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高参数“人造太阳”在成都建成
实时监控大屏上一道电光闪过,稍作间歇又是一道,频繁闪烁……在成都西南角,我国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4日正式建成放电,标志我国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前列,HL-2M将进一步加快人类探索未来能源的步伐。
这是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建成暨首次放电见证活动现场(1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核聚变由氘、氚离子聚合成氦,聚合中损失的质量转化为超强能量,这和太阳发光发热原理相同,所以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又被称为‘人造太阳’。”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所长许敏介绍,“HL-2M是我国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人造太阳’。”
可控核聚变需要超高温、超高密度等条件,多采用先进托卡马克装置,通过超强磁场将1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约束在真空室内,达到反应条件。目前全球在共同探索其实现方法,建造模拟实验平台。HL-2M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模拟核聚变研究装置。
12月4日拍摄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该装置比上一代型号HL-2A更加紧凑,等离子体温度可达到1.5亿摄氏度,远超HL-2A的5500万摄氏度,等离子体体积三倍于HL-2A,等离子体电流强度六倍于HL-2A,可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将大力提升我国堆芯级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及相关关键技术研发水平。
聚变科学所总工程师杨青巍说:“国际上等离子体的磁约束时间大约不到1秒,HL-2M可实现10秒,对超高温等离子体的磁现象、流体不稳定性、约束湍流等前沿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它也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的重要支撑。”
两位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在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的真空室内作业(2019年5月27日摄)。新华社发(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提供)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我国于2006年正式签约加入该计划。法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多国科学家持续多年在成都进行联合研究,并设立“中法联合实验周”,推动了全球相关科研进展。
这是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建成暨首次放电见证活动现场(1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在安装调试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时起吊线圈(2019年9月16日摄)。新华社发(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提供)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在安装调试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时进行真空室吊装作业(2019年9月28日摄)。新华社发(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提供)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在安装调试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时进行环向场线圈外弧段吊装工作(2020年7月19日摄)。新华社发(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