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成铃的时空分布情况
棉花成铃按季节可分为伏前桃(7月20日前结的直径大于2厘米的成铃)、伏桃(7月21日-8月15日结的成铃)和秋桃(8月16日以后结的成铃),即生产上所谓的“三桃”。棉花成铃的空间分布与产量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1.棉花成铃的时间分布长江中下游棉区棉花的成铃按季节分为伏前桃(7月20日前结的直径大于2厘米的成铃)、伏桃(7月21日-8月15日结的成铃)和秋桃(8月16日以后结的成铃),即生产上所谓的“三桃”。有的把秋桃又分为早秋桃(8月16日-8月31日结的成铃)和晚秋桃(9月1日以后结的成铃),则称为“四桃”。伏前桃为早期铃,它的多少可作为棉株早发稳长的标志,但由于它着生在棉株下部,光照条件差,故品质较差,烂铃率较高,从高产优质出发,其比例不宜过大,纯作春棉以占总铃数的10%-20%为好。伏前桃过多不仅铃重轻、烂铃多,而且对营养生长早期抑制过量,甚至会导致棉株早衰,不仅不利于多结铃、结优质铃,更不利于在最佳的结铃时段内结更多的优质铃。伏桃是构成产量的主体,由于其所处的外界温光水条件适宜,体内有机养料多,故表现相铃重、品质好。高产棉田伏桃一般要占总铃数的40%-60%,产量占总产量的60%-70%,所以多结伏桃是优化成铃结构.夺取高产优质的关键。早秋桃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是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所以只要肥水跟上,早秋桃的成铃率高,铃重较大,品质也好,从优化成铃和高产优质的角度出发,它仅次于伏桃,也是构成棉花高产优质的主体。一般高产棉田,早秋桃应占25%左右。晚秋桃都着生在棉株的上部和果枝的外围果节上,是在气温逐渐下降、棉株长势逐渐衰退的条件下形成的棉铃,铃重和品质都较差,大多还不能正常成熟吐絮.所以铃重轻,品质差。但晚秋桃的多少可反映棉株生育后期的长势,如晚秋桃过多,表明棉株贪青晚熟,比例过低,则表示棉株衰退过早,也会影响伏桃和早秋桃的铃重和品质,一般晚秋桃以10%-15%为宜。不难看出,伏桃和早秋桃是处于最佳结铃时段的优质铃,是形成棉花产量的主体桃,是夺取棉花高产优质的主攻方向。能否实现以伏桃和早秋桃作为产量的主体,能否多结优质铃,实质上决定于棉花生育进入开花结铃盛期的早迟与气候条件上适合相铃发育的温、光、水资源同步的时间长短。进入同步的时间早,延续时间长,就容易实现以伏桃和早秋桃构成产量的主体。如果晚播或棉花徒长形成迟发型棉花,开花结铃盛期推迟,则进入与最佳结铃条件同步的时间迟,延续时间短,伏桃和早秋桃的比例就少,晚秋桃的比例增多。同样,如果棉株发育过早,在气候进入最佳结铃条件以前就进入开花结铃盛期,特别是早衰型的棉花,同步的时间就更短,伏桃和早秋桃的比例就少,伏前桃的比例就增多。
2.棉花成铃的空间分布棉花成铃的空间分布与产量品质有密切的关系。从纵向看,一般正常情况下以中部(7-12果枝)的成铃率较高,铃大品质好,下部(1-6果枝)次之,上部(13果枝以上)较低。但如管理不善,营养生长过旺,棉田过早封行,中下部营铃脱落严重,由于棉花结铃的自动调节功能,故上部成铃率更高。如棉田中、后期脱肥脱水,形成早衰,则上部营铃大量脱落,即使成铃的也铃重轻,品质差。从横向看,靠近主茎的内围1-2果节,特别是第一果节成铃率高,正常棉田一般占总铃数的80%以上,而且铃大,品质好,越远离主茎的外围果节成铃率越低,铃重越轻。适当密植能增产的原因,主要就是增加了内围铃的比重。而内围铃之所以优于外围铃,一是内围铃多是伏桃和早秋桃,其成铃时间正是与气候条件最有利于棉铃发育的时段同步;二是内围铃靠近主茎,得到的有机养料比外围铃多。
编辑:张庆平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 郭宝德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