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江口之战对唐朝和日本的影响有多大 不仅打出了威风还打出了遣唐使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朝和日本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丽的《三国史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此时倭国船兵,来助百济。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济精骑,岸上守船。新罗骁骑,为汉前锋,先破岸阵。"这场战役就是发生在公元663年的白江口之战,唐朝、新罗联军以少胜多,大胜倭国(日本)军队,打破了百济国王妄图复国的梦想,也让日本见识到了唐朝的强大,彻底奠定了唐朝在东北亚地区的霸主地位,此后的一百多年,日本人不得不夹起尾巴做人,前后派出19批遣唐使来华,全方位学习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和丰富璀璨的文化,可以说,白江口之战,打出了唐帝国的威风,也打出了遣唐使

image.png

  日本书本上的白江村之战示意图

  在日本遣唐使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佛门中人,所以也被称为留学僧,这些人以学习佛法为主要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学习唐朝文化的重任,那么留学僧是怎么产生的,他们在唐朝又是怎样学习的呢,下面小柴就带你走近这个特殊的群体

  遣唐留学僧的选派

  要想成为赴唐留学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们不仅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还代表着日本政府的形象,所以能成为留学僧的往往是学识渊博,地位较高的僧人,普通僧人是不可能被日本政府选中的

  日本古时候官位和中国的品阶差不多,最高级为正一位,然后是从一位、正二位、从二位,以此类推,一直到从八位下,遣唐的留学僧一般是四位官或五位官,社会地位较高,遣唐正副使一般是文章博士或文章学士,均为饱读诗书之人,《唐书》中曾说留学僧"容止温雅",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日本政府对留学僧人选的重视

  每次遣唐使出发之前,日本天皇都会亲自主持名为"赐节刀"的欢送仪式,为使团践行,天皇一般会赏赐遣唐正、副使每人御衣一件、黄金二百两,还有数量不等的丝绸、棉布等物品,留学僧们同样可以得到不少赏赐,据《延喜式》记载,每个留学僧可以得到丝绸40匹,棉100屯,布100端,几乎和遣唐副使的待遇相当,现在看起来这些东西并不算多,但这对当时还处于小国寡民阶段的日本来说已经是一笔巨资了,当使团学成归来时,天皇会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遣唐使向天皇归还节刀,天皇对使团成员论功行赏、加官进爵,还要对那些身死异乡的人追赠荣誉官职或法号,抚慰亡灵

image.png

  日本古时候僧人形象

  在日本的遣唐使团中,留学僧的人数要远远多于留学生,据《日中文化交流史》统计,能够查到姓名的留学僧有108人,而留学生却只有20人,两者人数差距如此悬殊,与当时日本的国内形势有很大关系,日本在646年实行大化革新,废除奴隶制,开始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并以佛教为国教,教化人心,派遣大量的留学僧去唐朝学习,不但可以促进日本佛教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留学僧相比于留学生,对政治的影响相对间接,他们归国后还要继续修行,弘扬佛法,极少直接参与政治,这有利于日本朝廷的世家大族掌控朝政,在加上留学僧在唐朝学习期间可以依靠寺庙生活,留学费用相对低廉,所以日本派遣大量的留学僧就不足为奇了

  留学僧的离国和入境

  留学僧跟随遣唐使一起前往唐朝,他们的出发地名为难波三津浦,位于现在的大阪三津寺町,他们从这里出发,乘船南下,在博多大津的鸿胪馆(日本外交机构)办理完相关手续,然后扬帆驶向大唐

  使团的航线大致有三条,最初的几批遣唐使走的是北线,从日本出发后,穿过对马海峡,经济州岛,穿越黄海沿朝鲜半岛向北,最后在山东半岛的登州登陆

  后来朝鲜半岛的新罗逐渐强盛起来,灭了百济和高句丽,统一朝鲜半岛,新罗和日本的关系很一般,对日本使团设下了重重阻碍,日本人只好另觅航线,也就是南岛线,他们从本土出发后,沿着天草岛、萨摩国沿岸向南航行,经过种子岛、屋久岛等一串岛屿,选择离中国大陆最近的地方横跨东海,在长江三角洲一带登陆

  还有一条航线就是南线了,从日本出发以后,在平户岛、福江岛直接向西航行,穿过东海,在明州、楚州等地登陆,这条航线的海路比较长,所以也最危险,经常会遇到暴风雨致使船毁人亡,历代遣唐使走南线期间没有发生事故的就只有第九次遣唐使,看来日本遣唐使要想完好无损的到达中国也很不容易啊

image.png

  日本遣唐使航线图

  在中国登岸以后,使团要做的第一件是就是向当地政府报告,当地官员会安排使团在驿馆住下,然后上报中央,唐朝中央政府派专人来验证他们的身份,唐朝负责对外事务的机构是鸿胪寺,其职责之一就是接待外国使团,因此鸿胪寺在这方面很有经验,他们会认证验证使团的符信,并且根据朝廷的政策核定入京人数,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留学僧都能够前往长安,唐朝政府在这方面有详细的规定,不同时期允许日本遣唐使团进京的人数不等,平均为50人左右,那么能分配给留学僧的名额就更少了,其余无法前往长安的留学僧会被安排在沿途的其他城市生活,继续等待第二年的入京名额

  从登州登陆的留学僧们会跟随使团走陆路,经兖州、曹州、洛阳,然后到达长安,而走南线的留学僧们就省事多了,他们一般会在扬州上船,走大运河一路直达长安,虽然消耗的时间比较长,但是一路上可以欣赏风景,还不受车马颠簸之苦,真是好不自在,不管哪路使团,他们在回程的时候基本上也是按照原路线返回,而他们在大唐期间产生的吃穿费用全部都由唐朝政府买单,再想想唐朝属国之多,各国出使之频繁,大唐深厚的经济实力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留学僧的求学生活

  留学僧到达长安后,会由鸿胪寺统一安排,与其他国家的使团一起进行礼仪方面的学习,在接受大唐皇帝的宴请后就正式开始在唐朝的学习生活了

image.png

  来到大唐朝贡的各国使团

  唐朝政府规定,入唐的留学僧在唐朝停留时间不得超过九年,如果超期,留学僧就要被编入唐朝僧籍,但实际上唐朝政府在执行政策的时候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态度,他们知道这些僧人只能在下一批遣唐使来访后才能回国,而各批遣唐使来访的间隔时间有长有短,有的甚至需要等待三四十年才能等到下一批遣唐使,所以对于超期的僧人,他们的生活费要么由鸿胪寺负担,要么由所在寺院负担,所以留学僧的日子虽然过得比较清苦,但是起码不愁衣食,可以在唐朝安心的学习生活

  留学僧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佛法,所以他们会被安排到指定的寺庙学习,长安的西明寺就是唐朝接待外国僧侣的主要寺院,日本留学僧圆珍、圆载、真如、宗睿等都曾在西明寺学习生活过,当然他们也可以自己选择寺庙,哪个寺庙有佛法精湛的得道高僧,他们就会选择到哪里去拜师学习

image.png

  西安西明寺

  玄奘法师自天竺归来后,带回了大量佛教经典,一时间长安僧众云集,求法之人络绎不绝,日本留学僧对这些佛经自然是求之若渴,他们求取佛经的方法有三种:金钱购买、向寺院求取、手抄佛经,鉴于留学僧的购买力不高,想来他们采取的主要方式还是向寺院求取和手抄,留学僧圆珍在其所著《行历钞》中就有求经和抄写经卷的记录:唐大中十年,圆珍在离开天台山开元寺时与座主告别,座主当时就送给他《法华玄义》一部和《妙乐剡祀水》一本,同年十月,圆珍又来到长安青龙寺,借大仪轨一部抄写,有的留学僧为了得到心仪的佛经,往往要跋山涉水走出上千里,足可证明留学僧求法意念之坚定

  在历代留学僧的努力下,传回日本的经卷数量非常巨大,延历年间入唐的最澄,仅他一人就带回了经卷230部、460卷,同期入唐的空海也不遑多让,带回经卷216部、461卷,还有一些留在大唐的留学僧也托人将佛经带回日本,延历年间入唐的灵仙后来定居于五台山灵境寺,他曾托渤海国僧人贞素将两部新译经和一万颗舍利转献给天皇,以谢天皇赐金之恩,在这些留学僧的努力下,大量的佛经流传到日本,对日本本土佛教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留学僧不但要抄佛经,还要对佛教教义进行学习研究,圆仁曾携延历寺未决疑义三十条入唐,请求唐朝的高僧给予解释,前文提到的两个留学僧空海和最澄被日本佛家并称为"二圣",他们入唐后还涉猎了大唐佛教的不同流派,空海先在长安西明寺求法,然后又到青龙寺拜惠果为师,惠果非常看重他,传授了真言和密宗两种佛法给空海,空海回国后就创立了真言宗,也就是日本的密宗,最澄入唐后,先在天台山学习天台宗,后来又到越州龙兴寺学习密宗,回国后创立了日本佛教的天台宗,有人甚至将天台宗称为"日本文化之母",可见中国佛教对日本文化影响之深

image.png

  青龙寺的空海受教雕像

  除了学习佛法这项主业,留学僧在大唐的业余生活也格外丰富多彩,空海在求法的同时,还跟随唐朝书法家韩方明学习书法,他的书法深得中国历代书法家精髓,后来与日本的橘逸势、嵯峨天皇并称为日本"三笔"

  最澄在天台山学习佛法期间喜欢上了那里的茶叶,他不但从大唐带回了天台宗的典籍,还带了很多天台山的茶籽,最澄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这里也就成为了日本最古老的茶园,今天的京都比睿山上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据说石碑旁遗留的几棵茶树就是最澄当年亲手种植的

  留学僧永忠也很喜欢喝茶,他回国时也携带了不少茶籽,后来他仿照唐朝的习俗请嵯峨天皇饮茶,给天皇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天皇还留下了"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便宜听雅弹"的诗篇,嵯峨天皇下令在稷内、近江等地种植茶树,在他的大力支持下,饮茶逐渐成为当时日本上流社会的新风尚,并渐渐发展并形成了一整套技艺流传至今

image.png

  日本茶道

  留学僧在中国还留下了不少交友的记录,圆载在大唐生活了近四十年,在圆载离开大唐返回日本时,大诗人皮日休挥笔写下了《送圆载上人归日本国》一诗以赠,陆龟蒙也写出了《闻圆载上人挟儒书洎释典归日本国,更作一绝以送》:

  九流三藏一时倾,万轴光凌渤澥声。从此遗编东去后,却应荒外有诸生。

  从中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诗人的不舍之情,有的留学僧回到日本之后还与唐朝友人保持着联系,圆珍就曾经委托唐朝商人带礼物给天台山开元寺的常雅和尚,常雅写下了回信表示感谢,不单单是圆珍一人,留学僧空海、义真等人均有此举

  唐朝政府对留学僧虽然很好,但也并非一味的纵容,天宝二年,四名日本僧人为迎接鉴真东渡,意图勾结海贼作乱,扬州政府将这个几个人扣押监禁了四个月,其中一个名为荣叡的僧人,被释放后贼心不死,仍想迎鉴真东渡,"时山阴县尉遣人于王亟宅,搜得荣叡师,著枷递送京",最后落了个押解入京的下场,说明唐朝政府对留学僧的管理还是相当严格的

  结语

  唐朝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高峰期,以日本佛教精英为主的留学僧,在跟随遣唐使来到中国后,将包括佛经在内的大量文化典籍输送回日本,推动了日本佛教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