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李恪被逼自缢时,下了什么诅咒?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带您走进唐朝皇子李恪的故事。
李恪虽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但他的母亲确实隋朝亡国皇帝的女儿杨妃。当年隋朝被灭,为了活命,杨妃只要屈服,嫁给了李世民。可是当时李世民已经有了长孙皇后,因此,杨妃在后宫中的地位并不高,连带着,杨妃的儿子李恪,也成为了李世民一众皇子中,最不得宠的那一个。
尽管李恪从小就展露出很强的治国天赋,武力和才华都远超同龄人,但唐太宗就是不待见他,或许除了和母亲杨妃有关之外,唐太宗也对他隋朝后人的身份有所忌惮吧。李恪也深知这个道理,他知道自己的未来也就这样了,于是就坦然面对生活,想要平平淡淡的度过此生。可是天不遂人愿,李恪不想招惹麻烦,麻烦却会自己找上门。
众所周知,皇帝到了一定的年纪,要做好接班人的准备,就应该立一个太子。在唐太宗立第一个太子的时候,按照嫡长子为太子的原则,他选中了长孙皇后的儿子李承乾。
李承乾也不负众望,至少在唐太宗面前表现的很上进,看起来未来能胜任皇帝的位置。可是就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没多久,李承乾就变了,他开始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这或许是因为母亲的死让他受到了打击,但不论什么原因,都让李世民不再放心把皇帝的位置交给他。
于是李世民便废除了李承乾太子的身份。重新选择太子的时候,李世民看中了四儿子李泰,在李世民看来,李泰性格沉稳,头脑也聪明,会来事儿。可是在后来的调查中,李世民发现,李泰早就觊觎皇太子的位置,于是暗地里一种在运作,很有可能他的沉稳性格都是装出来的,这一发现让李世民很是不安,于是便放弃了立李泰为皇太子的想法。
到了第三次人选的时候,这些皇子中,最聪明,最耀眼的就是李恪了,李恪也不出意外的被李世民看中。可是就在当李世民说出“吴王恪英果类我”,想让李恪做皇太子的时候,长孙无忌站了出来,反对这个决定。长孙无忌是四皇子李泰的舅舅,他的反对让李世民感到疑惑,难不成是因为李恪跟他没有血缘关系,他才站出来反对?
然而面对皇帝的质疑,长孙无忌却平淡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皇太子的身份其实有更好的人选,此人就是李治,因为李治性情温和,善于处理朝政事务,更加适合做皇帝。李世民在思考之后,也同意了长孙无忌的看法。于是便立了李治为皇太子。李恪就这样与太子的位置失之交臂。不过对于李恪来说,当不当皇帝都没关系,因为他知道自己当不成皇帝。
而李世民之所以选择李治,没有坚持选择李恪,也是有他的思考在内的。当时在朝堂之上,长孙无忌站出来说的那番话,虽然表面上是在推荐更好的人选,但实际上是在让皇帝三思李恪的身份,李恪乃前朝的公主儿子,如果李恪当了皇帝,就有可能会把唐朝恢复成为隋朝。长孙无忌很聪明,这种事情不用说透,暗示到了就行。
书接上文,李恪不想找麻烦,只想平平淡淡的度过此生,可是麻烦却会自己找上门。长孙无忌虽然打消了皇帝立李恪为皇太子的想法,但他已经把李恪当成了一个不得不除掉的人,因为李恪的能力实在是太耀眼了,万一日后皇帝改变了心意,自己的侄子当不了皇帝事小,被李恪报复才是最大的问题。
可是怎么除掉李恪就成为了一个难题,李恪就算再不受宠,也是皇子身份,如果莫名其妙的死在了皇宫中,皇帝碍于脸面,也会查个底朝天,很容易就会导致事情暴露,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正在长孙无忌为怎么除掉李恪发愁的时候,另外一件事情的发生,让他找到了机会。
当时高阳公主想要夺取房遗直所继承的官爵,不惜栽赃于他,这件事经过长孙无忌的审理之后,牵扯出来一件更大的案件,那就是房遗爱意图拥立荆王李元景谋反。
这件事情被发现了自然难逃一死,可是房遗爱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接受了长孙无忌的建议,诬陷李恪也参与了谋反之事。李恪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皇帝对此一开始还半信半疑,后来长孙无忌在皇帝身边又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通李恪的罪行,于是李恪就这样被判了死刑。
李恪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于是便选择了自我了断,他找来一条白绫,挂在房梁之上。当他抓着那条白绫的时候,他进行了人生最后一次思考,以他的聪明,自然能想到是谁在背后捣鬼。于是他在死之前,对长孙无忌立下了一个诅咒,诅咒长孙无忌家族会在不就后覆灭。随后就上吊自杀了,享年,三十四岁。
一个将死之人,说的气话又有谁会在意呢。李恪的诅咒也没人会当回事。可是,或许是老天爷有灵,李恪的诅咒居然真的在不久的将来,应验了。
原来,李治登基之后,宠幸了武则天,可是长孙无忌却作死,提出了废立皇后的议题。这议题要是实现,就等于断了武则天的成功之路,于是长孙无忌的名字就被列进了武则天的必杀名单上。到了公元659年,长孙无忌被贬,随后被杀,而他的家族,也遭到了与他有仇的大臣的迫害,就此覆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