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并没有出现 他们到底在做什么
对北宋杨家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中国古时候我们肯定听说过“戚家军”、“杨家将”等故事,受中国古典演义《杨家将》的影响,杨家将的故事可以说是深入人心,老令公杨业战死金沙滩撞死李陵碑,而杨家七子更是满门忠烈,也因此杨家一门一直以来就是忠臣的典范,而相反陷害杨家的潘美则是成为了奸臣。
当然了,演义终归是演义,这是一种艺术形式,如果有人把他当历史来看那么无疑是会自取其辱的。
历史上的杨家将
历史上杨家的确是将门世家,他们活跃于后汉至北宋的中期,老令公杨业在之前是北汉的戍边大将,在赵匡胤发起统一大业的时候,杨业堪称是北宋的最后一道防线,不过天下大势终究不可逆转,北汉当时只屈居于山西一带,而且背后的武装力量还大部分都只能依靠辽国,所以面对赵匡胤的铁骑根本是无法抵挡的,最终北汉被宋所统一。
而赵匡胤灭亡北汉之后也顺势收服了杨业,由于杨业之前曾经就是戍边大将,赵匡胤爱其才,就还是命令他镇守边关,而杨家将的故事也由此展开,由于在之前的战斗之中,杨业对于辽人的战法非常熟悉,在戍边的过程之中也是屡立战功。
然而那场雍熙北伐终究是让杨业步入了“马革裹尸”,由于当时监军不顾杨业劝阻,硬是要杨业出击辽军,最终才有了杨业战死,而潘美也被贬值,所以潘美被丑化的原因也基于此。
而杨业死若干年后,其子杨延昭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成为了抗辽前线的第一道防线,而杨六郎的由来也源于他和辽国的那些事,在北斗七星之中,第六星主燕,南斗六星主兵将,而杨六郎作为大将之像又长期对付燕地辽军,所以辽人就把杨延昭看作是天上的将星,故而称之为杨六郎。
而杨六郎之后,杨家第三代便是杨文广,他的记载就很少了,历史只记载了他当年和狄青戍边西夏,作为狄青的副将远征侬智高,而自此之后就没有了,连结局都没有记载怎么回事,也就是说杨家将的故事到这就结束了。
但是我们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像类似杨家这样的将门世家在古时候很多都是有传承的,比如很多人就说自己出身于军人世家,为什么呢?因为他祖上可能好几代都是出身于行伍之中,比如明朝名将戚继光,他就是祖传的军人世家。
而杨家老令公杨业最高可以做到节度使一职,可以说是一方诸侯,而后代居然如此默默无闻,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杨家没落,甚至在北宋灭亡之际都没有杨家的身影呢?
杨家将三代之后是否没落了?
当然史书记载的是杨业三代都受到了赵匡胤的优待,而当时杨业戍边之时更是不时有谗言诋毁杨业,都被赵光义压下,然后交给杨业,以示对杨业的信任。
然而事实上呢,杨业在北宋一直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而杨家的没落可以说是必然的现象:
首先杨业并非是赵匡胤起家的嫡系将领,杨业被赵匡胤收服是在灭亡北汉之后,当时宋朝基本上已经平定了天下,除了被辽人夺走的燕云十六州以及割据山西一方的北汉,基本上已经再无大的战事。
在这个过程之中,杨业本身就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他本身是一员降将,在宋朝统一天下的大业之中又寸功未立,所以这就造就了杨业的尴尬地位,我们雍熙北伐可以看到,杨业当时仅仅是潘美帐下先锋,这就说明杨业和北宋那些开国名将比起来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所以杨家之后的后人的地位是一代不如一代,那么这样子的情况之下没落是必然的,而到了北宋末年之时,可能当时杨家后人只是中下级军官史书之中自然就看不到他的身影了。
其次就是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必然会导致将门世家的没落,因为赵匡胤本人出身于那个纷纷乱乱的五代十国,这是一个没有任何规矩可言的时代,在这里只有一条规则:谁的手上能够掌握兵权,那么谁在这之后就是老大。
而赵匡胤本身就是这样上位的,在柴荣去世后,赵匡胤当时担任殿前都点检直接掌握着最精锐的禁军,而当时的小皇帝柴宗训根本无法指挥的动赵匡胤,在这个情况之下才有了“黄袍加身”。
而赵匡胤也是吸取了五代十国的教训在这之后不久“杯酒释兵权”,之后更是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杨业本身是一个武人,其自身又是一个降将,自然会被当时的文官集团看不起。
而且在宋辽澶渊之盟过后,宋朝对外采取的是“花钱买和平”,就是给对方岁币然后求对方不要打你,这就导致武人没有了用武之地,而朝中士大夫则对此却是毫无羞耻感。
所以有宋一朝,武人一直被压得抬不起头来,除了少数后台硬的比如李继隆可以不惧言官的言论,大部分武将是被言官压得抬不起头来,所以在天下持平之后,像杨业这样的将门世家必然是会没落的,一个是被人看不起,一个是将帅无用武之地,所以在北宋灭亡之时没有了杨家将的身影。
当然据有野史传言,说高宗时期的重要将领杨存忠可能就是杨家将后人,但是一来这个没有族谱等资料记载,二来杨存忠因为成为岳飞监斩官一事而导致被人唾骂,因此也被人诟病。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杨家将在北宋前中期如此骁勇,到后期几乎无人问津的原因,皇帝不想打仗,将领无用武之地,到了金人灭亡北宋之时,杨家则已然没落自然是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