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曹魏将军,令狐愚死后为什么被清算?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杀了另一个托孤大臣曹爽,从此独揽大权。王凌原本长驻淮南,专门抵御吴国,又因为他的外甥令狐愚为兖州刺史,手握重兵,舅舅外甥共同掌兵,这引起了司马懿的忌惮,就升任他为太尉,名义上是给他升职,实则是剥夺了他的实际掌握军队的权力。王凌知道司马懿的目的,他以曹芳年幼,不适宜再当皇帝为名,想另立曹彪为皇帝,建都许昌。王凌反抗司马懿,所依重的是外甥令狐愚,在他和曹彪之间联络的也是令狐愚,但时间不长,令狐愚却病死了。令狐愚的死不但阻碍了王凌的计划实施,还让原来参与此事的人非常害怕,于是向司马懿报告,王凌的计划泄露。后来,王凌匆匆起兵,司马懿立即出动京城的驻军,迅速来到前线,王凌自知不敌,向司马懿投降,后来知道不被饶恕自杀。这就是魏国末年有名的“淮南三叛”的第一叛,王凌之叛。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image.png

  王凌开始所依重的是外甥令狐愚,虽然早死,但司马懿在清算时也没有饶过他,被诛灭三族。王凌的儿子曾经预言父亲的反叛必定不会成功,王凌不听,失败后儿子一并被处死。令狐愚的叔叔令狐邵也曾经预言这个侄子必然导致自己灭族,那么,他是根据什么做出的这个判断呢?

  令狐邵,字孔叔,太原人。父亲担任过汉朝的乌丸校尉。建安初,袁绍占领了冀、幽、蓟、并四州,拥有十余万大军,称雄北方,令狐邵就前去邺城投奔他。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之战中失败,不久死去。建安九年,令狐邵离开岌岌可危的邺县,避居武安毛城。曹操在拿下邺城以后,旋即便挥师攻破毛城,令狐邵等十几个人成了曹操的俘虏,即将被处死。曹操看一群俘虏当中,有一个人气度不凡,就仔细打量了一番,又询问他的身世。正好曹操认识他的父亲,就下令赦免释放了令狐邵,并让他担任军中谋士。后来,曹操又让令狐邵担任了丞相主薄,不久外放让他担任了弘农太守。

  令狐邵为官清廉,节操如同冰雪,连妻儿都很少让去官府探望。他弘扬善举,教化百姓,宽厚待人,省减刑狱,把弘农治理得气正风清。由于连年兵祸,民不聊生,弘农郡内竟没有几人通晓经史。令狐邵一一问询自己的属下,但凡愿意拜师学习的,便准予假期,命他们去河东郡(在今山西)向经学大师乐详学习;待掌握经学概要以后,便召他们速速回乡开设学校。从此,弘农郡学风日益兴旺起来。魏黄初初年(220年),令狐邵入朝任羽林郎,后又升任虎贲中郎将,此后三年病逝。

  令狐愚字公治,原来的名字叫令狐浚,黄初年间担任和戎护军。护乌丸校尉田豫讨伐胡人有功,只是小小的违反了朝廷的调动部署,令狐愚就将他抓了起来。魏文帝曹丕非常生气,将令狐浚逮捕,免了他的官职,还下诏说:“浚何愚(令狐浚怎么这么愚蠢)!”于是令狐浚就成了令狐愚。

  令狐愚是令狐邵的同族侄子,在还没有成为官员时就志向很高,族人都觉得他将来必然使令狐家族光大荣耀,唯独令狐邵则认为:“令狐愚无拘任性,不修道德品行,只望成就大业,将来定会给令狐家族带来灭宗之灾。”这话后来传入令狐愚耳中,令狐愚忿忿不平,始终耿耿于怀。就在令狐邵担任区区五品虎贲中郎将的时候,令狐愚已然仰仗舅父王凌的权势平步青云、扶摇直上,攀到了很高的官位。有一天,志得意满的令狐愚邂逅令狐邵,他面带微笑上前去问令狐邵:“先前闻听大人说我。您又该如何评说今日的令狐愚呢?”这话虽然语气平和却含芒带刺。令狐邵听了,没有言语,只是静静地注视他片刻。回到家里,令狐邵告诉妻儿说:“这孩子德性还是那样。照我看来,他终究有获罪杀头的那一天。我不知道他能否殃及于我,但他必然会连累你们啊。”果然,在令狐邵病逝十余年后,令狐愚与王凌因图谋皇帝废立之事,招致诛家灭族。令狐邵的儿子令狐华,当时担任弘农郡丞,因为家族关系已经疏远而没有受到牵连。

  王凌的反叛匆匆而终,是不是和令狐愚早死,他手里没有了直接掌握的兵有关不得而知,但他不可能成功却是肯定的,因为一切都在司马懿的掌控之中。还有一点,两人要另立皇帝,这就由反司马懿变成了反朝廷,何况他们要立的这个皇帝是魏明帝的叔叔,更是不符合封建宗法关系。后来司马师废了这个曹芳,开始要立的皇帝是彭城王曹据,郭太后以这是自己的叔叔为理由拒绝,还说,明皇帝当绝后吗?接着他提出了一个高贵乡公曹髦,因为这个人是魏明帝的侄子,司马师马上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就凭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个令狐愚智慧是达不到的。由此可以看出,人少年有大志原本不是一件坏事,但前提是必须要有才、德作支撑,否则就是狂妄,就是祸根。令狐愚才不足德不厚,也难怪叔叔会说他必定灭族,只因他早早种下了狂妄的祸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