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农业变得如此美丽

  提到农业生产,你会想到什么?是泥泞田埂中的辛苦劳作,还是被天气支配的无助恐慌?在青海却有这样一些地方用科技创新告诉人们:农业可以不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也可以告别靠天吃饭,甚至可以太空育种、地球收获,展开了一幅现代农业的美丽画卷。

  泉尔湾塬的华丽转身

  四月的青海春寒料峭,西宁市城中区泉尔湾塬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大棚里,却洋溢着融融春意:品类齐全的多肉植物、形色俱佳的南瓜、“枣树+西瓜”高效套种模式都是示范园的“秘密武器”。据了解,自2016年开园以来,该示范园就一直坚持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绿色食品产业链,将自然景观和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形成了集“自然、生产、休闲、科技、娱乐、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据西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胡小朋介绍,现在,该园区还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新业态,聚集现代生产要素,打造出了一个独特的城郊型现代科技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园区,在改变了泉尔湾塬城中村面貌的同时,还摇身一变成为了城市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多能互补为农业“增温”

  不同于泉尔湾塬,走进位于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的青海银丰科技有限公司果蔬生产基地,一系列“高大上”的设备就先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也正是这些先进的设备让这里不再“高冷”,蔬菜瓜果一年四季源源不绝。

  胡小朋说,为了摆脱高原气候对农业的束缚,基地通过采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太空能热泵+地源热泵多能互补的供暖系统和全自动供热控制系统,确保了基地全年细菜生产不间断,还实现了大气污染物零排放。同时,基地内还有600口地热井可将收集到的太阳能热量与温室内多余的热量储存起来,用于解决冬季因气候寒冷温室大棚无法正常生产的问题。另外,基地的设备总控室还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每个大棚进行实时监控操作,这让农民种地再也不用日晒雨淋,动动鼠标就可以对温室的温度、湿度、肥水等进行控制。在这里,高科技让农业生产变得优雅且舒心。

  千紫缘让高原农业“飞”向太空

  荒滩和盐碱地会有希望吗?湟中县田家寨镇田家寨村的青海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董事长蔡有鹏的回答是肯定的。面对一个位于湟中县田家寨镇浅山地区,平均海拔2800米,基础设施落后,资金资源短缺的典型贫困村,蔡有鹏却借助科技之手让高原农业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2016年初,田家寨村通过流转1200亩荒滩和盐碱地,成立了“青海千紫缘种植园”,以“公司+园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特色种植业。经过四年的发展,如今的田家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贫困村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占地440公顷、拥有员工309名,集田园观赏区、乡趣体验区、特色种植区、科普教育区为一体的扶贫示范基地,同时它还拥有青海唯一一个太空植物博览园。截至目前,该园区通过务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形式,已为贫困劳动力发放工资580万余元,发放年度分红185万余元,贫困户在园区的产业带动下,得到了真金白银的增收。

  在太空植物博览园的中心区域,一些巨大的藤蔓和叶片匍匐在地上,格外引人瞩目。据蔡有鹏介绍,这就是千紫缘用搭载在返回式卫星上的种子种出的南瓜,因种子受到宇宙辐射和失重作用影响,这种巨型南瓜单瓜最重可达250公斤以上。另外,园区还运用立柱栽培、槽式基质栽培、气雾栽培、滚动栽培、复合无土栽培等一系列现代农业种植手段,繁育引种了一批名、特、优果蔬,不但提高了土地产出综合效益,而且大大增强了园区的观赏性、示范性和实用性。

  除了田园美景,千紫缘还将美丽农业做成礼物送进了千家万户,先后研发推出了枸杞芽茶、火焰参茶、山野菜、葵花油等38个品种的特色农产品,配套建设了观光采摘大棚、徒步木栈道、休闲游乐场等旅游硬件设施。在这里,科技创新已全面融入了农业生产,让农业照亮农户的美好明天。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