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人们推崇的秦叔宝为什么不受皇帝待见呢?
在隋末唐初的名将中,秦叔宝是名气最大的名将之一,也是在后世引起争论最大的名将。在后世关于隋唐的一系列演义小说中,秦叔宝武功并不是最高的,但是其对君王“忠”,对母亲“孝”,对国家“节”,对朋友“义”的德行,却是最受人推崇的,也是这些系列小说中绝对的主角,以及武将中的典范。
但历史上实际上的秦叔宝,其实却并没有受到这么高的重视。尤其是在李世民那里,他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玄武门政变中,秦叔宝似乎并没有进入李世民的核心集团。之所以说“似乎”,是因为《旧唐书》及《资治通鉴》等史料中,对秦叔宝的记载都不一样,有一些史料说他参与了玄武门政变,有一些史料说他没有参与。但是不管怎么样,这说明秦叔宝在玄武门政变中并不是主角,而是被边缘化的人。
二是在凌烟阁中,秦叔宝排位最后一位。按照后世演义小说的说法,秦叔宝战功和德行都是数一数二的。这样的人,就算不排在第一位,至少也是排位前列的。排在最后的,大都只是一些照顾性的角色,秦叔宝怎么可能是照顾性的角色呢。实际上,从秦叔宝的征战史来看,他也多次担任重要的角色。多次被选为先锋。既然是先锋,那就意味着他将是军中仅次于主将的角色。而且秦叔宝实际上所建立的战功也不少。这样的人,为什么会在凌烟阁中排位最后呢。
三是秦叔宝的封爵是比较低的。玄武门政变之后,秦叔宝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他的食邑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少的,只有七百户。后来,李世民又经过改封,把秦叔宝改为“胡国公”。不管是之前的“翼国公”,还是这里的“胡国公”,显然都表明,秦叔宝并不是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封爵,而是那种侧翼的和边缘的封爵。
那么,秦叔宝为什么不能得到李世民的认可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秦叔宝一生投奔过很多人,让李世民心存疑虑。
秦叔宝在整个秦末乱世中,作为一位勇猛无畏,了不起的战将,走到哪儿,哪儿的人都喜欢他,同时也重用他。在跟随李世民之前,他先后跟随了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最后才从王世充那里转到李唐。而到了李唐,还不是一开始就在李世民帐下,而是在李渊帐下。后来李渊才把秦叔宝划拨给李世民的。
虽然说,由于隋末乱世非常乱,当时的很多将领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包括李世民最喜欢的武将尉迟恭也有这样的经历。但是,在李世民眼里,跟着谁不跟着谁倒是无所谓的,关键是你在跟着那个主子的时候,你必须忠于他。尉迟恭虽然最后跟随了李世民,但是在之前,他一直是比较忠于前任主子的。李世民多次招募他,他都不愿意去,显然就是他很忠诚的表现。而另一个同样厉害的大将单雄信,却曾经有过背叛前任主子翟让,迅速投奔后任主子李密的经历。所以李世民在获得单雄信后,干脆把他给杀掉了。
由此可见,李世民对大将这种经历,是很在乎的。
二、秦叔宝曾经是李渊集团的人,还是李渊集团的核心人物。
秦叔宝最早来到李唐,是在李渊的帐下。他在李渊那里呆了很长时间,被李渊高度信任和重视。李渊曾经赏赐过秦叔宝大量的金银珠宝,并对秦叔宝说,我身上的肉都可以割给你吃,何况是金银珠宝。李渊这个话,我曾在乡下听说过。乡下人说,如果我身上的肉不痛,我都可以割给你吃。以此来表达两人之间的感情。但是李渊这个话,明显更近了一步。
后来,李渊还封秦叔宝为“上柱国”。这种官职,是从南北朝遗留下来的。只有功劳非常高的人,才有资格获得这种分封。
为什么在玄武门政变中,秦叔宝“若隐若现”。或许,这就是史官的一种“曲笔”。毕竟秦叔宝属于李渊集团的人,李世民担心他给李渊通风报信,当然不想对他过分信任了。
三、秦叔宝坚持自己立场,不攀附权贵。
秦叔宝为什么在后世获得那么大的追捧,而尉迟恭却没能这么走运,与秦叔宝身上具有的一种持中守正的品格不无关系。他不是特别依附权贵,一生做事,堂堂正正。这样的人,人格是很高尚的,也是人正直品格的体现。不过,他却未必能得到当权者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