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吉读经典 | 乌托邦人凭什么不爱钱财?

  

  要说在这个世界上,

  想找出来一个人人都爱的东西,

  可能就只有钱了吧。

  当然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也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情。

  毕竟生活在这个社会上,

  方方面面都需要用钱来实现物品交换,

  小到家里需要吃饭生活,

  大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

  俗话说的好,钱不是万能的,

  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然而,

  虽然说钱已经成为了现在生活的必需品,

  我们都不能想象,

  没有钱该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来;

  可对于乌托邦的居民来说,

  钱财就像是路边的石头一样,

  满大街都是,

  却没人愿意捡一块拿走。

  “视金钱如粪土”这句话,

  用来形容乌托邦人真的是再贴切不过了。

  

  当然了,

  这事儿也没什么好稀奇的。

  在上一章介绍乌托邦人的工作情况时,

  我们就已经提起过,

  乌托邦人既不需要购买生活用品,

  也没有疯狂的时尚追求,

  更不会大肆地修建房屋,

  所有的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平均分配。

  在这样的前提下,

  钱,看起来确实有那么点儿多余。

  

  由于乌托邦实行按需分配的政策,

  他们的物资并不需要花钱来买。

  十分先进的是,

  早在14、15世纪,

  乌托邦就有了“三个代表”。

  每年乌托邦的各个城市

  都会选出3个代表参加元老院会议,

  根据粮食生产量和地区之间的物资需求,

  将粮食根据需求分配下来,

  并且是无偿的。

  这不就是天上掉馅儿饼么!

  别怀疑,

  乌托邦人不仅给自己的国民“掉馅饼”,

  还要把多余的“馅饼”送去国外,掉给别人。

  

  当然,乌托邦人也不是傻子。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所以为了预防灾难,

  他们也会预留出足够食用两年的食物资源。

  同时,由于乌托邦人学艺精尽,

  在对外贸易中,

  他们长期处于盈利的状态。

  这种既有充足粮食资源,

  又有充足资金的情况下,

  送出点“馅饼”简直就像掉了两根头发一样,

  不疼不痒的。

  

  不仅如此,

  乌托邦还有丰富的黄金和宝石资源,

  就跟咱们马路边的石头似的。

  钻石不过是小孩子的玩具,

  黄金是用来拴住罪犯的镣铐。

  讲道理,这样的情况下,

  换谁都不能喜欢黄金钻石了吧,

  谁还惦记小时候玩的洋娃娃呢?

  所以,乌托邦人并不热衷于追求金银财宝,

  反倒是对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铁情有独钟。

  哎,这乌托邦人,

  可真是剑走偏锋,出其不意。

  

  但是话说回来,

  人嘛,总要有些追求。

  既然在乌托邦没有人会去追求金钱与财富了,

  他们必然要找到自己的追求目标啊,

  于是,他们便开始了对于追求的不断探索。

  不断思考的乌托邦人认为,

  他们应该追求幸福。

  

  于是,

  一个直击灵魂的哲学问题就摆在了人们面前。

  幸福在哪里?

  乌托邦人认为,

  人的幸福在于拥有快乐。

  快乐主义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普勒尼学派认为,

  感官的,瞬间的快乐是一种善;

  而伊壁鸠鲁学派却认为,

  精神的,持续的快乐才是善。

  扪心自问一下关于普勒尼学派的看法,

  相信大家都是口嫌体正直吧?

  

  但是习惯了不走寻常路的乌托邦人,

  当然更看重的是

  精神的,持续的快乐啦。

  他们相信所有的灵魂都是神创造的,

  且相信因果报应。

  为了能够承受神所承诺的来生的幸福,

  他们对于此生的享乐欣然放弃。

  这个画风,

  是不是有一种佛教徒的味道?

  

  在乌托邦人看来,

  依照人的本性,

  追求不伤害他人的,

  不会因此失去更多快乐的事物,

  才是人间正道。

  一切的享乐主义都是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

  他们拒绝追求华丽的衣物、金银珠宝,

  也不沉迷于赌博打猎。

  他们依靠学习来获得快乐,创造快乐。

  毕竟,知识就是力量。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