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写下“滕王阁序”的王勃,却在26岁去世
朋友因病匆匆离世,年仅三十有余,让人扼腕叹息。末了,很多人想到了一个词--天妒英才。一个人才华太过出众,就连上天都嫉妒起来,以致让他命运坎坷。
大家嗟叹的是生命的逝去,惋惜的是无处安放的才华。
举凡历史,有很多有才之人走了“天妒英才”这个路子。感兴趣的网友们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西楚霸王项羽“诛秦摧汉,宰割神州,角逐争驱”,真乃一世英雄,最后却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旁,年仅30岁;西汉名将霍去病“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军事才能异乎常人,却因病去世,年仅24岁;东吴奠基人孙策“讨逆将军智略超世,用兵如神。”却在丹徒狩猎时为刺客所伤,不久身亡,年仅26岁。
时间到了初唐,有四位杰出人物的下场不怎么好。他们年少才高,官小名大,是为“初唐四杰”。四杰之中,骆宾王仕途坎坷,因为助徐敬业“造反”而下落不明;卢照邻仕途受挫,官场失意,并且身患风疾,不堪重负,投水自尽;杨炯则抑郁半生,最后勉强落个善终。
最让人哀叹的则是四杰之首的王勃。
上元三年(676年)春夏,刚刚出狱还不到一年的王勃,去千里之遥的交趾去探望自己受连累父亲。父子短暂相聚后,王勃踏上了归途。途中,南海狂风恶浪,王勃不幸落水,最终惊悸过度而死。王勃死时,还未到而立之年,有说法年仅26岁,也有说是27岁,总之比较年轻。
王勃之死,惊动了天下人,很多人为之叹息。消息传到京城,人们诧异,莫不是哪个作了《滕王阁序》的王勃没了?半年前,人们还在反复吟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禁啧啧称奇,都道他是大唐难得一见的才子。这件事最终还是被高居庙堂的唐高宗李治知道了。起初欣赏《滕王阁序》时,高宗还在盛赞序文之美以及文末四韵八句诗之妙,如今从太监口中得知王勃已去,不无遗憾地喟然长叹“可惜,可惜,可惜!”
能让皇帝“三叹”的人物,定然不是常人。从王勃生前事迹来看,他的确不同凡响。
王勃是古绛州人,出身于以学术著称龙门王氏。他的曾祖王隆曾在隋任县令,祖父是大儒文中子王通,父亲是曾任太常博士的王福畴,他的四世祖王一、五世祖王彦也都在朝为官,并著书立说。
孟子曾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又言,“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龙门王氏长久存世,靠的就是道德和诗书。王勃从小深受其利,加之他天资聪颖,六岁就能做诗,这比那个七岁写下咏鹅的骆宾王还要厉害。王勃在未成年时,就已经成就非凡了。
9岁时,王勃读历史学家颜师古注的《汉书》时,就能指出其中的瑕疵,并著《指瑕》十卷;
10岁时,王勃已经饱览诗书,尤其对儒家经典《六经》极为擅长;
12岁时,学有余力的王勃已经在长安学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须知这是很多科举士子有所功名后才进行的事。
16岁时,王勃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成为最年轻的朝廷命官,创造了未冠而仕的神话。
年轻时的一帆风顺并未成就王勃仕途的成功。回顾历史,大凡有才之人,都会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恃才傲物,以致在不经意间得罪了一个重要人物。东汉的杨修学问渊博,很有才华,时常在曹操面前卖弄学问,加之又参与了夺嫡之争,最终为自己招致杀身之祸。在历史的惯性下,王勃也不能免俗。
王勃入朝为官后,又到沛王李贤的王府担任修撰,很得器重。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王勃作《檄英王鸡文》渲染。这件事被唐高宗知道后,认为王勃有挑拨离间之嫌,便将他逐出长安。离京后,王勃投靠老朋友凌季友担任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很多人认为,王勃是被同僚设计构陷的)。
王勃因此入狱,仕途就此终结。而他的父亲王福畴因此受到牵连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王勃出狱后,南下寻父,途径南昌,这才有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王勃之所以被后世时常提及,除了命运多舛外,还因为他留下大量的不朽名篇。王勃为文为诗,几乎篇篇经典,首首叫绝。我们从中可窥他“立言见志”的创作思想和“文章经国”的教化功能。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这样评论道“王勃兴象宛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五言绝亦抒写悲凉,洗尽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这是王勃诗歌文章的特征,又何尝不是他生命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