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部蒙古为什么与清朝通婚54次?敖汉部蒙古和清朝什么关系?

  敖汉部蒙古为何与清朝通婚54次?不清楚的网友们可以和为什么小编一起看下去。

  自古,联姻都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手段。大到国家层面,小到部落甚至个体,无论中外,莫不如是。说到底,无非是联姻是一种最节省成本的政治手段,或嫁一女,或娶一女,便可化解很可能要兵戎相见的难题,便可团结两股力量为一股增加其扛风险的能力,便可把两个方面的利益联结起来,如此等等。比如汉、唐和亲,已为国策,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邻邦国际问题。比如清之满、蒙,通过联姻,凝聚起更强大的军事实力,成为推翻明朝的因素之一。今天,笔者着重考察敖汉部蒙古和清代皇室的联姻情况,有意思的是,相比其他蒙古部落,比如科尔沁蒙古,敖汉部蒙古的势力并不强大,但是为何该部能与清代皇室联姻多达54次呢?有三个主要因素:

  第一个因素敖汉部蒙古是最早依附后金的部落之一。

  敖汉部蒙古的地盘在辽西,其祖上可追溯到元太祖十五世孙达延车臣汉的长子图鲁博罗特,图鲁博罗特之曾孙叫岱青杜愣,其掌管之部落名为敖汉。敖汉部一分两支,分别由岱青杜愣的两个儿子索诺木杜陵、塞臣卓礼克图来带领。

  在依附后金之前,岱青杜愣所敖汉部属于察哈尔蒙古,察哈尔蒙古是蒙古众多部族中名气最大、实力最强大的部落。但是察哈尔蒙古的林丹汗,对敖汉部蒙古很不友好,常有打压、欺凌、虐待之举。这就使得敖汉部蒙古非常不满,恰此时后金在经历了努尔哈赤父子的带领下正在崛起,于是敖汉部谋划背离察哈尔蒙古、寻求后金为新的庇护之主。

  在天聪元年六月,也就是皇太极刚继位不久,敖汉部的索诺木杜陵、塞臣卓礼克图率领部众依附后金。正在征明班师路上的皇太极听闻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也极其重视,从沈阳出发,率领众贝勒西渡辽河,以抱见大礼相迎接见。自此,双方结为生死同盟,以后后金凡有战事,比如攻察尔汗蒙古、朝鲜、明朝等,敖汉部每次都率部从征,立功无数,直到满清入关之后,没有变故。然双方能够保持如此稳定良好的关系,联姻在其中的作用极大。

  第二个因素是敖汉部蒙古对后金之主的绝对忠诚。

  敖汉部之索诺木杜陵有妻莽古济,不过莽古济在嫁给索诺木杜陵的时候,是带着两个女儿嫁过来的。因此,索诺木杜陵是为养父,故这两女也算是索诺木杜陵的家人。后,此两女分别嫁给皇太极之长子豪格和代善长子岳托。虽然后来这两桩婚姻以悲剧收场,但却验证了敖汉部索诺木杜陵对后金之主皇太极的绝对忠诚。

  这桩婚姻的悲剧起因是皇太极与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的矛盾。最初,根据努尔哈赤的临终遗嘱,朝廷大事由八大贝勒共同商议决定。因此,在地位上,八大贝勒是平等的。但是自皇太极继位之后,为了巩固权力,他采取手段,逐步削弱或者干掉了其他与之有竞争的贝勒,比如二贝勒阿敏。

  当然,他与掌权正蓝旗的三贝勒莽古尔泰最终也在天聪九年擦枪走火,发生了一场火并。按说,敖汉部索诺木杜陵的妻子莽古济公主是莽古尔泰的同母妹妹,其关系之近不言自明。因此,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敖汉部索诺木杜陵应该站在莽古尔泰一边,但他没有,关键时刻,依然坚定选择了后金之主皇太极。故此,在平息这场权力角逐事端之后,皇太极因索诺木杜陵有反戈之举,并未因其妻莽古济被举报参与其兄的谋逆之事而治其罪。《清史稿》载:

  “明日壬申,议大贝勒(代善)罪,并议哈达(莽古济)公主罪,上(太宗)皆免之……至十二月遂成大狱,而正蓝旗为太宗所并。”

  不过有关此事,史载也多有疑点,比如《东华录》的记载为:

  “十二月辛已(应该是天聪六年),贝勒莽古尔泰与其女弟莽古济格格,格格之夫敖汉部索诺木杜棱……于贝勒德格类、冷僧机等前,对佛跪焚誓词云:我已结怨皇上,尔等助我,事济之后,如视尔等不如我者,天其鉴之!未几,莽古尔泰中暴疾,不能言而死。”其后敖汉部索诺木杜陵主动向皇太极自首,这件事也让皇太极有了清除莽古尔泰的正当理由。此事其中的内容,颇为耐人寻味。

  不管是发生在天聪六年,还是天聪九年,这一事件对于敖汉部都很重要。也不管是敖汉部索诺木杜陵自首,还是反戈一击,他在关键时刻,终究是选择了正确的路:忠诚于帝王之主。历代帝王,对于臣属之忠心最为看重,所以说,索诺木杜陵在这件事中的忠诚表现,为以后敖汉部与清代皇家联姻关系的维持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第三个因素是敖汉部蒙古之子孙,表现优异,多受清帝欣赏,渐成传统。

  自顺治八年开始,敖汉部与清代皇室又开始联姻,到雍正乾隆两朝,最为频繁。敖汉部与清代皇室联姻一共为54次,单就雍乾两朝就高达42次。在这其中,敖汉部比较受清帝看重的敖汉部额驸有好几个,比如索诺木杜陵的玄孙罗卜藏锡喇布。

  雍正六年,雍正帝指婚,将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奇曾孙锡绵的三女儿嫁给了罗卜藏锡喇布。不过此女命薄,在乾隆四年去世。仅过两年,乾隆帝又为罗卜藏锡喇布安排了新的婚姻,将自己的堂妹,也就是贝勒允祎之女,嫁给罗卜藏锡喇布。

  得两帝两次指婚,可见罗卜藏锡喇布在皇室眼中的地位。故此,罗卜藏锡喇布深受重用,在雍乾时期,都是乾清门行走和御前行走。到乾隆帝时期,地位更是飞速高升,乾隆二十四年封辅国公、三十年为理藩院额外侍郎、三十二年为镇国公、四十年为晋固山贝子。

  不过若论敖汉部与清代皇家联姻频次最高、关系最好的阶段,当属清太宗长女固伦公主和敖汉部额驸班第的后代。固伦公主身份高贵,额驸班第功劳卓著,官拜兵部尚书和两广总督等,1755年领兵西征准尔,因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反叛,班第撤军被叛军围困,自杀殉国。

  固伦公主和班第二人一共育有4子1女,四子为:长子温布,号墨尔根巴图鲁;次子鄂齐尔,号齐伦巴图鲁;三子特古斯,四子安塔阿尤西。

  固伦公主和班第的子孙,颇受康雍乾清帝的赏识和重用,尤其在婚姻方面可窥一二。根据《请圣祖实录》所载,温布和鄂齐尔兄弟皆娶皇家郡主,根据《外藩传·扎萨克多罗郡王班第列传》所载鄂齐尔之妻为尚郡主。

  温布有二子,长子扎穆苏在康熙三十一年二月,被康熙帝指婚,娶辅国将军恩克布三女儿(被康熙帝特封为郡君后方嫁于扎穆苏)。温布次子衮布娶妻为清太宗孙女,即辅国公韬塞之女,为县君,同时衮布也被授予固山额驸。

  衮布之子罗卜臧,在康熙五十年,娶妻为顺治帝侄孙显亲王丹臻第七女县主,罗卜臧因此被授予多罗额驸。雍正五年十二月,罗卜臧又被雍正帝指婚,娶康熙帝皇侄保绶(裕亲王福全的第五子)的次女。罗卜臧是敖汉部子孙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史载其:“明敏干练,甚属勤慎。”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清帝的赏识,康熙时期为乾清门行走,雍正帝时辅国公、固山贝子,乾隆时期先后封为多罗贝勒、本昭乌达盟盟长等。

  在婚姻方面,罗卜臧长子垂济扎勒与其父很像,也是两度被指婚,所娶都是皇家女。乾隆六年,被乾隆帝指婚,娶淳郡王弘暻的长女。可惜的是,这位皇家格格寿命短,仅四年就去世了。两年后,乾隆帝再度为其指婚,对象为康熙帝皇孙弘晰的女儿。有趣的是,垂济扎勒的这两段皇家婚姻,前一位皇家格格寿短,后一位皇家格格则寿长,活了74岁,到嘉庆十年六月去世。罗卜臧三子桑济扎勒,娶妻亦为皇家郡君。罗卜臧之孙,与皇家格格联姻也极多。

  总的来看,相比其它部落,敖汉部在清朝历史上是与清朝皇室联姻频次较高的部落。从天聪元年的努尔哈赤第三女嫁敖汉部索诺木杜陵开始,到咸丰十年十二月,顺承郡王春山第七县女嫁敖汉部博尔济吉特氏贝子达克沁为止,前后三百年,共通婚五十四次。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