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都有什么功劳?为什么顺治皇帝如此看重他呢?

  毛文龙已死,但皮岛还是被满清视为眼中钉,定要拔之而后快,而鳌拜一战成名的地方就是很多朋友都认为不重要的皮岛。皮岛并没有那么重要?毛文龙没那么重要?在鳌拜突破皮岛后,皇太极为此特地撰写祭文,以告慰努尔哈赤在天之灵。既然皮岛不重要,皇太极又为何因此给鳌拜封爵?为什么要赐号巴图鲁?而又为什么把他升为镶黄旗护军统领?皮岛不重要的话,连去都不用去。

  鳌拜和图赖同受费英东余荫

  代善的儿子硕托能力不足,没有按计划拿下皮岛,造成皇太极因此震怒。而第2次率军攻打皮岛的,就是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但同样遭到顽强的抵抗,鳌拜挺身而出,强行登岛成功,从此,鳌拜迈向事业巅峰。

  从史料中,我们了解,鳌拜叫的很大声,这就是勇猛的表现吧,他还敢和多尔衮大小声,这也是所谓的勇猛吧,惋惜入关后索尼好悬被多尔衮捏死,鳌拜立刻就怂了,放弃了保皇盟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拳头比嗓门更重要,所以鳌拜勇猛的事我们也就不要再提了。

  后金也好,大清也罢,当时满洲部队的战斗力非常高,所以把鳌拜放在诸王贝勒中间,未必就能如何,更谈不上出类拔萃,这个人勇猛有余,智商欠费,不符合从政,打打杀杀还可以。而且只能作为一个从属将官征战,独立进行大规模战役,无论他有多勇猛,倒霉的概率都会极高,眼里只有利益,脑中缺乏智慧。

  不靠余荫靠勇猛,从小兵混起,他未必能活到入关。

  顺治到底看中鳌拜什么

  清代初期,高层对鳌拜的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一般来说,鳌拜东征西讨的时候都不是主角,很少有独立战斗的机会,太小规模的战斗咱们不提。

  顺治帝临终,将玄烨托付给四辅政大臣,其余三人虽然也有缺点种种,也算好歹说得过去,但顺治最为不智的,就是把鳌拜这个人捧到四辅政大臣中来。

image.png

  我们先说顺治选定鳌拜的原因:

  一、忠心耿耿

  虽然与后宫有过沟通也获得了极大的支持,但是敢于“伙同”他人围了沈阳皇宫,围了崇政殿胁迫多尔衮,为了皇族和两黄旗利益如此拼命,忠心要这种程度的人不多。当然,这个问题不能展开来详细说,篇幅没法控制。只说一点,就是同样参杂了鳌拜的个人利益。

  至于某些朋友说鳌拜真性情,耿直不含糊,本可以投靠多尔衮,却一直站在他的对立面上,我想说,您快找地儿歇会儿去吧,谢谢。他就是被活剐也不会投靠多尔衮,否则死的只会更难看,他没得选。无论鳌拜还是图赖都没有一丝丝可能跑到多尔衮阵营中去的。

  二、鳌拜背后瓜尔佳氏的族群势力

  古老的氏族,扎实的族群根基,体系庞大,同样的能征善战,鳌拜只是家族代言人,他的一切都是家族给的,您没看错,是一切。鳌拜忠心的背后,是瓜尔佳氏整个族群对皇室的死心塌地的效忠。顺带提一句,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八路军抗日将领关向应就是瓜尔佳氏。

  鳌拜的缺点瑜不掩瑕

  有一个词叫瑕不掩瑜,那么放在鳌拜身上就要反过来说,瑜不掩瑕。除了忠心以外,实在是没有一点点值得称道的地方。因为鳌拜的性格特点比较突出,他是个啥样子的人很容易看出来,骄横跋扈,愚痴无知。

  专权擅权排除异己

  比如初期的4位辅政大臣。索尼装老装病,不愿意搞事情,但一直让他耿耿于怀的就是,以前多尔衮曾经对他实行的打压政策。现在接掌正白旗的是苏克萨哈,而苏克萨哈与鳌拜政务处理上的意见经常不能一统,关系不和。

  又,索尼、鳌拜二人,对正白旗势力深恶痛绝,这种深恶痛绝并不只是针对多尔衮一个人,而是正白旗的整体势力(两黄正白的仇怨无法消弭,哪怕正白成了上三旗皇帝亲掌也不行,顺治把正白收到手中的目的之一就是不让两黄和正白搞事情,但是收效甚微,两方积怨已久、苦大仇深。)所以一旦有了争执,往往是苏克萨哈一对二,很吃亏。

  不是还有一个人吗?没错,但是遏必隆生性懦弱,本身就没有主见,谁凶就听谁的。所以,鳌拜才能一统战线。鳌拜结党营私,擅权程度虽不比多尔衮,但也差不太多,能说他是恶心谁学谁吗?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自己反过来要再演一遍施加到其他人身上。

  圈地运动

  入关之初,圈地令使得冀东肥沃之地多流入正白旗之手,顺治四年,“自今以后,民间田屋,不得复行圈拨,着永行禁止。其先经被圈之家,着作速拨补”。这其实是多尔衮的补救,他又不傻,下面人干的那些天怒人怨的事他能不了解么,包括逃人法的调整这些都是多尔衮对已经下达政令的调整。

  鳌拜一统战线后,俨然就是多尔衮第二,你正白旗好处都占了,说停就停?我偏不停,还要置换你正白旗的好地,多尔衮和鳌拜都有私利,但不同的是鳌拜根本没有脑子,就更别提政治了,多尔衮是看到了极大的隐患,必定会影响清王朝统治才叫停的。而鳌拜只看到多尔衮拿了好处,我也要。

  后来康熙帝亲政,到二十四年,上谕“嗣后永不许圈”,这都是正常人,不同于鳌拜,哪怕当时康熙帝才不到30岁。

  鳌拜为了自己族群利益,想以镶黄旗的土地置换正白旗的土地,至于怎么置换咱们就不细说了,反正是占便宜的事儿呗,前期调研和后期执行的人选就是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

  三个人进行实地调研以后,恳请鳌拜生收回成命,因为,可能会置换土地的消息走漏以后,各州县不再耕种,旗人也好,汉族百姓也罢,失业人口达几十万。广大知识分子和民众,对土地问题怨声载道。

  习惯了专横跋扈的鳌拜,根本听不进任何建议,不仅不接受建议,还要杀了这三人,康熙帝并没有批准鳌拜关于此事的请示,鳌拜却大逆不道的矫昭杀人,鳌拜一直看不顺眼的苏克萨哈,当然也没有选择放过。虽然康熙帝还是不同意,但终究还是被鳌拜所杀,所以,气愤已极的康熙帝才决定清除鳌拜及其势力集团。

  鳌拜的最终结果

  最终,鳌拜被擒拿之后,最后被定罪革职,判斩立决。

  一干亲众全部处决,女眷家产全部充公。而康熙帝一念之仁,最终只是将其革职,拘禁,杀了同伙的两个弟弟和参与过深的一个侄子(《清史稿》记录的是三个侄子)。不久,鳌拜死于被幽禁的处所,其实就是一种给脸的死法。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天了解发生过多少次,爱新觉罗家族更是个中好手,舒尔哈齐和阿敏就是范例,好好的一个大活人,又不是麻雀养不活。怎么就能把自己给憋屈死了?康熙继承了老祖宗的优良传统,他的儿子雍正也青出于蓝,这招用得滚瓜烂熟。

image.png

  不管鳌拜最终大罪若干条,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干扰了皇权的有序更迭进程,加上他个人的跋扈,从政水平几乎没有,辅政变为乱政,窝里反倒是把好手,从朝堂到民间搞得天怒人怨的,他没被直接处死已经是奇迹了,他的荣耀来源于家族,他没被直接弄死并牵连亲眷也是因为家族,战功谁没有,鳌拜特别多?比他多的有的是!

  株连九族的建议不是没人提过,但纯粹是胡扯,康熙有胆子把瓜尔佳氏连根拔起么,拔起萝卜带着泥,大家族之间都互相门当户对的通着婚呢,康熙帝刚刚亲政也还要各势力帮扶,为了稳定统治,这时候不符合大动干戈,主犯处置了就得了,还给留着脸没处死鳌拜,瓜尔佳氏被这一棍子抡的不轻,涨涨记性也就是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