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热浪将成新常态 遏制全球升温刻不容缓
生活在南亚的人们正在经历着潜在致死的热浪。根据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即便是全球变暖限制在《巴黎协定》规定的 1.5 摄氏度(2.7 华氏度)的目标范围内,南亚地球的高温在未来几十年内可能会成为新常态。
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南亚居民已经周期性的遭遇热浪。一项预测该地区居民未来将经历的热压力的新研究发现,如果升温 2 摄氏度,居民的热压力将增加近 3 倍。根据近日发表在 AGU 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的最新研究,如果将升温限制在 1.5 摄氏度可能会将这一影响降低一半,但是整个南亚地区的致命热应激依然变得司空见惯。
由于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南亚,这项新研究强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计算气候科学家、新研究的相应作者 Moetasim Ashfaq 说:“南亚的未来看起来很糟糕,但通过将升温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可以避免最糟糕的情况。南亚上空的适应需求就在今天,而不是在未来。这已经不是一个选择了”。
生活在南亚的人特别容易受到致命热浪的影响,因为该地区的夏季已经非常炎热、潮湿。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没有固定的空调设备,约60%的人从事农业工作,无法通过呆在室内来躲避高温。
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气候模拟和对未来人口增长的预测,估计了南亚在1.5和2摄氏度的变暖水平下将经历危险水平的热压力的人数。他们估计了居民将经历的湿球温度,这与热指数类似,因为它考虑了湿度以及温度。32摄氏度(华氏89.6度)的湿球温度被认为是劳动变得不安全的点,而35摄氏度(华氏95度)是人类生存能力的极限--当身体无法再自我冷却时。
他们的分析表明,与近年来相比,在升温2度的情况下,人们暴露在不安全劳动温度下的风险将上升2倍以上,暴露在致命温度下的风险上升2.7倍。
将升温遏制在1.5摄氏度,可能会将这种暴露程度降低一半,但整个南亚地区的大量人口仍将经历极端温度。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和北方邦等主要农作物产区,以及巴基斯坦旁遮普邦和信德邦,造成不安全劳动条件的高温事件可能会增加。研究报告称,沿海地区和卡拉奇、加尔各答、孟买、海德拉巴和白沙瓦等城市中心也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Ashfaq 表示:“即便是 1.5 摄氏度,南亚也面临严峻的热压力,这就是为什么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温室气体排放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