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黄金还受欢迎的中国特产是什么?征服了大半个世界
比黄金还受欢迎的中国特产,深得世界各国喜欢,征服了大半个世界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为什么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外国用丝和瓷器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商品来代表中国。我们现在常用的“china”,既代表中国,又代表瓷器,这种用法是在晚清才形成的。在更古老的时代,很多国家的语言里面,中国和世界宠儿丝绸才是同义词。
在现有的史书上,中国第一次与西亚接触应该是甘英出使波斯,那时候已经是东汉了。而波斯人称呼中国的词语却更接近秦的发音。有可能从秦朝开始,中国与西方的国家已经有了接触,只是秦国没有记载,或记载已经丢失。
秦国是战国中最西陲的国家,再往西就是大月氏。后来大月氏向西迁移,到达靠近波斯的西域地区。所以他们把秦这个称呼带到中亚,是有可能的。
最能带给西方世界冲击的中国商品无疑是丝绸。中国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利用野生的蚕,编织出光滑的丝绸。这种独一无二的纺织品,征服了大半个世界,成为各个地方贵族专用的高档衣料。
相比体积大而易碎的瓷器,丝绸更方便运输,价格也更高。西汉通往西方的贸易通道,便被称为丝绸之路。无数精美的中国丝织品被运往欧亚大陆的另一端,在很多地方,丝绸本身就是一种货币,往往比黄金白银更受欢迎。
大家可能记得,宋朝的给辽金的岁币中,有一半是丝帛,显然这些游牧民族对丝织品的渴望,一点也不比钱财小。更往前的唐朝,丝帛是比还管用的硬通货,经常用来支付雇佣胡人作战的费用。
古希腊人把丝绸称为赛里斯,并用这个词来代表生产丝绸的中国。直到公元一世纪,才有西方的商人万里迢迢来到洛阳,当时东汉的首都,亲眼见到了这个传说中的丝绸之国。
据说,恺撒大帝穿着中国丝绸制成的袍子去看戏,柔滑闪亮的丝绸立即成为古罗马的时尚宠儿,风靡整个地中海。欧洲人以为这是一种长在树上的叶子。他们这样猜也是有道理的,除了丝绸是由动物产生的外,棉、麻等纺织品确实都是植物。
养蚕业起源于南方,但古时候养蚕遍布全国,桑树的种植也非常普遍,这才会出现用桑梓来代指家乡。可以想象一下,古时的家庭可以靠自家的桑树养蚕,获得蚕丝贴补家用,从而养活更多的孩子。这就是中国最传统的家庭副业。
丝绸和养蚕技术一直是中国的国宝,直到唐朝才开始外传。第一个得到养蚕技术的是和阗,应该是随和亲的公主一起从大唐来到了西域。然后,再一路向西传到罗马。
也有资料显示是在公元551年,由欧洲传教士把蚕种带到了欧洲。不过,可能是气候的原因,或者是养蚕技术的不过关。欧洲的丝织品质量远远不及中国,因此并没有影响中国丝绸的销量。
而朝鲜和日本比西方更早得到了丝绸技术,可能在东汉或晋朝就已经传入日本。日本有关蚕神的传说,几乎与中国的完全一样,足以证明日本的养蚕和丝织业是源于中国的。
日本的丝绸本来也是远不及中国的,但晚清以来,日本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对蚕丝养殖和加工业进行改造。最终在国际市场上,日本生丝的出口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中国,占到大部分的份额,把国内以出口为主的广东蚕丝业给挤垮了。
幸好连古希腊人都知道丝绸是中国的特产,否则丝绸没准会像茶道一样,变成日本人的国粹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蚕丝业重新超过日本,并将其远远抛在身后,占据了全球85%以上的份额。
说完蚕丝,再来说说瓷器。“china”一词的由来,可能是从明代中期开始,葡萄牙人从海上来到中国,贩买瓷器到欧洲,他们用相关的词语来命名瓷器,然后欧洲人开始把中国称为“china”,最后又用来代指瓷器,变成了现代的这个单词。
有专家认为“china”最早是指景德镇的昌南,也有人认为这个词其实是“长安”的发音,当然是长安人自己的发音。这些说法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却又无法完全服众。
不管怎样,中国的外国称呼是怎么来的已经不重要,这些称呼可以反应出古时候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丝绸和瓷器都是让世界更加美好的商品,未来的中国也会让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