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诞生于何时?对明清学子毒害有多大?

  八股文诞生于何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所谓“八股文”,本是明清时期的一种考试文体,是对考生文章写法的一种严格规定。“八股文”诞生的本来目的,只是为了方便考官来判别考生文笔和学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却喧宾夺主,成为了检验学子学识的唯一标准,就此为人所诟病。

  “八股文”诞生于明朝,本是一种考试文体

image.png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于洪武元年(1368年)开始恢复科举考试,明初的科举虽然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但对于具体写法却并无明确规定,考生们可以随意采取对偶或散文的方式答题,因而限制还不是很严格。

  到了明宪宗成化年间,在王鳌、谢迁、章懋等人的提倡下,八股文逐渐形成了讲究格律、步骤的问题,并逐渐开始形成严格的程式。

  成化二三年(1487年),朝廷下令,科举由考“经义”改为考八股文,即考生答题之时必须要按照八股的方式写作,要求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这叫做代圣人立言,且对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也都要求相对成文,甚至对文章字数也有严格限制。同时,论述内容必须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准,不再允许学生违背经注和自由发挥。

  那么什么是八股文呢?“八股”其实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即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八股文作为一种严格的文章格式,其最初的诞生目的,其实只是为了方便考官对比学生的文笔和学识,只是作为科举考试的一种辅助工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八股文却逐渐的喧宾夺主,不仅成为了科举考试的唯一内容,且成为了考官考察学生的唯一标准。

  明朝灭亡之后,清朝从顺治三年(1646年)开始恢复科举,依然沿用了明朝的八股文,虽然在康熙年间曾短暂废止,但很快又被恢复,从而时期一直成为明清两朝科举的主要内容,直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才真正开始停用。

image.png

  “八股文”也可以写的很漂亮,但考试内容的单一决定了它的僵化

  我们日常考试中,作文往往规定“诗歌除外”,原因便在于诗歌太难判定高低。如果“八股文”只是作为一种考试文体,仅仅只是对考生的文章写法予以限制的话,其实未尝不是一种好的评比方式。

  我们先来看一篇王鳌写的“八股文”,不得不说,作为提出八股文的官员之一,王鳌的这篇《百姓足,孰与不足》写的的确很漂亮。

  王鳌《百姓足,孰与不足》(论语·颜渊)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破题】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承题】盖谓:公之加赋,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诚能百亩而彻,恒存节用爱人之心,什一而征,不为厉民自养之计,则民力所出,不困于征求;民财所有,不尽于聚敛。【起讲】间阎之内,乃积乃仓,而所谓仰事俯育者无忧矣。田野之间,如茨如梁,而所谓养生送死者无憾矣。百姓既足,君何为而独贫乎?【入题】吾知藏诸闾阎者,君皆得而有之,不必归之府库,而后为吾财也。蓄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积之仓廪,而后为吾有也。【起股】取之无穷,何忧乎有求而不得?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无备?【中股】牺牲粢盛,足以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资朝聘之费。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给之也,其孰与不足乎?饔飨牢醴,足以供宾客之需;车马器械,足以备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应之也,又孰与不足乎?【后股】吁!彻法之立,本以为民,而国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束股】

image.png

  王鳌的这篇《百姓足,孰与不足》,讲的便是“藏富于民”的问题,单从这篇文章来看,不仅格式严谨漂亮,内容也算充实,讲的又是朝政大事,与后世那些内容空洞,只注重文章本身漂亮与否的“八股文”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科举内容是时政大事、施政方略,那么未必不会有人写出类似于王鳌这样的文章,可内问题是“八股文”不仅严格规定了考试文体,而且对于考试内容也进行了严格规定,规定考试题目必须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

  要知道,四书五经一共也就那么多字,能够作为考题的本就不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能考的东西越来越少,不仅考生答题局限性越来越大,就连考官出题也是难上加难,以至于考官不得不从四书五经中选出几个词组合起来,形成考题,这种天马行空的考题,让考生怎么回答?

image.png

  于是乎,无法从内容上进行创新的考生们,只能在文章的表面上下功夫,以至于最终形成了浮于表面、不重实际的弊病,而考官们也是如此,既然内容千篇一律、乏善可陈,也就只能从文章表面上来判别高低了,谁的文章写的漂亮,谁便能够取得好成绩。

  久而久之,学子们为了高中,便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费尽心思的研究文章写法,不再关注天下大事,考官们费尽心思的制定考题,而不再考察学子学识。而用这种方式选拔出的官员,吟诗作对、引经据典绝对是一把好手,可要说治国理政、牧守一方,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