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朱元璋视如亲子的解缙为何结局凄惨?

  被朱元璋视如亲子的解缙为何结局凄惨?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有明一代,若要排出一个大明十大才子,解缙绝对榜上有名。作为与徐渭、杨慎合称为“明朝三大才子”的存在,解缙的才学是天下闻名的,明翰林院修撰焦竑就曾说:“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意思是说解缙的才能与汉代东方朔不相上下,其远见更是略胜东方朔一筹。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年仅19岁的解缙高中三甲第十名,授中书省庶吉士,同年晋升为翰林学士,参预机要事务。
朱元璋对他可谓是十分器重,经常让他陪伴在自己的身边,以此便于自己召见。朱元璋对他到底有多器重?某一日,朱元璋在大庖西室,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大意就是我与你道义上是君臣,但从恩情上却如同父子,作为父子,你应当对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image.png

  到了永乐朝,解缙依然是深受永乐皇帝的器重,朱棣曾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朱棣的器重,让解缙是官运亨通,一路直升至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为内阁首辅(此内阁首辅非彼内阁首辅,与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相比,此时的内阁首辅只是一个秘书,只负责给皇帝提供意见,并没有执行和决策权),进文渊阁参预机务。

  按理说,被明朝两位皇帝如此重视的解缙,他的结局应该不会差,至少也会是以告老为结局。但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解缙的结局却是“埋积雪中,立死”,被冻死在雪中的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

  那为何,解缙这么一位备受两位皇帝恩宠的臣子,最后会落了个这般田地呢?

  究其原因在于,解缙不合时宜的掺和到皇帝的家事之中。历来,聪明的臣子,他们永远都不会掺和皇帝的家事,至少是明面上不会。他们知道,干预皇家的家事,虽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权力和更高的地位,但是更多的可能却是直接身首异处。解缙虽聪明,但在此事却是犯了糊涂,他太过莽撞的加入到了皇子之间的夺嫡战争中。

  自靖难之役后,荣登大宝的朱棣是好不得意,可是在得意之时,却也有着一个让他很是烦恼的事情,这就是立储一事。对于储君人选,朱棣曾反复的在朱高炽与朱高煦两人之间反复徘徊着,朱高炽是嫡长子,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且素有贤名,但他的身体实在太弱,性格也不像朱棣,所以并不得朱棣的喜爱。反观朱高煦,他虽不是长子,可是谁叫他讨朱棣的喜欢,不但在靖难之役中立有奇功,性格还很像朱棣。

  所以,对于朱棣而言,这是手心手背都是肉,立谁都不好说,立朱高炽,朱棣又觉得他太过软弱,执掌不了这大明江山,可立朱高煦,朱棣又怕群臣不同意,且他行事多无法度,让他登基恐怕会影响国运。

  就在这左右为难之际,朱棣想到了求助城外观众,而这个被求助的观众,就是解缙。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召解缙入宫,磋商立太子一时,当时明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按理说,这毕竟是他们朱家自己的家事,立谁不立谁与自己何干?因此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哪位臣子被询问,他要做的就是默许,不给出任何的答案。但是,本来很聪明的解缙,在这一件事却突然反应迟钝了起来,他不但阻止朱棣欲立朱高煦为储君一事,还直接跟朱棣说道:“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要求立朱高炽为储君。

  而此时,朱棣听了是不以为然,默不答应。这时,哪怕是再迟钝的臣子,他都应该知道不能再说了,应该适可而止。但是,解缙却偏偏不这么做,此时的他居然直接跪倒在地,不断地叩头说:“好圣孙”,言外之意就是皇长子的儿子也很好,可保朱家江山至少两代昌盛。试想,第一次说,或许别人也就认为你只是提一个意见,但是你第二次说,性质可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摆明了,你就是朱高炽一党的啊!是极力想将朱高炽扶上帝位,而与朱高煦为敌啊!

  如此,当这件事传到朱高煦的耳中时,朱高煦岂能饶他?从此,朱高煦与解缙结下不共戴天之仇,只要稍有机会,其就要在朱棣面前说解缙的坏话。

  当时,朱棣虽将朱高炽立为太子,可是朱棣仍然对其不是很满意,仁孝的太子朱高炽始终不如效法霸业的朱高煦会来事,因此朱高煦虽未当上太子,但是却越来越得宠,此时,朱棣给予朱高煦的礼秩,早已超过了嫡亲标准,有恃无恐的朱高煦,平时出行时,所摆的谱都比太子还大。这时,解缙对此是大为不满,遂上疏劝阻朱棣说:“启争也,不可”,要求朱棣要注意太子与朱高煦的尊卑。试想,朱棣本来就要更喜欢朱高煦,此时解缙居然叫朱棣要注意,你说他岂能不大怒?

  经此一事,朱棣对解缙开始有了很大的意见,同时朱高煦更是视他为杀父仇人,是欲除之而后快。

  永乐四年(1406年),淇国公邱福将朝廷机密“传达延外”,泄露朝廷机密事件。这件事本跟解缙无关,但是朱高煦却偏偏将此事赖在了解缙的身上,之后又是给他加上了“试阅卷不公”的罪名,由此最终解缙被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但是,就这样,朱高煦依旧不放过他,在他临行前,他又暗地指示那个曾被解缙指为“诞而附势,虽才不端”的礼部侍郎李至刚诬告解缙,对朱棣给他的处分非但不谢恩,还口出怨言。这时,朱棣听后,那是大为生气,又将解缙贬到交趾,命其督饷化州。

  如上文所说,朱高煦对解缙可谓是恨之入骨,所以即使解缙被一贬再贬,但朱高煦却依旧不愿放过他,始终是想将他置于死地。永乐八年(1401年),解缙因有事需回京打报告,所以并回到南京。但好巧不巧的是,此时朱棣正在北方打仗,所以解缙只能是礼节性地拜见太子,之后就返回任地。按理说,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皇帝不再,而储君仍在,自然就是要去拜见的。

  但就是这样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在被朱高煦得知后,却是变了一番模样。此时,朱高煦向朱棣慌称解缙趁他不在京时,偷偷去拜见太子,又不等皇帝回来就走了。这时,生性猜忌,又是靠造反起家的朱棣,他岂能不怀疑,解缙与太子正在谋划一件大事。由此,朱棣大为恼怒,立即下令逮捕解缙。

  入狱后,朱高煦是拼命的折磨于他,让他受尽酷刑。只是,因此时的朱棣虽下令逮捕他,却并未下令杀死他,所以解缙一直都被关在牢中,长期监禁。永乐十三年(1415年),也就是解缙的第五年,一天,朱棣在浏览锦衣卫帅纪刚所上报的在押犯名单时,突然间看到解缙的名字,于是就对帅纪刚说道:“缙犹在耶?”,说解缙怎么还活着啊。帅纪刚族听都朱棣这般说后,一回去便将解缙灌醉,然后拖出去埋在雪中,将其活活冻死。

  只得说,解缙虽聪明,但在关键时刻太容易犯迷糊,皇家之事岂能是他能干预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