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一个专业后,真的就一辈子做这行了吗?

  近期,各大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正在进行,很多同学陆续收到了心仪专业的录取通知书;不过,也有一些同学没能进入自己选择的专业,还有一些同学甚至不知道“我到底喜不喜欢我的专业”。

  专业,对大学本科阶段有多重要?本科学习就是为了就业做准备吗?为什么专业就像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总想冲出去,而城外的人总想冲进来?

  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每年这个时候,总免不了被人问到这些问题。借此机会,跟大家聊聊我的经历和想法,谨供参考。

  没能“从一而终”的我

  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话糙理不糙。所以在谈我的看法之前,有必要简单介绍我在大学专业方面的经历。

  现在的我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名科研人员,已经在这个领域中学习工作了二十年的时间。但是,我的本科专业却不是生物学。

  中学时期的我曾经先后主攻数学和物理奥赛,可内心却对计算机和机器人更感兴趣。今天的智能手机就拥有强大的算力,个人计算机更是普及到了千家万户。然而在我上高中时,就连划时代的Win96还没有诞生,我们还只能使用纯命令行的DOS操作系统,来运行那些存储在一张张软磁盘上的程序。至于机器人,那更是个遥远的传说,不要说在个人生活中了,就连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极其有限。

  所谓“距离产生美”。这种不可触及的饥渴感让我在读大学本科时选择了自动化系,希望未来能够做一份与计算机和机器人打交道的工作。

  然而,我却没能“从一而终”。

  在本科阶段,我与同学们组队,参加了一次国际机器人大赛。这次参赛经历让我意识到,我们在机器人领域的欠缺很多。实际上,今天回头来看,当时整个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受到软件与硬件等方面的限制,处在一个低谷时期,很多想法都没有合适的软硬件去实现。

  比如神经网络算法在当时已经写在我们的课本中了,也已经有了“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只是那个时候的我们还不敢把自己做的那些东西赋予“人工智能”之名。而真正让AlphaGo这样的人工智能大放异彩的卷积神经网络,在当时根本还没有诞生。

  于是,在大四那年,我决定离开这个无法实现我的机器人梦想的领域,转而去研究一种成熟可用的“自动化系统”——那就是生命体。就这样,我进入了生命科学领域,直到今天。

  不幸的“包办婚姻”

  大概有人会说:你的经历并没有代表性。生物系是出了名的专业“围城”,只不过都是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并没有城外的人想冲进去。相反,计算机类专业在当时是很火爆的,就业前景好,是人们都想冲进去的那座“围城”。

  然而,我并没有后悔过自己当初的选择,甚至是深感庆幸。我所从事的方向称为结构生物学,是在原子与分子的层面上去探索生命机器的奥秘。直至今天,我仍然会惊叹于那些由蛋白质与核酸构成的分子机器的复杂、精巧、高效。它们是如此地不可思议,让世界上最好的机器人设计师也只能自叹弗如。正因为如此,我在面对生命科学问题时,始终保持着好奇与兴奋的状态。

  而当年我的本科同班同学中,虽然大部分人都留在了自动化专业中读研,可是他们今天所从事的工作却大多与自动化无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也冲出了专业的“围城”。

  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是一所学校、一个专业、一个班级的个案。据一些针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显示,近年来大学生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对口工作的比例尚能勉强达到90%,但是在三年后就会下滑至不足七成。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现代社会中职场的高流动性、更丰富的职业选择、就业的竞争压力等等。不过我认为最本质的原因并不是我们在进入职场以后被别的专业所吸引,而是因为我们往往刚一进入大学就发现:这个专业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你以为自己是去学习生物学和医学的,但生医工程专业其实是研究医用机电设备的。你以为自己是去设计制造轮船动力机械的,但轮机工程专业其实是为了培养跟船的轮机工程师。你以为自己是去学习如何设计大型工业机械装备,但工业设计专业的主流方向是各种小型家电产品的设计。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一言以蔽之:我们在高中毕业的时候根本不理解自己所选择的那些专业到底是什么。甚至,就连我们的家长和中学老师也不了解那些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学科和新专业不断涌现,原有专业的内涵也不断发生变化。这些事情远远超越了很多学生家长和中学老师的日常认知范围,更是高中毕业生们不可能完全理解的。

  于是,在这种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所做出的选择必然是相对盲目的。这就像是一场“包办婚姻”一样,当盖头终于被掀开时,你未必会喜欢眼前真实的对方。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更适合“包办婚姻”这个比喻,也就是家长很了解这个专业,并且坚持让孩子选择了这个专业,但是孩子内心并不喜欢。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包办婚姻都是不幸福的。当条件允许时,人们一定会设法摆脱这种不幸。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大学毕业生在进入职场之后,有能力自主做出选择的时候,便摆脱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转而去追寻自己想要的“幸福”。

  交叉——科技的发展趋势

  如果说“包办婚姻”的破裂是不幸的,那么也有一些人的专业转变是幸运的,是大势所趋,比如说我自己。

  我本科所学的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大杂烩”的专业。这并不是一种贬义的说法。由于自动化系统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子系统,所以自动化专业不仅要学习自动控制、信号处理等本专业课程,还要跟机械系一样学习机械制图,跟精仪系一样学习仪器设计,跟电子系一样学习电子电路,跟计算机系一样学习编程布线。

  自动化专业的“杂”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的前沿科技产品往往是多种不同技术的综合体。比如你此时此刻拿在手里的手机,就涉及到了几十个不同专业的技术。

  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或者说是纯粹的科学研究领域,学科交叉更是一个显著的发展趋势。以我所从事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为例,之所以当年我能够以一个自动化本科生的身份攻读这个方向的研究生,就是因为结构生物学研究蛋白质、核酸等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时,使用的是物理学实验方法,并且严重依赖计算机技术来完成海量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计算。

  实际上,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都显示出了其他学科的推动作用。现代生物学起源于在显微镜下对细胞的发现,而光学显微镜自然是一种光学仪器。此后,依靠物理学理论和技术进步搭建出来的电子显微镜,则把生物学的观察极限进一步推进到了亚微米尺度,也就是病毒所在的尺度。随着高亮度人造X射线光源和晶体衍射仪的发展,结构生物学诞生了,让我们得以在亚纳米的原子尺度上解析生命问题。而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多个学科交叉的辉煌成果。

  在生物学之外,其他科学领域也概莫如此。几乎所有学科都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科学带来的数据处理与解析能力,而化学则一直是生物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的根本所在。至于说“科学之父”物理学和“科学之母”数学,则是决定一个学科突破性发展的关键。

  可以说,正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这种日渐交叉的大趋势,才使得我们在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选择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生命科学,未来可期

  当然,能够以基础科学研究为职业的人,肯定只是大学毕业生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学生还是要考虑更加现实的就业问题。在这方面,我对别的专业了解有限,只能简单谈谈生命科学近年的情况。不过,这个话题还是要从自动化聊起。

  记得之前看过一篇人物专访,采访的对象是大疆的创始人汪滔。我们都知道,大疆是全球在无人机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巨无霸,连硅谷的高科技企业在无人机方面也只能望其项背。而这样一家科技巨头的创始人汪滔,本科的专业是电子及计算机工程,一个非常接近自动化的专业。

  我没有在自动化专业中坚持下来,但汪滔坚守着自己对于遥控直升机的梦想,并在本科毕业的2006年成立了大疆,从一个无人问津的小作坊,做到了市值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的科技巨头。当然,这是他和创业团队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但也与当时软硬件发展的整体水平有关。

  事实上,在21世纪最初的十多年间,正是计算机与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创造了大量相关专业的就业机会,也缔造了一个又一个汪滔一样的领军人物。无论你是汪滔一样的人才,还是一名普通的“程序猿”,都能在这股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今,生命科学的时代已经正式开启了。

  当我们只需要寄送唾液样本就可以获取个人基因组信息的时候,当我们可以通过疾病人群的大数据研究发明全新药物的时候,当我们甚至可以根据一个人的基因情况定制治疗方案和药物的时候,生命科学已经展示了产业发展的无穷潜力。

  此时投身这一领域,你或许可以在科学上做出全新的重要发现,或许可以成为汪滔一样的行业领军人物,或者也可以作为行业中的普通一兵,享受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

  生命科学的研究并不简单,并且很可能是枯燥乏味的;一款药物的诞生也远比一个App的诞生要复杂得多,缓慢得多。但是,生命科学的发展空间前所未有地广阔,也将深刻改变我们自身的健康状态,乃至生活方式。

  如果你想探索宇宙间最复杂自动化系统的奥秘,如果你想搭上新兴产业的快车,如果你想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一些有意义的贡献,那么为什么不选择进入生命科学这个领域呢?

  选定学校,拓展专业

  即便你满怀着对生命科学的憧憬进入了生物系学习,也难免会最终冲出这座“围城”。这或许是从“包办婚姻”中出逃,或许是因为学科交叉而改换专业。无论何种原因,以前那种“专业一选定终身”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认为:好的大学比好的专业更重要!或者用一种不严谨的方式来表述就是:宁选好学校的差专业,不选差学校的好专业。

  很多人对于大学本科的认识停留在“学习知识”的层面,但实际上,大学本科是为了打好知识基础,同时为跨入社会做好准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所好的大学所能提供的公共课程质量更高,在一所好大学里所能认识的同学和朋友也有着相对更高的素质,以及未来更高的发展潜力。在未来人生漫长的道路上,优质的社会资源所能起到的助益,往往会超乎一名高中毕业生的想象。

  而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去拓展自己的专业。

  有些专业是高度细分的。而高度细分的实用专业必然有着比较对口的就业需求。比如说,如果大学里有“开挖掘机”这个专业,那么它的毕业生一定不必为就业发愁。但是大学里好像并没有“开挖掘机”或类似的专业,这恰恰是因为它与大学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

  大学造就的可以是某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但更应该是能够在新领域中解决新问题的综合性人才。而这也是我们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必然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讲,涉及面较广的专业能够为你打下更广泛的知识基础,为未来提供更宽泛的选择余地,也为你的人生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反过来讲,如果你的专业高度细分,自己就要主动去选择一些其他专业的课程,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比如自己的专业没什么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就应该去选修一些相关课程,增强自己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要是你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更喜欢的专业,也完全可以多拿一些时间选修那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一定是有利的加分项。

  无论如何,大学本科阶段仍旧只是你人生中的一小步而已。这一步的选择或许重要,但也并非是人生的“一锤定音”。既然选择了,当然要坚定地走下去,但也要抬头看看其他的人生道路,为自己的未来保留无限的可能性。冲不冲出专业这座“围城”,主动权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