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统一仅过三年就改朝换代的原因是什么?遇到了神仙对手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北周统一仅过三年就改朝换代的原因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我们常说“苍蝇不叮没缝的蛋”,杨坚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让北周改名换姓,除了他自己确实厉害,北周君主自己作死也首要原因。

  换帝如换刀,盛极一时的北周皇室没用几年人心尽失

  公元577年,一代雄主周武帝宇文邕吞并北齐,华夏北方再度统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短短三年之后,强盛一时的北周政权就人心涣散。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他的接班人—周宣帝宇文赟。

  深信棍棒之下出孝子,宇文邕平时对宇文赟管的特别严格,一犯错误就暴揍,可惜并没有培养出合格的太子。

  公元578年宇文邕驾崩后,宇文赟马上报复性反弹,与他的父亲完全是两个样:

  父亲还没下葬,宇文赟就迫不及待的纵情声色。除了原配杨氏(也就是杨坚的女儿),他又立了四个皇后,开创了"一帝五后"的壮举;

  大量屠杀皇室宗亲和重臣,包括北周皇室的头号名将齐王宇文宪,还有同族宇文神举、宇文孝伯,此外宇文亮、上大将军王兴、上开府仪同大将军独孤熊、上开府仪同大将军豆卢绍等朝廷核心。

  屠戮无常,大设监控网。宇文赟为了不让大臣提意见,颁布了严苛到变态的《刑经圣制》,大量派遣密探监视群臣,"小有过失,即加诛谴";

image.png

  骄奢淫逸。宇文赟除了大量收罗美女充实后宫,就是没日没夜的观看各种表演,朝廷大政,则放心的扔给了自己的心腹、内史中大夫郑译,以及拍马屁高手的刘昉、颜之仪。

  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宇文赟还把皇位传给7岁的儿子宇文阐,自封"天元",好心安理得的享受生活。

  就这样,没过一年,在宇文邕时期还政治清明的北周政权180度转弯,变成了如下模样:

  内外恐怖,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于终。

  老丈人杨坚脱颖而出,周宣帝突然暴毙

  周宣帝越作死,他的岳父杨坚却越来越当红。

  杨坚的父亲杨忠,是西魏/北周的开国功臣,位居上柱国、大司空,封爵隋国公。虎父无犬子,杨坚天生"相貌非常",据《隋书》记载:

  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沈深严重。初入太学,虽至亲昵不敢狎也。

  也就是说,杨坚额头有龙形,手上还有"王"字纹,且极有城府,不怒自威。

  南陈后主陈叔宝见到杨坚的画像后,被吓得不敢正视;北周齐王宇文宪也曾经对周武帝说:

image.png

  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

  当然了,独特相貌只是个由头而已,杨坚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在于他突出的个人能力与影响力,在统治阶层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认可,这一点下文我们再谈。

  宇文赟虽然很混蛋,不过基本的政治敏锐还是有的,鉴于自己的岳父很不简单,多次想把他除掉。不过还没下定决心,自己就因为过度沉迷声色挂了。

  公元580年,宇文赟突然病重,他召见亲信郑译、颜之仪想要安排后事时,却连话都说不出来。就这样,北周政权突然面临着权力真空,宇文赟的亲信们会怎么处理?

  杨坚的机会来了。

  大跌眼镜:宇文赟的亲信们捧起杨坚

  出身于传统贵族世家,杨坚不仅有见识、有格局,而且特别擅长搞人际关系,无论忠臣奸臣、皇室勋贵,都有他的老友,甚至包括了宇文赟的心腹。

  宇文赟的头号宠臣郑译,正是杨坚的老同学。而且这位老兄不单单善于溜须拍马,水平还是有的,他曾私下当面夸杨坚"德高望重,天下归心";在被周宣帝重用后,他多次维护自己的铁哥们。这还不算,在他的影响下,其他宠臣也对杨坚则印象深刻。

  所以,在这一刻,他身边的亲信们首先想到了杨坚:

  昉见静帝幼冲,以杨坚后父,有重名….谋迎坚辅政

  于是刘昉、郑译就合伙邀请杨坚辅政,并且催他早点下决心:

image.png

  公若为,速为之;不为,昉自为也。

  "你要是再客气,我可就自己上了啊!"

  都这么实诚了,杨坚如果再客气那就太假了,于是他迫不及待的答应下来。当天,宇文赟驾崩,刘昉、郑译等人传旨,命令杨坚"总知中外兵马事",也就是掌握朝廷内外的军事大权,其后被封为左大丞相。

  莫名其妙的,杨坚突然掌握了北周的军政大权。

  狠人杨坚:文武并用,收买人心、清除异己、扶植自身势力

  此时,北周朝野内外的势力按态度可以分为三系:

  一是挺杨派。除了刘昉、郑译等人,还有皇族成员,如汝南公宇文神庆(宇文神举的弟弟);鲜卑贵族,如乐安公元谐、化政公宇文忻、濮阳公宇文述等;汉族权贵那就更多,如名将韦孝宽,陇西李氏,以及望族崔氏等等。

  二可称观望派。面对令人"内外恐怖,人不自安"的宇文氏,朝野无不心生厌恶;但掌权的杨坚怎么样,谁也没底,于是他们先不忙着站队,看看情况再说。

  最后就是反对者,主要是与统治者利益相关的皇族以及姻亲。

  杨坚果然非同凡响,他运筹帷幄,依靠李德林、高颎等人的帮助,多管齐下,迅速稳定了局面:

image.png

  首先,铲除皇族,安抚权贵。对于待在各封地的诸侯王,杨坚决定下下手为强,他以将要送千金公主前往突厥和亲为说由,命令赵、陈、越、代、滕五位诸侯王入朝,其后逐步以谋反等罪名,将他们悉数杀掉;

  对于中立的其他贵族,杨坚则采取了收买的方式,甚至周皇室的姻亲—神武公窦毅(李渊的岳父)也被他拉拢了过来。

  其次,顺应人心,去除弊政。废除了令北周上下深恶痛绝的苛政,颁布了宽厚的《刑书要制》;一改奢靡之风,以身作则,力行节俭,减轻民间负担;顺应民心,恢复汉姓。在公元554年,宇文泰强令早已汉化的各少数民族恢复旧姓;对于汉族权贵,也强行"赏赐"了鲜卑姓氏。580年12月,杨坚下令恢复汉姓,得到了朝野的欢迎。

  第三,以武平乱,铲除武力反抗者。

  杨坚掌权后,镇守邺城的相州总管尉迟迥马上起兵。作为开国皇帝宇文泰的外甥,尉迟迥深受重用,他与弟弟共拥有精兵20多万。在他起兵后,郧州总管、外戚司马消难和益州总管王谦也同时响应。

  杨坚也不废话,他派出了自己旗下的强力组合:名将韦孝宽挂帅,梁士彦、元谐、宇文忻、宇文述、崔弘度、杨素、李询等一众大佬亲自动手,满腹计谋、精明能干的高颎随军督战。

image.png

  双方在邺城展开决战,尉迟迥一方大败,他本人也无奈自杀;其后司马消难、王谦也随即被荡平。

  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消除敢挑头反抗的刺儿头后,杨坚篡位的所有条件已经具备。次年二月,他改国号称帝,大隋王朝建立。

  杨坚登上大宝的过程,看似风淡云轻,实际凶险万分。周宣帝在位时,曾多次想把他除掉以绝后患;周宣帝临死,杨坚顺利掌权的经过则充满戏剧;在与尉迟迥在邺城交战时,韦孝宽等人还差点翻船。

  原因复杂多样,用一句老话来概括: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