞得无言瘴气。但是明代的宦官专权与汉唐时期宦官专权有很大的不一样。明代时期,中央专制主义已经畸形强化,导致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利。而汉唐时期一旦出现了权力很大的宦官,皇帝就是对宦官不满,也无奈。明代则没有这种事情。明代的宦官专权利用的是皇帝不想管而专权。如果皇帝想要管理朝政,,即使是魏忠贤这样的历史上最牛的太监也可以迅速拿下。所以虽然明代的宦官专权也很厉害但是没有从根本上威胁到皇帝的权力。

  最后一个,民变,就是农民起义。这个几乎历朝历代都有,史不绝书。但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恶化到不可调和下得产物。在封建王朝,农民但凡有条活路是不会造反的。而要等到社会矛盾恶化到大规模的民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明代虽然昏君多。但是享国却达到了27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