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西汉军制规定,汉代军队的各级指挥员必须要经历什么?

  在军事方面,相当三公的中央高级官员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相当九卿的有前、后、左、右将军,均不常设。以上将军均开府,府属有长史、司马各一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御属三十一人,从事中郎二人,职掌参谋,均由朝廷任命。将军直接领兵的,在部、曲、屯等建置上分别设校尉、司马、军侯、屯长等统兵官。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东汉中期以后,太后临朝称制,外戚以大将军执政,与太傅三公合称为五府。另有所谓杂号将军,临事设置,事毕即撤。唯度辽将军因南匈奴所部时有内乱,自永平八年(65年)后常设。汉灵帝设西园八校尉,统率首都洛阳驻防军队,以宦官主之,这是后世宦官领兵的开端。

image.png

  常备军由中央与地方军(郡国兵)组成。中央军中,京师卫戍部队由城门校尉统领,野战部队(北军)由北军中侯统领。北军下辖五个兵种的部,番号分别为屯骑(骑兵)、越骑(特种兵)、步兵、长水(水军)、射声(弓箭)。长官为校尉,副职司马。

  全军总数约五千人不到。北军平时驻屯在京城长管君主宿卫、助理首都治安,发生战事就成为组建出征部队的核心。地方上的郡国兵经东汉初期多次裁撤、削减,只剩下边郡与内地关隘的少数驻军。遇有战乱,都是临时募兵或抽调京师北军出战。

  汉承秦制,皇帝仍是最高军事统帅,皇帝通过其直接操纵的两大朝廷军事领导机构,控制全军。这两大机构,一个是由郎中令、卫尉、中尉等组成的朝廷警卫部队领导机构,再一个是由太尉、将军、将、尉等组成的全军最高军事行政领导机构。

  朝廷警卫部队领导机构大致可分为宫廷警卫与京城警卫。宫廷内警卫称为南军,主要由郎中令负责,属官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汉武帝时,南军由卫尉统领,负责守卫宫殿。卫尉属官有如公车司马令、卫士令等。

  警卫京城的称北军,系京师精锐,无事自屯其所,有警应诏救急,因驻于未央宫以北,与宫中南军位置相对,故名。

image.png

  北军主要由中尉负责,汉武帝时更名为执金吾。执金吾除了担任宫殿之外、京城之内的日常警备,在皇帝出行时还要充任护卫及仪仗队。执金吾的属官有如中垒、寺互、武库、都船等军职。

  为了有效地控制全军,皇帝在朝廷设置了以太尉为首,包括将军、将、尉等职的军事领导机构。

  太尉是名义上的最高军事长官,但实际只负军事行政责任,并无发兵、领兵之权。调兵权完全操于皇帝之手,如无皇帝的符节,虽官为太尉也不得领兵、发兵。

  将军的称号先秦已有,约在汉代才定为官名,而且有大将军与列将军之分。皇帝的近卫武官称将军,近卫武官之长则是大将军。

  因其近卫皇帝左右,多为亲信,故能得委任领录尚书事,居宫中参与政事,逐渐成为朝官的重要角色。西汉大将军之位,基本上可与三公地位相当。

  与大将军地位相仿的还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稍次有卫将军,如遇有边事,还备齐前后左右四将军。

  比将军地位略低的军官是将,或称别将。再往下则属中级武官,有校尉、都尉。一般说校尉在都尉之上。他们战时带兵出征,平时与大将军同居朝中,为皇帝直接控制。

  汉代军队的各级指挥员不仅在战时领兵作战,更要在平时负责军事训练。按西汉军制规定,未经训练或技术不娴熟的士卒不能应召。同时,军事训练的内容根据不同的军种而有所不同。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