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曾写到后宫粉黛三千人 后宫中到底有多少后妃
你真的了解后宫三千人吗?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后宫粉黛三千人”的诗句,然而后宫究竟有多少后妃呢?
我们先从历代的后妃制度谈起。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一切的制度都是由古时候的圣贤所创立的,为了保持固有的传统,后人有世代沿袭的义务,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历代的后妃制度:
根据史记的记载,中国的第一位皇帝是黄帝。再根据唐朝宰相杜佑所著的《通典》中记载,到了黄帝的儿子帝喾时代,因为认为有四颗后妃星环绕着帝座,便设置四个皇妃,当中地位最崇高者称为正妃,其余三人称王妃。
这种制度在历朝相沿成习,因此,皇帝拥有四个王妃的命运,也被认为是毋容置疑的法则。
理论上,“四”这个数字,是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吉祥数字,和皇帝合成为五,而五这个数字,有象征整个宇宙的意义。意谓皇帝拥有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后妃后便能拥有四海,统御天下,因此代天统治人世的皇帝,为了顺应夭道,无论如何都必须拥有四个皇妃。
圣人虞舜,在即位前原来是个农夫,因为没有向天祷告,所以依照制度规定,不能立正妃,以致在名分上他只拥有两位皇女妃。
到了夏朝,这种制度又有了改变,后妃的人数从虞时的两人增为十二人他们的计算方法是以舜时的三人为基础,以三飞以三得九的算法,重新增加九位皇妃。“三”和“九”都有象征无限的意思,取三乘以三得九之祥瑞,就是希望后代子孙能绵延不绝。这种想法和日本人举行婚礼时的三三九度交杯换盏的礼仪是一样的。
殷朝时,以三乘以九得二十七的算法,又把皇妃的人数增加了二十七人,和当初的十二人合计,共有三十九人,这种算法也在取其祥瑞之兆。
后妃的人数不断增加的原因,除了以舜时的三位后妃为根据外,根本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男女正步入中年之后,在夫妻生活上无法取得调和,夫妻之间便无法维系以往和谐的关系,所以要增加后妃的人数。到了周朝,后妃的人数又增加了,以殷朝时得二十七的算法为基础,并以二十七人为一组,再增二组,共八十一人,合殷时的三十九人,共计一百二十人之多。同时,周朝又模仿帝喾时期,恢复在舜时废止的设立正妃(皇后)制度,因此,在周公所著的周礼一书中记载着:“后一人,夫人三人,九嫔九人,士妇二十七人,女役八十一人。”
上述的后妃制度,大概是经汉朝的礼学家整理后,而成为礼书上所载体系化的产物,探入而言,它无法取得正史的印证。但到了唐朝,这种制度就被尊为古圣先王的遣制,而奉为遵循的制度。唐时,皇妃的名称虽然有所变化,但仍依循古例,设立了一百八十二人的后妃,以后各朝相沿成习。
明朝学者黄宗羲大肆批评主张设立一百二十位后妃制的周礼,他对于这本被视为儒教经典的周礼中所记载的后妃制彻底表示反对,而主张恢复帝翠时期的一后三妃的做法,把其余的嫔妃全部废止,他的主张在当时已是很具革新性的说法,但是以他的聪明睿智,仍然没有想到最根本的的一夫一妻制。
现在,我们以汉朝为例,来说明古时候后妃的实际情况。
西汉元帝时,有一个有识的臣下上奏说:“高祖、文,景三帝时,宫女的人数仅有十几人,而武帝时,广召天下关女,后宫美女多达数千人,人民受到影响,也以大量地取妾置妾为时尚,诸侯的妻妾多达数百人,豪富之人家也有歌女数十人,使得社会上造成飞很多的旷男怨女。”
但是,汉以后的各朝,由于取其吉祥符瑞的观念,嫔妃人数仍然不断地在增加。
唐玄宗时,长安和洛阳两地的嫔妃多达四万人,争妍斗艳,盛况堪称冠绝古今。但即使如此,却没有一个妃子能够获得唐玄宗的宠爱,最后,他还是强占了儿子寿王的妃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杨贵妃。
唐的后妃制,以后便成为各朝设立后妃的依据。唐时的后妃制,依制是设立皇后一人,夫人四人分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昭仪以下为九嫔;婕妇九人,美人九人,才人九人,宝林二十七人,役女二十七人,采女二十七人,共计一百二十二人。其中贵妃是唐时新设立的,地位仅次于皇后,所以在名分上,杨贵妃也仅逊于皇后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